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尋覓知音而出發,而往往,知音就來自“念念不忘 必有回響”。
——五行說
劉豐岷上師,藏名噶瑪德珠,吉林省人,中國著名的唯識學者,藏傳寧瑪派大圓滿實證行者。
一場風雨中,在奈良的一個寺廟里,遠處飄來幽幽的樂聲,讓他一下子鎮住了。
日本朋友告訴他,這是尺八,來自于中國。
劉豐岷頓悟,仿佛他的日本之旅,就是為了尋覓這遠走他鄉的遠古知音。
尺八,八百年修得的緣分
尺八,源起漢唐,中國古老的樂器。它竹制、外切口、五孔,因一尺八長,故稱尺八。
樂管長度與人體脊柱相當,七個竹節與人體七輪相對:海底輪、生殖輪、臍輪、心輪、喉輪、眉輪、頂輪。
五個指孔代表五行,又與五音、五蘊、五智相對;吹口和底口,則代表天地。所以,尺八與天地人倫相對。
800年前,日本'心地覺心'禪師在中國習得尺八與法曲《虛鈴》,回國后創立“普化宗”,尺八成為僧人修行的法器,并世代傳承,這是日本與尺八的”緣'。
800年后,劉豐岷也是因一個'緣'字,找回了古老的中國樂器——尺八。
尺八從中國出走又在日本生長,這段八百年的緣分,讓中國古老樂器與日本文化相遇與生長。
尺八,本來就有著大漠孤煙的凄美和與生俱來的血性。
為讓尺八真正回歸,劉豐岷從讀懂尺八的語言開始。
尺八,靈魂的安生之所
尺八難吹,練筒音需一年半載,用中氣把聲音貫透后,再感受每個孔的音律。
尺八,與五行文化一樣多元和包容,體現了“老”、“莊”的“無為”智慧,展現宇宙與生命的節奏、物象的立體活力、生命與自然的和合。
憑借修行者的想象力,劉豐岷讓尺八與五行、禪悟融合。
通過五行的宇宙觀,劉老師找回了尺八真實形象——
尺八的原聲,就是人類的童年之聲。
劉豐岷喜歡吹奏有感而發的曲目《心曲》。
他讓復雜回到簡單、由外在回到實質,讓每個音階從有序變無序,尺八成了他修行的“法器”,更是他靈魂的安生之所。
由此,劉豐岷感自然、發自心,更看重在此之上的修為。
尺八,修行的起點與終點
尺八的樂聲,如廟門口的風,吹走聽者的煩惱,喚醒世人的心靈。
禪定時,劉豐岷沉浸于自己的世界,慢慢地吹奏和品味,眼淚也會慢慢地下來了。
為尋找尺八的緣起,他孤身重走古絲綢之路、川藏線,體驗僧人取經路上的艱辛。
他為尺八上貢、焚香、誦經。
在敦煌莫高窟門口,劉豐岷吹奏尺八時,引來了館里的研究員。
研究員說:“莫高窟的壁畫上就有您手里的樂器,一千三百年過去了了,您是第一個來敦煌吹尺八的人。”
在羅布泊遙望星空時,劉豐岷目睹流星、孤星、明星玉碎般墜落在朦朧蠻荒的大漠之中,萬物歸塵了。
劉豐岷去了雪域高原。從西馬拉雅山到岡底斯山;從岡仁波齊到珠穆朗瑪;從那木錯到瑪旁雍錯;川藏雀爾山到青藏的玉樹;阿里圣山到可可西里圣湖。
他去了世界上的宗教圣地。
從埃及金字塔到印度瓦拉那西、克久拉霍;從文藝復興之地意大利,到思想啟蒙運動的法國;從佛陀證悟的菩提樹下,到耶路撒冷的哭墻邊;從麥加朝圣地,到圣彼得大教堂。
修行時,劉老師在苦行中守住金剛無畏的底線,做到純粹與心無旁騖,萬物歸塵,心識路絕。
吹奏時,劉豐岷體于樂聲中悟現實與遠古的的輪回,體驗樂聲天荒的氣度,陰陽兩氣的碰撞,萬物相融的狀態,形與體的精神。
無畏的行者與遠古的尺八樂聲同行,解脫自在,空明覺了。
尺八,失散多年的知音
劉豐岷即是修為世界的實證者,還是文化藝術的學者。從歷史角度讓尺八回歸,這是藝術家的使命。
蒼涼、純凈、厚重的訴說方式,尺八樂聲擦凈了被歷史蒙塵的鏡子,讓劉豐岷陷入對文化變遷、民族興衰深深的思索。
尺八曲調像一把鑰匙,打開了劉豐岷逝去的故鄉記憶。
千年后,作為炎黃子孫的劉豐岷親見崛起的中國,遠觀文明古國的美好未來的。
他把人的生命意識、生命形式、生命現象、生命本質,與尺八深深地融合,表達出尺八的境界與智慧。
融合中華民族五音律哲學與自身的境界,劉豐岷讓尺八真的回來了。
喚醒人類心靈、尋找到久別相遇知音后的厚重回歸,這就是劉豐岷老師獲得“聯合國促進人類和平獎”的理由。
人生的修行,何嘗不是一場尋覓知音的旅行。
我們為尋覓知音而出發,而往往,知音就來自“念念不忘 必有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