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這個夏天,經歷了《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的中國電影市場著實為IMAX的效果瘋狂了一把,這家走了將近半個世紀的公司也在快速發展的中國市場中找到了未來的業務發展重心。
本期【一文】將簡單回顧IMAX的發展歷史和現狀,以及IMAX在中國甚至整個亞洲新興市場的發展空間和前景。對IMAX技術原理有疑問的,將可以在【一影】中得到解答,在【一圖】中,我們則整理了一些市場數據和技術數據,給到各位參考。
正文:
作者:James Bjorkman,Patrick vonSychowski
翻譯:黃寒 楚青
校對:楚青 王小七
毫無疑問,對整個電影業來說,2014年并不好過,這個夏天大片稀缺,票房表現整體欠佳。最近,由迪斯尼和漫威出品的《銀河護衛隊》在北美的出色表現又點燃人們的信心,其在北美首周末票房報收9400萬美元,創下北美8月份上映影片的開畫紀錄,又一次證明了大制作電影的吸金能力。
IMAX作為大制作電影主要受益者之一,在產業的技術變革中獲得了更大的市場機會,并且這樣的機會還將有理由繼續保持下去。
發展溯源
IMAX是一家加拿大公司, 1967年由Graeme Ferguson, Roman Kroiter 和 Robert Kerr三位電影人創立于多倫多。當時他們找到一個改良放映技術的想法,采用多屏幕格式放映影片,并聘請了一位工程師去開發。最終新放映機的問世帶來了非凡的高品質畫面,第一部IMAX電影叫做《虎之子》,1970年在日本的富士展覽館上播放。
IMAX公司1994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2011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自此之后,這家公司成為3D技術的領頭羊。它的超大屏幕,環繞立體聲和陡峭的階梯型座位世界聞名。
戰略方向
IMAX目前在全世界57個國家擁有837家影院,占銀幕總數的份額并不高。會有人認為,隨著iPad的普及和其它可下載電影終端的發展,較為昂貴的影院觀影需求會減少。人們列舉了上個世紀50年代電視機的出現和90年代個人電腦接入互聯網之后,對電影行業產生沖擊的例子,但IMAX公司對這個問題有著其他理解。
IMAX公司CEO Richard Gelfond 在7月30日接受CNBC訪談時提到:
“對于一些發生在‘家里’的變化,IMAX是受益者。因為在家里你可以通過許多不同的平臺獲取內容,而當你離開家,你會想要一些不一樣的東西。所以,我認為有些電影你會在家用Ipad看,對你來說這種電影便利是最重要的,但當你出門時,可能就會想要看一場效果最佳的IMAX電影,這種觀影期待是我們不斷成長的動力。”
至于2014年市場表現欠佳的問題上,Gelfond在采訪中是這樣回答的:
“我認為這必定是周期性的。電影業已經有過百年的歷史,有好的時期,也有壞的年代。一旦同時出現兩部好電影,人們都說“它回來了”,而同時出現了兩部爛片,人們又說電影業完蛋了,如果你看看過去幾年的數字,它們其實相對穩定。2015年更是大片云集,包括《星球大戰7》、《復仇者聯盟2》、《侏羅紀世界》、《速度與激情7》、《007:大破深海危機》等等。我認為15年和16年將會是非常強勁的兩年。”
Gelfond還指出,《星際穿越》、《霍比特人3》還未上映,說2014就此“認輸”為時過早,別忘了第三部《饑餓游戲》也將在11月上映。
財務表現
可能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在2001年的時候買了Imax的股票,那年這個輝煌一時的巨幕公司股價跌到一文不值,幾乎申請破產保護。當時,數字技術才剛剛嶄露頭角,后來被大肆吹捧的DMR轉制技術也正處在萌芽期,還未獲得電影首輪放映的機會(第一次運用DMR技術的《阿波羅13號》是再發行版本)。
十余年之后,IMAX早已度過危險期,在2013年的最后一個季度,IMAX的收入更是增長明顯,并且利潤翻了一番左右,為2780萬美元,而12年同期的利潤只有1240萬美元。收入主要是由三部影片帶來:《地心引力》、《霍比特人》和《斯大林格勒戰役》。同時,在2013年IMAX將一些票房表現低于預期的影片提前撤檔,其中包括《重返地球》,《獨行俠》和《安德的游戲》(這三部影片僅僅在IMAX放映一周就下檔了),這些看似狠心的決策也取得了很好效果。
