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6日,紅安縣太平橋鎮新橋村,連片的菜地里紫菜薹黃花一片。“到周末,田邊小路上停滿了私家車,都是武漢來的,到這里采摘‘洪山菜薹’。”種菜人胡德斌介紹。“這種菜薹,生吃更覺甜脆,肉質細,爽口得很,炒出來比洪山菜薹一點兒不差。”武漢市洪山區的李先生品嘗之后贊不絕口。
胡德斌自幼在武昌丁字橋長大,一家人以前都種洪山菜薹。偶然機會,他遇到一位在紅安試種菜薹的華中農大的專家。專家介紹,紅安的土壤屬于風化片巖型,PH值在5.8-6.4之間,礦物質含量豐富,尤其是磷、鉀、硒,同時腐殖質較高,特別適合種洪山菜薹。嘗過專家試種的洪山菜薹,胡德斌頓時回憶起兒時的味道。
一拍即合。2014年6月,胡德斌在紅安成立農業科技公司,流轉田地3000畝,投資1.5億元,種植菜薹。
目前,公司已經建成1000畝菜薹種植基地、60噸標準化冷凍倉庫和凈菜生產車間,50多名紅安老鄉在基地打工。菜薹銷往武漢高檔酒店、餐館。198元一盒的5斤禮盒裝,在胡德斌的朋友圈里供不應求。
咬一口生菜薹,胡德斌笑著告訴記者,上月底,公司向省農業廳申報的綠色產品標識已通過認證程序,商標“楚薹”注冊完成,他還在當地組建了農業合作社。
依托紅安的丘陵崗地優勢和紅壤土質資源,這位新晉“種菜人”欲打造菜薹大面積種植區。他說,他要把以洪山菜薹為母本的改良品種“紅安菜薹”,做成“將軍縣”的又一張名片。
本文作者丨星星 毛紅平 朱科 (圖片來自網絡)
本期主編丨張莉 汪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