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消化科院士呼吁:5種養胃的食物,可多吃,或使胃部更加健康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日漸增高,飲食也越來越豐富,但是胃病的發病率卻居高不下。沒時間吃早餐、晚上加班吃飽就睡、小病忍著不去看……這些常見的不良習慣在漸漸地增加著我們胃腸的負擔。
我們常說:十人九胃,每10個人當中有9個人患有腸胃疾病,雖然這個說法有點夸張,但是在我國腸胃問題確實是威脅國民健康的重要元兇。
今年65歲的李院士是我國著名的消化科專家,已從事胃病研究30多年,說到養胃,李院士也有自己多年的經驗總結。
李院士建議:胃不好的人,在平時可多吃這幾種食物,對于提高胃功能免疫力,修復受損胃細胞都有著很好的效果。
1、小米粥
小米本身就能夠抑制胃酸分泌,同時還有健脾和胃的效果,能夠保護胃部粘膜,從而改善腸胃功能,所以小米粥養胃的效果非常好。不僅如此,小米中還富含多種營養元素,特別是維生素B1以及維生素B2,能夠消食以及預防消化不良。
另外小米粥含有的氨基酸以及鐵離子,能夠滋陰潤燥以及補血,對于免疫力低下以及腸胃不好的患者非常有幫助。另外還可以在小米粥當中加入紅棗、紅豆以及蓮子等,效果會更加明顯。
2、酸奶
酸奶中的磷脂類物質會吸附在胃壁上,對胃粘膜起保護作用,使已受傷的胃粘膜得到修復。另外,酸奶中特有的成分乳糖,分解代謝所產生的乳酸和葡萄糖醛酸能增加胃內的酸度,抑制有害菌分解蛋白質產生毒素,同時使胃免遭毒素的侵蝕,有利于胃炎的治療和恢復。
當口服抗菌素治療某些炎癥性疾病時,飲用酸奶,既補充了營養,又避免了抗菌素對人體產生的副作用。因為酸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桿菌,可以使抗菌素藥物引起的腸道菌群失調現象重新獲得平衡,同時保護了胃粘膜。
3、猴頭菇
研究表明,猴頭菇含有多種氨基酸以及豐富的多糖、維生素、礦物質,此外還含有抗菌成分,因此它具有養胃、護胃的功效。
因為它含有抗菌成分,所以對于胃病反復發作的元兇幽門螺桿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因此對患有胃炎、胃潰瘍等疾病的患者,經常吃猴頭菇有助于胃病控制。
4、蘇打餅干
蘇打餅干屬于一種堿性食物,可以有效的調節人體內的酸堿平衡度,改善胃酸分泌過多的現象,從而使患者的胃黏膜得以修復。因此,患有胃部疾病的患者,可以適量的吃蘇打餅干來緩解胃酸分泌過多的現象。
但是不建議長期吃蘇打餅干,因為蘇打餅干也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損傷,因為其中含有大量的食鹽和油脂,會增加高血壓、糖尿病的風險。
5、蘋果
蘋果有一定的助消化的作用,因為蘋果中所含的酸性的物質是可以促進身體的消化系統,可以促進胃里的蠕動速度,加快食物的消化。蘋果中含有豐富的有機酸和各種蛋白酶類,有助于消化吸收。
蘋果中含的果膠、纖維素等還可促進腸蠕動,減少膽固醇的吸收。蘋果中含有的磷和鐵等元素,易被腸壁吸收,有補腦養血、寧神安眠作用。促進胃腸蠕動,協助人體排出廢物,減少有害物質對皮膚的危害。
哪些人容易患胃病?
1、加班熬夜族
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經常加班熬夜,很容易導致胃酸分泌過多,引起胃部不適。加班族一定要保證睡眠,舒緩精神壓力。可以在手邊準備一些零食,如面包、餅干等,及時補充。
2、不吃早餐族
對于從來不吃早餐或不習慣吃早餐的人,胃分泌的胃酸沒有食物可消化,會損傷食管、胃腸黏膜,長此以往不僅容易導致潰瘍,還可能導致膽汁中的膽固醇沉積,誘發膽結石。早餐不但要吃,還盡量要吃易消化、防刺激、多營養的食物。
3、吃飽就睡族
不少人晚上加班或上夜班后,習慣在路上吃宵夜、喝啤酒,吃完回到家倒頭就睡。然而,食物從胃徹底排空到進入小腸大約需要4小時,睡前飽餐,胃內食物沒來得及消化,很容易出現消化功能異常。
4、天天吃撐族
飲食沒節制,不僅會加重胃的負擔,還會增加胰、膽等消化器官的壓力,打亂消化系統的正常工作,引發一系列問題。此外,飲食過量還可能導致超重,引發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等代謝性疾病。因此要有意識地控制食量,增加運動量。
5、小病隱忍族
許多人對胃部隱痛、腹脹等癥狀很不重視,能忍就忍、能拖就拖,實在不行吃片止痛藥救急,更不愿去醫院。事實上,任何不適都可能是身體在報警,一定要及時就診,避免把小病耽誤成大病。
閱讀延伸——養胃小妙招
1、按摩養胃法
飯后、睡前可以搓熱雙手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環摩64圈。完畢搓熱雙手按摩小腹。
2、熬粥小技巧
眾所周知,喝粥有助于養胃,如果熬粥的話,放一點蘇打進去,可以起到中和胃酸的作用。
3、平心靜養
胃病發生與發展,與人的情緒、心態密切相關。因此,要講究心理衛生,保持精神愉快及情緒穩定,避免緊張、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緒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