茶本性潔之物,“茶具有散悶氣,除腥味,養生氣,除癘氣,歷禮仁,表敬意,嘗滋味,養身體,雅志,行道”的特性,這些特性與“佛、道、儒”三教的基本精神內涵和教義相契合,這就使得茶在三教中占據了獨特的地位和含義,我們在這里就三教教義與茶的關系進行一一的闡釋。
先說佛教,佛教本來源異域,在中國這片土壤中扎根發展最終形成適合中國文化的教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戰亂時期人們飽受戰亂之苦渴望精神寄托,再加上統治者將佛教作為一種精神統治工具在民間提倡,很多的統治者也是佛教的忠實擁護者,所謂上行下效,佛教獲得極大發展和普及。“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可見在當時佛教寺院的分布之多之廣。
淡泊節操,茶苦澀淡雅,以飲茶說佛,以茶品佛法真諦,由此茶與法、僧成為佛教的“三法”供寺院和香客供奉敬仰,并且寺院常常用茶來招待香客,并且逐漸成為嚴格的茗飲禮儀和程式。在佛教中打坐是佛法修行的必經途徑,也是僧侶的每日必備課業,佛教尚莊嚴肅穆,飲茶需要器具、環境和水的和諧莊重,佛法修行在飲茶中得以升華,飲茶者精神情操也在裊裊茶煙中隨著慢慢升華,連修行者的精神也浸潤著茶的清馨澄瑩特質。
再說道教,道教倡導“無謂”的出世態度,逍遙、自然的浪漫氣息是道教始終的格調,而飲茶追求的就是一種清雅意境和和諧,試想:終年薄霧環繞的深山道觀,修道者人伴著青山流水細細品酌茶的芬芳,一酌一飲精神也得到升華,這是一種多么浪漫的享受啊?在中國的道教中羽化成仙是眾多信徒修道之人終身追求的,為此他們煉制丹藥渴望長生不老,而茶所具有的解毒醒腦和強身健體的作用對修道之人的誘惑還是相當大的。
最后我們來看儒教,我們都知道儒教基本教義是“仁”和“禮”。儒家學者終身追求的就是“出世”,力圖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在世俗中有一番作為。對于“禮”的追求就使的儒家學者有了更高的精神修養和高尚道德情操,茶的修身養性的作用在儒教中得到極致發揮。
“三教“與茶的影響并不是單方面的,“三教”以茶修身養性,用茶的高雅塑造高潔的品質,最終茶可以說促進“三教”的發展和對他們教義的闡釋。而“三教”是被世人普遍認可的,這就促進茶的普及和茶文化的形成,在內涵上“三教”教義也豐富了茶文化的內涵。
茶在長期的歷史中逐漸形成獨具特色的茶文化,就如同一顆璀璨的明星投射到中國的文化思想的浩瀚海洋中隨著海面的微漾蕩起一層銀色的波光在黑夜之中獨自閃耀,并且閃耀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