中國和亞洲市場
最近幾年,全球的注意力都聚焦在亞洲的中國市場,當看到《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上映后前五天在中國的票房收入比在美國本土還要高,所有的公司不得不面對如何開拓中國市場的現實問題。
迪斯尼和夢工廠正在上海建設他們的主題公園,獅門正計劃通過阿里巴巴向中國市場開放它的13000部影片版權庫,IMAX公司自然也不會落后。
2014年7月,IMAX與中國最大的國有發行公司上海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影股份”)、上海聯和電影院線有限責任公司及上海上影依普亞影城開發管理有限公司簽訂協議,將在中國呈現與眾不同的IMAX銀幕,其中,上影股份是中國第二大的放映商。IMAX任何提升其在這個數十億人群的市場滲透率的行為都是有著積極意義的。中國觀眾渴求優質的娛樂內容。
同月,IMAX修改了與萬達電影院線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協議,以進一步擴大在中國市場的業務。萬達是亞洲最大的電影院線運營商,雙方此前在2011年3月建立合作關系,而新的協議要求在內陸新增多達120座IMAX影院。同一天,IMAX將與AMC的租賃協議從10年延長至13年,不過此舉更像是亡羊補牢。
IMAX還與體量巨大的中國電視制造商TCL成立合資公司,中國高端家庭影院市場具有巨大潛力,這家深圳的電子科技巨頭將為它帶來更多的想象空間。
在關于中國市場的方面,IMAX的CEO Gelfond說:
“在中國,我們有幸遙遙領先。我們已經在中國擁有168間影院,計劃將會超過400家。因此,當我們在中國參與到一部電影中,不論它是美國大片還是中國國產電影,我們都將獲得10%~15%的票房收入。中國市場需求巨大,當經濟不斷發展和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提高,便會形成一個龐大的觀影群體。”
對于這家公司而言,亞洲市場肯定會是一塊巨大的蛋糕。2013年共有23個國家的112家影院新安裝了Imax系統。最重要的增長便來自中國、韓國和印度。
對于未來亞洲市場的開拓,Gelfond是這樣的解釋的:
“亞洲正是這樣,你看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我們曾經的收入主要來自于北美市場,而在上一季度,57%來自于國際市場,你可以看到這個新興市場增長究竟有多快。”
未來幾年,亞洲是整個電影業的關鍵。巨頭們都忙著布局,就像舊淘金時代搶占克朗代克地區(注:加拿大育空河流域的黃金產地)。而IMAX已經站在門口,與整個地區的人交朋友。
(凡影周刊注:這篇文章其實有軟文的嫌疑,我們不得不在翻譯成中文后進行了大量的調整,刪除了一些肉麻的詞匯。不過其中對一些數據和現象的整理,我們認為依然是有價值的,因此,推薦給大家)
-----------------------------------------------------------------------------------------------------------
注:任何形式的轉載請注明來源,以及原作者、譯者、校對者的姓名,請尊重這些整理知識的努力。凡影周刊是由一支25人的翻譯團隊傾力維護的公眾號,只為給中國電影行業的從業者帶來更多更專業的全球市場信息。關注我們,收獲的將是知識,而不僅僅是資訊。
本文為作者分享,影視工業網鼓勵從業者分享原創內容,影視工業網不會對原創文章作任何編輯!如作者有特別標注,請按作者說明轉載,如無說明,則轉載此文章須經得作者同意,并請附上出處(影視工業網)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 http://107cine.com/stream/53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