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的造型可以說是點、線、面的疊加,它們之間不同的排列組合、不同的呈現(xiàn)方式,讓我們看到了千變?nèi)f化的紫砂壺百變造型。
紫砂藝人的手仿佛有魔力,紫砂礦料在他們手中,時而圓融時而方勁,時而陽剛挺拔時而珠圓玉潤。
有時候,他們魔法棒一揮,還會將改變紫砂壺原來的樣子,揉進(jìn)不同的技藝,展現(xiàn)不一樣的魅力。
仿 古
仿古壺是紫砂傳統(tǒng)經(jīng)典器型,最初源于古代戰(zhàn)鼓造型,壺身扁圓如鼓,線條圓潤柔和。壓蓋隆起,珠鈕亦扁圓如卵;壺流、壺把無一不圓融光潤。
《仿古》 馬永強(qiáng) 編號12329
搖身一變,仿古壺身長出了均衡的線條。從壺底延伸至壺鈕,從壺嘴蔓延至壺把,都被這六根俊秀的線條均分。這些線條流暢自如,即使被壺頸、壺蓋、壺鈕切割,也仍如流水般連綿。
仿古壺在這些線條的映襯下,多了一分俊朗,一分剛勁,一分氣勢。
《仿古六方》 汪慶紅 編號11428
為仿古壺加上菱花元素,它仿佛從戰(zhàn)場回到老屋后院,成為池塘邊的一朵菱花。
更多的線條凹凸有致,在壺身、壺蓋、壺鈕層層綻放;壺嘴與壺把則被刻繪成花莖,與六瓣菱花搭配妥貼。氣質(zhì)溫潤淡雅,宜家宜室。
《菱花仿古》 王六初 編號12220
石 瓢
石瓢壺是我們熟悉的傳統(tǒng)器型,在歷代名人手中不斷改良、創(chuàng)新。其金字塔身形端穩(wěn)敦厚,壺身線條或張或馳,顯示出不一樣的氣韻。
圓身、橋鈕、直嘴、三角把,是石瓢不變的標(biāo)志。拋物線重重疊加帶來的藝術(shù)感受,讓石瓢壺的造型經(jīng)久不衰。
《石瓢》 王金川 編號12519
將經(jīng)典的三角形截面改成梯形,石瓢瞬間變了個樣。線條依然圓融,但壺身已成四方。壺蓋、壺流、壺把均制出四方棱,方中寓圓,圓中見方。橋鈕依舊,壺底釘足已改為四支。端雅的造型賦予石瓢壺不一樣的氣質(zhì)。
《四方石瓢》 邵莉 編號11558
為石瓢壺加上漂亮的筋紋,又會是怎樣的效果?菱花開到石瓢上,優(yōu)美的線條在壺底蜿蜒游動,在壺身、壺蓋蔓延生長。不同的線條組合起來將石瓢打造得飽滿又靈動,優(yōu)雅而不失沉穩(wěn)。
《合菱石瓢》 陳順培 編號12067
這就是紫砂藝術(shù)。紫砂壺作為兼顧實用性與藝術(shù)性的工藝品,對形體變化的追求正是紫砂工藝成熟發(fā)展的原動力,也讓人們?nèi)找嬖鲩L的審美需求不斷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