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滬深兩市沖高回落,反復震蕩,而我建議大家堅定持有的白酒、醫藥、食品飲料這些消費白龍馬股,以及新能源龍頭股,均大幅上漲,個別股票甚至不斷的創出歷史新高,形成很強的賺錢效應。
上周由于央行短期回收資金,以及市場短期利率上升,還有部分投資者對于白龍馬股估值較高的分歧較大,導致白龍馬股出現一波調整。很多人擔心大盤可能會大幅下挫,我堅定地跟大家說,每一輪調整都是抄底白龍馬股的時機,概莫能外。上周就是最好的一個上車機會,本周白龍馬股大幅上漲,特別是白酒、醫藥以及新能源,這三個行業的股票均創新高。消費里面增長比較確定的一些像食品飲料、免稅等板塊龍頭股股價也大幅上漲,甚至創出新高。
可以說現在市場的這種二八分化已然非常明顯。之前給大家講過,A股市場逐步進入到機構投資者時代,A股市場出現二八分化的格局是有必然性的。事實上像美股等成熟市場是一九格局,也就是資金越來越偏好于業績優良的白龍馬股。以前很多資金都扎堆在一些資質平平的股票里面,甚至是一些題材股、績差股里面。現在市場的大趨勢已經轉變了,從2016年起就已經轉變了。
我把2016年叫做價值投資的元年,從16年起,這個過程已經在發生,就是從績差股,從資質一般的股票流出,資金轉向白龍馬股。因為這個轉變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個短期的過程,因此雖然已經經過了五年的轉變,但遠遠沒有完成。未來的五到十年仍然是這樣的一個過程,這其實對A股市場是一個生態的變化。
就是過去大量的資金扎堆到業績差的股票里面,現在這些資金都將先后流出。先知先覺的資金早就已經轉移到白龍馬股上了,后知后覺的資金還在爭論。因此我在前段時間市場對白龍馬股的高估值提出質疑時,我就講到存在估值分歧是好事兒,說明白龍馬股的行情遠沒有結束,因為還有很多人沒有買。
我們只要從實體經濟的發展趨勢就可以看出,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最終狀態都是走向寡頭壟斷。也就是由行業的前三名占據大多數的市場份額,一些小的互聯網行業更是贏者通吃,可能最后就集中到一家企業。
這次疫情進一步加大頭部企業與非龍頭企業的差距,因此頭部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升。這次疫情對所有的企業都是一個生死考驗,加速了優勝劣汰。這反映在資本市場上就是行業龍頭企業大幅上漲,而非龍頭企業原地踏步甚至是不斷下跌,那股市的走勢其實反映了實體經濟的變化。
在爭論之中,我堅定地認為白龍馬股的投資價值是長期的。大家所有的爭論都是圍繞著價格的高低、估值的高低,其實對這些白龍馬股公司的基本面沒有任何的爭議,大家都認可這些白龍馬股是好公司。比如說對白酒的龍頭茅老五,對于醫藥里面的中藥龍頭和創新藥龍頭,對于新能源里面的新能源汽車和光伏龍頭。其實對這些企業的基本面沒有任何分歧,都知道他們是好公司,唯一分歧的就是他們的價格高低,
芒格對巴菲特說:我寧愿以一個比較貴的價格買一個偉大的公司,也不以一個便宜的價格買一個平庸的公司。這對我們就是最大的啟示,其實短期價格的高低都可以通過時間換空間,通過這些企業的成長來消化。長期來看,好公司給我們帶來的價值往往是超預期的,反過來我們再看這些績差公司。
有一句俗話叫: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我們持有白龍馬股可以睡得安穩,不用擔心一覺醒來突然暴雷了。我們看看最近已有多家績差股突然公告大額虧損,無論是計提存貨損失還是計提商譽減值,有的虧損額非常驚人,甚至超過了某家公司的市值。也就是說這公司整個都被虧掉了,大家為了睡得安穩,為了享受穩穩的幸福,對白龍馬股給予一定的溢價那不是應該的嗎?
做投資是比誰活得久,所謂剩者為王,這個剩就是剩下的剩,不是勝利的勝。你可能在短期的博弈中取勝,但要想長期取勝就要買偉大的公司,因此有爭論不是壞事。看空白龍馬股的人往往是踏空白龍馬的人,這些看空的人其實并不是真正的空頭,而是潛在的多頭,因為他們都拿著資金等待白龍馬股跌下來時進行抄底。
他們并不是真正看空這些公司,而是因為沒買到,因此希望有一個比較好的上車機會。這樣的話,這些白龍馬股就很難深跌,因為現在已經上車的人也不會拋出手中優質的籌碼。巴菲特曾經說過一句名言:任何時候都不要拋售手中優質的籌碼。另外一句話就是:任何時候都不能貪便宜去買一些差的公司。
我的投資理念非常的清晰,就是讓大家堅持價值投資,做好公司股東,遠離績差股和題材股。大家無論是買優質基金間接持有這些白龍馬,還是直接去買這白龍馬股,都要有堅定的信心。消費和新能源是我一直看好的兩大方向,前者代表了傳統行業中能夠持續增長的好公司,后者則代表了經濟轉型的方向。
最近科技股出現了大跌。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在沒有任何利空的情況之下,科技股突然輪番大跌。其實問題的癥結還是在業績上,現在的行情是業績為王。大多數科技股沒有穩定的業績,因此遭到了一部分投資者的拋棄。對于外資來說,配置科技股肯定首選美股,因為美股確實科技龍頭股比較多,而A股真正能稱得上有核心科技的公司并不多。
因此,科技股下跌、消費股上漲、新能源上漲其實就反映了問題的本質,就是大家現在看中業績,看重確定性的成長。美國前財政部部長羅伯特·魯賓寫過一本書叫《在不確定的世界》。我們都活在一個不確定性的世界,特別是金融市場。唯一確定的事情就是不確定性,我們要做的就是在這種不確定性之中找到最有確定性的東西。也就是大家愿意為減少業績的不確定性付出更多的價格。
這就能解釋為什么業績好的消費白馬股不斷的受到資金的追捧。質疑聲中白酒龍頭股再創新高,質疑聲中醫藥龍頭股再創新高,質疑聲中免稅龍頭股再創新高,質疑聲中新能源汽車的龍頭再創新高,其實就是因為大家已經認識到這些確定性增長的公司、確定性的業績是值得擁有的。
總結來看,現在市場的這種結構分化有它存在的必然性。大家必須深刻的理解經濟結構的變化,行業發展的規律,真正理解A股市場生態的變化,才能夠抓住市場主流的機會。積極擁抱白龍馬股,從而抓住A股市場黃金十年的機會。
(責任編輯:陳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