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與你靈魂的碰撞!
姚晨的《都挺好》,一點兒都不好!
文/李沐遙 圖/網絡
最近沒有時間追劇,卻有讀者朋友,催我談一談正在熱播的《都挺好》。
忍不住去了解了一下姚晨的這部最新力作。劇名叫《都挺好》,其實一點兒都不好。
一
第一個觸動我心酸的,是女主蘇明玉的母親嚴重的“重男輕女”。
大哥從小只需要一心只讀圣賢書,清華畢業后,不去工作,考斯坦福,母親賣房子,也要供。
二哥不好好讀書,賣房子,買工作,娶媳婦。
到了蘇明玉這,少吃點肉不算什么,有著考清華的實力,卻只能去讀免費的師范學院。
可能,這對于今天家家一個寶貝,各個視若掌上明珠的獨生子女和他們的父母很難理解。同樣是子女,何以偏頗至此。
可若是退回到幾十年前,兒子確實曾經是無數母親的心頭肉。
單憑“女兒終究是嫁出去的人,就是潑出去的水”這一句話,就改變了多少女孩子的命運。
說到這里,想到我初中的一個同學,家里三個姐姐,只有他一個男孩。
自小在家中備受寵愛。在他上學讀書前,和他年紀接近的二姐、三姐因為要看護他,都沒有上學。因為他淘氣,惹怒了一條狼狗,二姐為了保護她,被咬成了重傷,送掉了小命。
說起這些往事的時候,十幾歲的他忍不住落淚。
可我卻在這件事背后,看到的是一個家庭的重男輕女。
男孩子是接戶口本的,男孩子是家庭的頂梁柱,男孩子是家庭血脈的延續。因為這些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讓許多女孩子早早放棄了學業,成為了貧困家庭的犧牲品。
還有一個初中時的好朋友,畢業時考上了縣城的重點高中,只是因為家境貧困,下面還有一個妹妹、一個弟弟,不得已放棄了學業,去了遙遠異鄉的一家兵工廠接了班。
為了讓妹妹不重蹈自己的覆轍,她接濟妹妹讀完了大學。這也是一個家庭中重男輕女的呈現,只能說,幸好她們姐妹相依。
只是,我的好朋友,那個本可以有著光明前程的女孩,這一生,也變從此困在了,那個遙遠且寒冷的異鄉小鎮。
不是所有成長在“重男輕女”家庭里的女孩,都能像女主角蘇明玉一樣,倔強地成才。
還有很多人,被這樣簡單的四個字,傾覆了一生的命運。
蘇明玉的內心很痛,但至少她還有掙扎的力量,而我卻想為那些連掙扎一下的力氣都沒有的女孩們感到更深的心痛。
二
第二個讓我心酸不已的是我們窮盡一生的力量,也無法逃離的原生家庭。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原生家庭中感受到過刻骨的疼。
只有感受過的人,才會明白那種來自最親密的人給過的傷害,讓你連反擊一下的勇氣都沒有。就連逃走,都是一種奢侈。
當你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最害怕的是什么?
是家庭的破碎,是被遺棄,是不被愛。
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會忍不住去尋找自己存在的意義。
無論是向內,還是向外,無論我們取得什么成就,收獲多少成功、多少掌聲,可倘若連給你生命的人對這一切都不屑一顧的話,你會覺得毫無意義。
其實,很多孩子,和父母關系之間的不和諧,就在于他想獲得的關注沒有得到。
他不需要你喋喋不休的指責,滔滔不絕的教導。他需要你站在他身后,告訴他,放心,我始終在這里。
所以,孩子的時候,我們不怕貧窮,不怕吃苦,卻怕沒有人給我們足夠的關注,足夠的愛。
只是,很少有人去深思,為人父母也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沒有誰天生會做父母,何況是我們本就不習慣表達情感的中國人。
有多少人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有多少人從未對孩子說過愛。
有多少父母覺得,我養大了你,就是最大的恩惠。
這樣想的時候,其實,你和那個給女主蘇明玉帶來巨大傷害的親生母親,又有何異呢?
