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點專訪」是動點科技推出的采寫熱點人物、明星創始人的人物特寫類欄目。
黃太吉即將迎來史上最大的一筆金額達 2 億美金的融資。赫暢透露,上市也已提上日程。
在“全民外賣”時代,除了百度、餓了么、美團等外賣品牌外,靜默了一年的黃太吉也赫然在列。從煎餅到外賣,黃太吉悄然轉型,在北京 CBD 隨處可見其外賣配送員的身影。
不久前,動點科技專訪了黃太吉創始人,印象中頗為高調的赫暢。
赫暢是哈爾濱人,80 后,曾留學丹麥學習設計。初見赫暢的第一印象是沉穩、嚴厲,有一股特別較真兒的狠勁兒。
赫暢的求學歷程頗富個性色彩,初中畢業,越過高中,直接進入大學讀設計。他認為學校并不等同于學習,“我從小熱愛看書,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在學習,且熱衷于跟自己較勁,叛逆的看世界,很難輕易接受別人的看法。”赫暢告訴動點科技,“我喜歡將搜集的海量資料信息,通過實踐整理成理論,外星人講座的內容正是源自于此。”創業以來,赫暢每年都會舉辦一場外星人講座,將自己的感悟分享出來,讓更多人知道世界。他認為這是一種擁有使命感的享受。
談到創業的初衷,赫暢歸結于這是宿命的注定。赫暢回國的第一份工作在百度,之后任職于 google 和去哪兒,還與英國朋友合伙創辦了一家公司。“人生是一場可長可短的旅行,創業是為了找到更好的自己。”赫暢說,每一次工作氛圍的改變,都是對自己的重塑。他的多段工作經歷都與互聯網和品牌營銷相關,創業黃太吉在他看來是一個自然的結果。
“大家覺得煎餅果子太 LOW,我反而覺得是個機會,老外可以做出漢堡 pizza,我們為什么不能做民族快餐?”赫暢笑稱,“當時是我的民族情懷在作祟,我一直在想中國的煎餅果子為什么不能賣到全世界,想象一下‘左手咖啡,右手黃太吉’的情景。我要做的就是盯準時機,用傳統的東西打動年輕人。因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任何東西都可以翻譯成產品。”
創業 3 年,黃太吉經歷了三次從 0 到 1 的蛻變。 第一次是從早期的煎餅果子到多品牌戰略;第二次經營起連鎖門店,隨后認知門店模式有問題,要推翻改變;第三次是做自己的外賣,引進第三方品牌合作。
在黃太吉北京總部,辦公室里的空氣中有股硝煙味道。每個人都身著黃太吉外賣配送服,這是他們的戰甲。每一個入職者都需要去前線切身經歷煎餅制作、門店銷售、配送的工作。“我們是在創業,創業是場戰爭,不是演播室,每天幾萬個訂單需要處理,必須時刻保持警惕和戰斗力。”赫暢說:“我們公司 80%-90%員工是 90 后,怎樣讓 90 后有斗志?不是強硬管理,不是逼迫,而是調動積極性,共同為公司為信念而戰。現在我們的核心管理工具是微信群。”
赫暢的目標是做專業化的餐飲產品型公司,為此,公司進行著戰略轉型。這個過程中,既得利益是最大挑戰,向昨天的自己開戰,否定昨天的自己很難。對于大黃瘋建外 SOHO 店關店的事情,赫暢坦言,“這是正常戰略行為,因為它需要依靠門店,火鍋外賣又很低頻。我們不會為了面子硬挺,會面對錯誤。去年以前經歷的試錯,讓我們有新的認知。沉淀了一年,讓我們明白強者制定規則,弱者呼吁公平的道理。目前我們會本著戰略一直高于一切的原則推進。”
以下是就行業內的競爭和未來的發展等問題,動點科技與赫暢的對話。
動點科技:跟餓了么、百度外賣的關系是競爭還是合作?這種狀態會一直維持下去嗎?如果轉競爭,怎樣差異化競爭?
赫暢:合作,而且會一直合作下去,因為我們的利益關系并不沖突,在他們平臺上我們是餐廳型外賣。我們跟餓了么只是后端相似(餐廳型外賣),而前端不同(產品型外賣,流量和產能的區別見下一問)。
我們自建的外賣團隊,節省了中間成本(門店),省下的錢可以回饋消費者,補貼外賣員。外賣需要先解決外賣員的問題,打造全新的藍領市場。外賣員不同于快遞員,網購是延時性需求,而吃飯是即時性需求、全時段需求,要求送餐必須快,重點在于建立最后 3 公里的物流體系。聚焦 3 公里 30 分鐘送到,針對的用戶群是 CBD 白領,不做全城覆蓋。
動點科技:中央廚房是一個什么概念?與第三方品牌是怎樣合作的?
赫暢:中央廚房是做產品型外賣的核心環節,它的存在將邊際成本降為 0。
大眾認知中的廚房其實是門店廚房,而食物需要經歷工場-> 大型餐飲品牌的中央廚房-> 門店廚房的加工環節。門店廚房可類比成小水龍頭,水量有限,中間成本高。餐廳型的外賣,門店需要扣除的員工、房租水電、外賣平臺的開支,中間成本和邊際成本高,而外賣平臺只是將用戶和餐廳簡單對接,幫餐廳解決現有產能的問題。
中央廚房即工場店,可變成供應鏈終端。中央廚房可類比成消防栓,出水量是門店廚房的 10 倍。
黃太吉解決的是供應鏈產能,做的是產品型外賣。
因為消費者不能只吃煎餅,所以我們引入第三方品牌,而我們幫第三方品牌全部解決產品、供應鏈、銷售渠道的問題,也就是第三方品牌只需要提供配方,其他我們來搞定,他們只需將品牌營銷做得更好就可以了。我們與第三方品牌的合作理念是:除了品牌,共享一切。
動點科技:去年 10 月黃太吉投資了互聯網新銳品牌叫個鴨子,為什么會選擇投鴨子?最近還投了哪些有特色的?
赫暢:我投叫個鴨子是因為他們比我們更有斗志,不開門店,先做產品。創業是為了解決問題,投資是投預測,不是結果。也投了媽媽的菜,主打共享經濟,請大媽上門做菜;俺來也,大學 O2O 配送服務,填補了我們校園服務的空白;鮮供社:餐飲上游,做食材供應鏈的天貓。
動點科技:近期會有什么大動作嗎?
赫暢:近期會在門店開放第三方提貨點服務,并大量接入合適的第三方合作伙伴。
未來商業本質是讓互聯網驅動成本結構的變化。黃太吉做到一個月一個億的營業額,全部來自互聯網,這跟門店銷售額不是同一層級的。年底將在北京打響圣誕節戰役,沖擊 10 萬單/日,目前 2 萬單/日,也就是現在的 5 倍。
將迎來有史以來最大一筆融資,來自某機構,融資額在 2 億美金左右。目前上市已經提到日程中。 外賣不是餐飲分支,我們要做的是外賣餐飲而不是餐飲外賣, 期待未來跟更多的對手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