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曲某,男,42歲,沈陽人。
主訴:全身反復發牛皮癬7年。
病史:患者為講師工作,常在全國各地奔走,工作勞累且諸多不順,精神壓力大,常焦慮不安。平素飲食不規律,挑食,熬夜多。2007在一次感冒后,開始在頭部散在出現少量丘疹樣皮損,不癢,滲液少,結痂后掉皮。到當地醫院治療,予藥物口服外用(不祥),可暫時控制病情。但不久后病情即加重,皮損增大,浸潤增厚,并發展到胸背及四肢軀干部位。常感冒后加重,喝酒后亦加重,睡眠休息好時好轉,患者一直以來未系統診治。近2年來,患者工作順利,焦慮感和壓力減輕,癥狀亦隨之減輕,背部腹部及腿部皮損較前變淺變小。于2014年1月11日患者來任之堂就診。
癥見:軀干四肢及頭部泛發多形皮損,部分融合成斑片并浸潤增厚,皮損邊界清楚,表面覆蓋少量干燥皮屑。胃納差,無胃脹胃痛,大便干結,兩日一行,小便黃,尿頻,尿時膀胱脹,平素出汗少。
舌象:舌尖紅,苔薄白,中黃膩。
脈象:雙寸脈不足,雙關脈郁,雙尺脈沉弦長而大。脈象整體弦而不柔。
處方:腸六味柴胡10克當歸尾15克白芍20克
茯苓20克白術80克生姜15克炙甘草10克
荊芥10克防風10克黨參30克大黃10克
薄荷6克(后下)3劑
分析:此案病機當為肝郁脾虛,內生濕濁,外有風邪停留。
雙寸脈不足,結合雙尺脈沉弦長而大,脈象整體弦而不柔,提示氣機郁而不能舒發,與其平素工作不順,壓力大有關;雙關脈郁提示肝郁脾虛,中焦郁滯;患者工作壓力大,焦慮不安導致肝氣郁結,因而諸氣不順,氣機不能舒展,濁氣就容易內留。肝氣犯脾,加之平時飲食不規律、挑食,而致脾胃虛弱,因而運化無力則水濕內生。水濕濁氣停留為疾病的產生埋下了隱患;感冒后,風為陽邪,侵犯頭部,引動濕濁上泛與風邪相博結為患,導致了疾病的發生;風邪雖善行數變,但與黏膩的濕邪相合后就留戀不解。風邪不去,表氣不開,故患者平素出汗少。肺與大腸相表里,肺表不暢,則大腸氣機亦不通,故患者大便干結,兩日一行。感冒后風邪被引動,故而癥狀加重;喝酒后,酒的發散之力帶動濕濁外發,故而癥狀也加重;睡眠休息好后,臟腑功能自動調整,濕濁能夠代謝,故而癥狀可減輕;工作順利,焦慮感和壓力減輕時,肝郁得以緩解,故而癥狀也能減輕。
方中以逍遙散為底,其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柴胡、當歸、白芍、茯苓、白術、生姜、炙甘草、薄荷八味藥物組成。是治療肝郁脾滯證的代表方。其中用當歸、白芍養肝血,肝血得養,肝氣自然就能舒發。用茯苓、白術健脾化濕。其中,重用白術一味。《傷寒論》中用附子、白術治療水濕,謂服藥后皮下如有蟲行。可知其藥力能達于肌肉于皮膚。《神農本草經》謂其:“氣味甘溫,無毒,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可知白術善于化肌肉中濕濁,舒布精氣達于肌肉皮膚,能去死肌,生新肉,培土生金。因此,老師在治療伴有脾虛濕盛的皮膚疾病時,常大劑量使用白術。當歸、白芍、茯苓、白術四藥同用則中焦左右肝脾兩個輪子就能轉動起來。用炙甘草一方面色黃味甘能補脾胃,與茯苓、白術同用有四君子之意。另一方面與白芍同用有芍藥甘草湯之意,能緩肝之急(肝為剛臟,氣郁不得宣,必發急而人易怒)。柴胡升少陽之氣。柴胡與薄荷、生姜共用,宣發陽氣,開散郁結。老師告訴我們,凡是見雙關脈郁的同時還會向關尺之間下沉一些的,都可以用逍遙散運轉中焦,宣陽解郁。
