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班亞
編輯 | 袁月
提起腎病,平常生活中,不少人可能會想到尿毒癥,且有“絕癥”“重病”的印象,這背后隱藏著被忽視的慢性腎臟病的影響,它是否可防可治?當身體出現哪些信號,提示著“腎不好”?該怎么應對?
慢性腎臟病是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腎臟疾病的統稱,在中國,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高達10.8%。3月12日是第15個屆世界腎臟病日,主題是“Kidney Health for Everyone Everywhere —人人享有腎臟健康,從預防到診治。”對此,搜狐健康邀請到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大內科副主任、腎內科部主任、腎臟內科主任于峰教授為大家進行詳細解惑。
關注下面這些“信號”,不讓腎臟“遭殃”
于峰教授介紹,腎臟是人體的主要排泄器官,好比一個強大的“清潔工廠”,為我們排出身體里的廢物和多余的水分(即尿液),還能調節血壓、維持體內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等作用。
慢性腎臟病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很多腎病患者在早期時癥狀不明顯,一旦有了明顯癥狀病程來勢兇猛,很可能已發展到晚期。因此,早發現很重要,如發現以下情況,要重視起來:
1.浮腫
眼瞼、雙下肢及足踝出現浮腫,用手指按壓下肢會出現凹陷。
2.高血壓
沒有家族史,但出現突然的血壓上升的情況。
3.尿中有泡沫
出現蛋白尿,尿液出現細小的泡沫且不消散
4.尿量改變
正常人尿量為每天1000-2000ml,但此時每天尿量大于2500ml,或小于400ml。夜尿次數增多,達到4-5次及以上。
5.尿色改變
尿色突然變得渾濁、變深,有淘米水樣、紅、濃茶色等。
6.其他癥狀
例如,出現骨痛、腰酸、食欲不振、無故困倦、乏力等癥狀。
做哪些檢查助于早期發現?
于峰建議,當出現上述這些癥狀時,最好做一個“尿常規”檢查看看腎臟功能。平時,每年最好有一次常規體檢,這些早期發現腎臟病的好方法。要知道,慢性腎臟病早發現、早治療,病情可得到良好控制,甚至可以逆轉。
一般腎臟檢查包括測血壓、尿常規、腎功能及腎臟B超檢查。
1.測血壓
長期高血壓會導致腎臟的損害,相對的,腎臟病也會引起高血壓。
2.尿常規檢查
觀察是否出現蛋白尿或尿沉渣中有形成分。
3.腎功能檢查
反映腎臟功能,主要包括血肌酐、尿素氮、尿酸等。
4.B超檢查
了解腎臟有無結石、積水、囊腫等。
這些“壞毛病”或會損傷腎臟
腎臟病是可防可治的。于峰教授表示,我們不僅要觀察身體出現的“特殊信號”,還要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改掉生活中的“壞毛病”,不然很可能加速損傷腎臟。
1.吃太咸
由于人體攝入的鹽分主要通過腎臟代謝分解,因此,若是食物中含有過多鹽分,會加重腎臟的負擔,并且飲食過咸或可導致血壓升高,從而影響腎臟正常機能。
2.喝水少
飲水量少會使腎臟血流量減少,無法正常輸送養分,還可能會減弱腎臟的排泄功能,無法排泄代謝廢物,進而損傷腎臟。
3.憋尿
尿液憋在膀胱內,容易導致細菌滋生,一旦經輸尿管逆行,可能導致腎盂腎炎。
4.吸煙、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
這些不良生活習慣也容易傷腎,還會影響人體機能的正常運行。
“如果有糖尿病病史、高血壓病史、超重、家族有任何成員患有腎病等情況,要及時去找專業的醫生咨詢”,于峰教授表示,疫情期間,慢性腎病患者一定要加強防護,千萬別聚集,盡量不外出,出門戴口罩,平時勤洗手,定期開窗通風。
還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堅持鍛煉,保持健康體重,戒煙酒,規律作息,放松心情等,慢性病的患者還要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等。
飲食上,腎功能受損的患者要清淡,做到低鹽低脂低蛋白飲食,如果腎功能正常的慢性腎臟病,要增加營養提高抵抗力,但要嚴格控鹽。
此外,還要備足藥物,按時服藥,千萬不可擅自停藥,可以利用好網絡,保持和醫生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