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是觀之,老可老邪?”
一)“神的傳說”
影片《封神榜》,姜子牙法力無邊,手持打神鞭,上打神妖鬼怪,下驅千軍萬馬,輔佐周武王討伐荒淫無道的商紂王。
當然,這只是“神的傳說”。歷史上的姜子牙是人不是神,他協(xié)助周部落造反成功后,大老遠跑到山東臨淄,創(chuàng)立齊國。
他是“西土”羌族部落集團的大頭領,是周人的戰(zhàn)略伙伴關系的同盟者。關于他的身份來歷,請看本號的:
姜太公建立齊國,《史記》有精辟描寫:“太公至國,修政,因其俗,簡其禮, 通商工之業(yè),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
這些表面歷史,你讀到這里肯定毫不在意。今天,我?guī)闵钔谝幌拢@普普通通的一句話32個字,一個字一個字去摳,每個字的背后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無論歷史事件有多么繁雜紛亂、無邊迷霧,只要把時間拉長來看,那么,各種各樣的陰謀詭計就會展露無遺。
二)“太公”
姜子牙很早就與周文王合伙,苦心積慮,“陰謀修德,以傾商政”。不過,他們“陰謀”修的不是德,而是兵,奇兵!
公元前1046年,紂王派他的兒子武庚率領商軍主力遠赴東方,征討東夷。西周聯(lián)盟突出奇兵,從孟津渡過黃河,乘虛而入,偷襲了商朝王都。
渡河后,周武王占了一卦,大兇,心虛害怕不敢繼續(xù)前進。這時,姜子牙站出來,一把扔了占卦龜殼:“怕個鳥,干。”
結果,牧野之戰(zhàn),紂王臨時組織起來的大批奴隸“倒戈一擊”,陣前叛變,商朝大敗,紂王自殺。周軍一擊得手。
周克商,主要原因是“斬首”戰(zhàn)略得當,偷襲成功,與“天命歸周”、紂王“殘暴荒淫”等半毛錢關系都沒有。相反,真實的紂王,倒是一個明主。
周武王在商都搶掠完,就撤回陜西。為防止商軍主力追擊,他留下三弟管叔、五弟蔡叔和八弟霍叔,各帶一個兵團分駐洛陽斷后。
周武王論功行賞,明面上說“天下三分,其二歸周,太公之謀居多”,實封時卻是遙遠偏僻的山東靠海荒地。誰叫你姓姜不姓姬?
三)“至國”
又過了不久,周武王病死,繼位的兒子周成王才三歲。這樣,中央大權落到周武王的四弟周公手里。
老大死了到老二,老二死了到老三,啥時候變成你老四啦?駐守河南的三哥管叔不干了。
他聯(lián)合五弟、八弟,聯(lián)合從東方趕回來的紂王兒子武庚,要求老四周公交權。史書稱為“三監(jiān)作亂”。
周公帶兵迎戰(zhàn),一打就是三年。這期間,姜子牙與另一個大臣召公合作搞事情,控制了朝政。嗯,姜子牙的女兒,是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的媽。
當周公終于打敗三個兄弟,準備班師回朝,姜子牙和召公通過周成王突然下詔:緊閉函谷關,不準周公回京。
三公大內(nèi)斗,周公進退不得,僵持下去也不是辦法。于是,大家坐下來談判,達成和解。
周公駐留河南,在他的領地內(nèi)享有最高權力,甚至他營建的洛陽城可以比照首都的規(guī)格,稱為“東都”。
召公留在中央繼續(xù)主持朝政。至于姜子牙,讓人大跌眼鏡,主動要求離開中央,回到封地發(fā)展,“至國”。
當然,也是有前提的,中央授予了姜子牙有權征伐的勢力范圍:“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到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征之”。
四)“修政”
在當時,主動放棄已經(jīng)得手的中央大權,奔赴天涯海角、窮鄉(xiāng)僻壤,白手起家,二次創(chuàng)業(yè),談何容易?
周朝初年的“封國”,對異姓諸侯來說,其實只是一張空頭支票:“那塊地你如果能去打下來,我就封給你。”
那時的山東,是真正的蠻荒之地,土地的主人是披發(fā)紋身的野蠻土著。口頭承諾是虛的,真正要搶到地盤,得靠自己真刀真槍去拼。
姜子牙帶著族人和追隨者,男女老少組成“武裝移民團”,殺入山東。你可以想象成,姜子牙帶著聯(lián)合國委任狀,要去阿富汗當總統(tǒng)。
為了搶占土著的地盤,人數(shù)不占優(yōu)的移民團,依靠嚴密的組織、先進的文化,高階的武器,一次又一次與漫山遍野的土著開戰(zhàn)。
這個過程,電影《異星覺醒》里的“星際殖民”故事可以參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經(jīng)過千百次拉鋸戰(zhàn)斗,移民團守住了一塊根據(jù)地,開始修建茅屋。由茅屋而村落,由村落而堡壘,由堡壘而城池。姜太公移民團,一點一滴蠶食開地圖。
五)“因其俗,簡其禮”
成天打打殺殺也不是辦法。姜子牙站再次顯示出他的手段老到:他放低身段,對土著連哄帶騙。
他邊擴張,邊統(tǒng)戰(zhàn),“簡其君臣之禮,從其俗為也”,宣稱保留當?shù)赝寥说娘L俗習慣,“一百年不變”,建設和諧社會。
就這樣,從西土過來的姜氏外來政權,慢慢在山地東部地區(qū)站穩(wěn)了腳跟,逐步攀爬到人生巔峰。
六)“通工商之業(yè),便魚鹽之利”
搶地建城,簡禮因俗,初生的齊國政權得到發(fā)展。但是,要想強大起來,還需要一樣最根本的東西:錢。
姜子牙的毒辣眼光再次得到驗證:齊地窮得什么都沒有,但是它靠海,靠海就有鹽,有鹽就有錢。
在古代,食鹽如同黃金珍貴。姜子牙一家人用海水煮鹽,產(chǎn)量越來越大,幾乎壟斷了周朝鹽業(yè)市場。
“齊有海鹽之利,富甲天下。”通過賣鹽,積累巨額財富,外來人口大量涌入,當初姜子牙的那個移民小村落,最終發(fā)展成為東方的超級大國。
為了遏制齊國,周公想盡辦法,甚至遷徙自己的大兒子伯禽到山東西南,建立魯國,以監(jiān)視、制衡姜太公子孫。
但是,“魯國周禮”完全不是“齊國海鹽”的對手。姜氏家族開創(chuàng)的齊國,在先秦的中原大地風光了幾百年。
當齊人“九合諸侯”,稱霸中原時,周朝中央政府,周公子孫,已名存實亡,奄奄一息。“姜太公在此”,你以為是白吹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