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中醫院門診辦 張媛琳
癌癥的產生,是由人體本身的正常細胞通過一些致癌物質的影響,經過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演變過程。
在還沒有達到質變,即還處于癌前期病變階段,或者剛剛出現惡性變的傾向時,立即給予積極的治療,徹底去除病灶,或者采取有效干預,阻止其向癌的方向發展,這是防癌的重要環節之一。
胃癌在我國屬于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占全部惡性腫瘤死亡率人數的四分之一左右。每年全國因惡性腫瘤死亡者約70萬人,其中因胃癌死亡者約16萬人。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是男性高于女性。
1.胃癌可發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其中半數以上發生于胃竇部,胃大彎、胃小彎及前后壁均可受累。
2.胃癌具有潛伏期,為20年左右,從胃癌的年齡、性別、發病率與死亡率推測說明致癌因素作用,30歲以前最為重要。
1.約2/3的胃癌早期可出現上腹痛的癥狀。
2.約1/4的患者疼痛規律類似消化性潰瘍癥狀。
3.大多數患者表現為飯后腹痛,無間歇性,且不能用進食或服用制酸劑獲得緩解。出現食欲不振,消瘦、乏力、或伴有上腹痛,在如果能排除肝炎的情況下應引起重視。
4.不少胃癌患者由于進食減少導致乏力、消瘦。大便潛血陽性,黑便嘔血,提示胃出血,在胃癌早期即可出現。
無論出現上述胃癌的一個或者數個早期信號,應盡早去醫院脾胃病科做有關檢查。
1.不要帶著負面情緒吃飯
2.避免不良的飲食習慣
培養好的飲食習慣在胃癌的預防中十分重要,經國內報告采用病例對照的研究結果表明,吃飯時發脾氣、一日三餐不定時,偏重吃燙食、進食快、生悶氣等都是對胃癌發病起作用的因素。經常生悶氣或生氣吃飯這一顯著指標,提示胃癌的發生與經常精神情緒不愉快,大腦皮質發生抑制而使植物神經系統平衡失調引起胃腸等消化系統一系列功能變化,經過一定時間作用,成為胃癌發生的基礎或作為胃癌發生的一種誘因。
由于胃是重要的消化器官,引發胃癌的發病因素中飲食因素尤為重要。
鹽腌食品易導致胃癌發病率高
腌制的含鹽量高的食品是導致胃癌發生的第一原因。經常吃高鹽和高熱量的食物,經常吃鹽腌的酸菜咸菜泡菜,既會增加胃粘膜的損傷,又很容易造成胃粘膜糜爛和胃潰瘍的發生;同時還可降低胃黏液蛋白的粘度,破壞粘液的屏障作用,使一些致癌物質,如亞硝酸鹽直接接觸胃粘膜,促進了胃癌發生。
不宜食用過期食物
食品霉變被產毒的真菌污染后,產生一些相應的毒素。這些毒素均可誘發癌癥。
不宜食用熏烤食物
熏肉、烤肉,某些氨基酸和糖的熱解物都是強烈的致突變物。煤、木材和石油燃燒可產生一種化學物質苯并芘,動物試驗已證實苯并芘可引起胃的惡性腫瘤。長期大量食用熏烤類食物有引起胃癌的高度危險因子。
不宜大量飲酒
大量飲酒與多種癌癥的發生有關,主要發生在口腔、食管、咽喉、膀胱等處,與胃癌也有一定的關系。
少食含有添加劑的食物
食品中的添加劑,如色素、防腐劑;各種塑料制品中的氯化乙烯;經研究發現均與胃癌的發病有關。
戒煙,避免長期大量飲酒,可以減少食管癌和胃癌的發病
每天吸煙15支,一年就可達到致癌的劑量。吸煙對胃癌同時有致癌和促癌作用,吸煙量越大的人,胃癌發病率越高。尤其是賁門癌發生較為突出。
煙草和酒精具有協同作用,如果一個人既抽煙又飲酒,那么這個人患癌的危險性增加40余倍。
1.講究個人衛生,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2.注意口腔衛生,養成刷牙習慣,及時治療牙周病、殘根、銳齒、矯正不良義齒等,能夠減少口腔癌甚至減少食管癌和胃癌的發病。
3.維持良好的情緒,多積極正面的看待問題,保持樂觀開朗的性格,不做“癌癥性格”的人群。
4.解除心理負擔,脾胃病患者忌思慮過度,慎防郁怒傷肝,肝火犯胃,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5.切忌多食少動導致氣機壅滯。
6.生活居室寒溫適宜,避免潮濕寒冷,衣著保暖,不受風寒,尤其是脘腹部。
7.養成按時大便的習慣,保證每日一次排便習慣,注意排便性質形狀。
“淡”,飲食宜清淡,口味宜清淡,少食油膩肥厚類食物。
“少”,飲食宜少量多餐。及時止餐,飲食有節。不要養成每餐過飽的飲食習慣,感覺到吃飽以后應及時停止進餐。
“嚼”,細嚼慢咽。早餐宜不少于15分鐘,中餐宜不少于30分鐘,晚餐宜少量且至少15分鐘。
“素”,飲食宜以多食蔬菜瓜果。新鮮蔬菜和水果富含維生素,維生素C對胃癌的預防有很大的作用。
“碎”,飲食宜煮爛搗碎,以利于消化。
新鮮的水果、蔬菜和牛奶:維生素C、維生素E能阻斷胃內亞硝胺類化合物的形成,維生素A可防止上皮組織癌變,增強人體免疫力。新鮮牛奶中富含有維生素A和蛋白質膠體,可保護胃黏膜免受致癌物質的作用。但是要避免食用腐爛的水果蔬菜,因其中也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可能加重胃癌的發生。
對于癌癥病人,如果做到早期發現、早期確診和早期治療,就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最有效措施,也是控制癌癥的最現實的辦法。
戰勝癌癥一定要在預防階段加強防癌普查,強調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對經常接觸致癌物的人應定期體檢,以便及時發現和治療癌前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