方中還加了荊芥、防風,同薄荷一起疏風解表,并能升陽解郁。加腸六味和大黃通腑排濁。加大白術用量至80克,還能與當歸一道起潤腸通便的作用。加黨參與茯苓、白術、炙甘草同為四君子湯,加強健脾效果,且與諸疏風通腸藥同行,以免耗傷正氣。
二診 2月18日患者復診,訴皮損變淺變小,大便正常了,放屁多,胃口好轉,飲食增加。工作仍忙,人勞累,焦慮。
處方:焦甘草30克黃連5克枳殼12克桔梗12克
木香20克黨參30克白術30克茯苓15克
雞矢藤50克雞血藤30克生麻黃10克杏仁12克
3劑
分析:患者肝郁脾虛減輕,故而癥狀亦緩解,肝氣能舒發,表氣暢達,則里氣亦能通暢,故而大便轉正常,放屁多,胃口好轉。二診既然患者氣機能舒暢,則改以四君子湯為主健脾化濕。加焦甘草者,以其味甘焦苦,焦苦能入心,甘能緩急,故善治焦慮不安。加黃連者,能清心除煩,更能入脾,長于清脾中濕毒。加麻黃、杏仁祛肺表風邪濕氣。加桔梗、枳殼、木香理中焦之氣。加雞矢藤排濕濁,并與雞血藤同用通行經絡。老師認為,皮膚瘡疹疾患長久不愈,其中一個原因是濕濁邪氣深入于經絡中,故治療時常常搭配使用一些藤類藥物來通經絡。
評注兼總結:牛皮癬多是濕邪流注皮膚肌肉甚至骨髓,與風邪、郁火等相合為患導致,因其邪黏膩難除,故治療十分棘手。本病濕濁之所以能停留不去,與肝郁脾虛,中焦不能運轉有很大關系,所以用逍遙散能收到好的療效。
逍遙散藥物平淡無奇,因此不少人對這個方子重視不夠,甚至僅僅把它當作是一個不痛不癢的類似西醫安慰劑的方子來使用。這是因為沒有認識到中焦運轉的重要性。
中焦肝脾兩輪運轉到底有多重要呢?
肝脾居中于中焦,是氣機上下出入的樞紐。邪氣必須經由中焦才能深入,同樣,在里的邪氣也必須經由中焦才能排出。中焦之中,脾胃受盛運化水谷,后天之氣全依賴脾土化生,是人體正氣的來源。同時脾土還受盛運化邪濁。人體的濁氣、邪氣,大部分都要經過脾胃的運化后,再由肝經疏泄,才能排出。所以,中焦一旦運轉失職,濁氣就會停留,導致各種疾病甚至腫瘤的發生。
逍遙能補肝調脾,令肝脾功能運行,中焦運轉,氣機升降出入的道路打通,很多疾病都能自動調整而痊愈,從而達到“不治而治”的目的。
人生活在天地之中,中焦氣機時刻都會受到影響。人的脾胃每日都要接受食物,人的情緒每時每刻都會受環境的影響。所以,肝脾疾病是普遍存在的。對于脾病,調治同時還要注意飲食健康,才有康復的可能。對于肝病,尤其是肝郁,藥物往往只能收一時之效,只有從“心”的角度去治療,才能有長期的效果。實際上,只要你有一顆自私的、追求名利享樂的心,你就總會因為環境不順利、求之不得時而肝郁氣結,心生煩惱怨恨。而人生在世,哪能沒有不順利的時候呢?因此,對于肝郁患者來說,靜觀自我而修行內心智慧,少些“執著”,少許“自我”,才是解除肝郁的王道,否則,吃再多的藥,也是沒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