做家長,是最容易讓我們產生自以為是的身份。因為孩子的弱小,因為我們給予了他們生命,便以為自己可以成為他們的主宰。
而忘了,他們恰恰是分秒都在長大的生命,他們最可能用自己的樣子照出我們生命中最不堪的一面。
惡毒、冷漠、自私,這些東西真的會傳染,尤其是在原生家庭的父母和子女之間。
你討厭的,你憎惡的,你害怕的,你顯現的,都會像倒影一樣,最終呈現在子女的世界里。
蘇明玉的母親,因為無愛的婚姻,因為自己的原生家庭,毀掉了自己的幸福。
然后,又用自己的強勢、冷漠、自私在不知不覺中親手毀了自己的孩子們。
大哥的自私、冷漠是被嬌慣出來的,是母親對父親和妹妹的漠視中形成的;
二哥的甜言蜜語和自私暴力,是母親用自己的喜好,慫恿出來的,她能對親生妹妹暴力相對,也是因為母親對父親和妹妹的漠視。
而最可憐的蘇明玉,是那個想逃離,卻逃不出去的人。
原生家庭,就是大樹的根,無論是繁茂還是枯萎,你都逃不開,躲不掉。
因為這是你與整個世界的關聯。
斬斷與原生家庭的聯系,就像是切斷了我們與整個世界的聯系,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得到呢?
這也是,為什么,那些在原生家庭中備受欺凌的子女,卻始終無法離開的原因。
所以,喜也好,悲也好;樂也好,痛也罷。我們都只能慢慢的吞咽,消化來自原生家庭的一切。
三
第三個讓我難過的是孩子終究是無數婚姻的枷鎖。
我之前就寫過這樣的文章,也一直認同無愛的婚姻,就該早早離場。
就像女主蘇明玉的扮演者姚晨,還有許多走進又走出婚姻的明星,他們都在下一段感情里收獲了幸福。
可是,那畢竟只是他人的人生。那些明星有著極高的收入,他們可以憑一己之力養育子女。
而現實是,有多少人,沒有辦法憑借一己之力養育子女。所以,婚姻是圍城,而孩子就給這座城池的大門上了一把巨大的枷鎖。
有人說,這是好事兒呀!不然,離婚率還得再翻個番,那么多的破碎家庭,有什么好呢?
而且,畢竟愛情是短暫的,一生的相濡以沫來得更為真實。
倘若,為了孩子堅守圍城,在日后的磨練之中,發現各自的好,倒是真的苦盡甘來;
只是,別是為了孩子,一生抑郁,各自為營,讓子女最終也成為毫無溫度的婚姻下的犧牲品才好。
就像蘇明玉的母親,她對女兒的冷漠、苛待,歸根結底也不全是“重男輕女”,也是因為,她的婚姻本該解體,卻因為女兒的到來,而不得不堅持。
蘇明玉的母親和父親本來已議定離婚,她卻因為自己弟弟的戶口尚未解決,而重新退守圍城。
女兒不是生在幸福的婚姻中,而是因為利益,成為了棋子。
蘇明玉的母親苛待的不只是女兒,也是她自己一段不堪的過往和當下時光里不愛的傷痛。
于她而言,是自己一生的隱忍,和為子女甘愿的奉獻。
只是,沒有愛的婚姻,卻是裝不出假裝的和美的。父親在家里,毫無發言權。母親,對父親,連基本的尊重,似乎也談不上。
這才會養育出三個形態各異,卻有著相同自私、冷漠的子女。
每個人都是受害者,每個人又都在傷害著別人。
這就是一個無愛的婚姻,因為孩子的枷鎖而勉強維持的可怕后果。你以為的犧牲,可能恰是別人心靈深處的倒刺。
多少人,還在這樣的生活里苦苦掙扎。放不下過往,走不出當下,看不見未來。
這是一部讓人心酸的電視劇,盡管,我要說許久不見的姚晨演技一如當年,確實勝過不少當紅小花,可是,我卻沒有追逐下去的勇氣。
因為,生活本身已經夠累了。真的不想,在不多的閑暇時光里,去看那些讓人心酸到底的片子。
希望那些曾經受過傷的人,每天都去看看朝陽吧!
努力掃去身上的晦澀,練習放下,練習朝前看。
至少此刻,當下,我們還在迎接光明,不是嗎?
作者:李沐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