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載于《博客天下》2018年第20期,作者甄祥晴。
2014年6月16日,北京京東周年慶,
京東創始人劉強東騎電動三輪車為顧客運送貨物
十年前,淘寶還不是“萬能”的;京東剛剛有人知道;騰訊也在做電商;十年后,中國電商領域已開始講述另一個故事。
“誰能想象,美國雅虎兩年以前多么厲害,但是今天微軟要并購它;誰又能夠想到,五年前的Google會有今天這么厲害。互聯網變化速度非常之快,我們必須看清楚自己,才有可能生存、成長和發展。”
2008年春節剛過,打扮成白雪公主模樣的馬云,在浙江黃龍體育中心面對著8900名員工慷慨激昂。去年底,因為預感到冬天要到來,他帶領阿里巴巴B2B業務在港股加速上市,準備過冬。
正如馬云所料,沒過多久,剛剛上市的阿里巴巴股價就開始暴跌,3月已經跌破發行價,投資者紛紛打來電話來抱怨虧得多嚴重;9月,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請破產保護,華金融危機全面襲來。
受此影響,中國企業也面臨著嚴峻形勢。
劉強東不得不為資金四處奔波,半年時間內見了40多個VC,但在估值不斷下降的情況下,也沒能拿到投資。物流還在虧損,資金還未到位,年底再拿不到錢,京東也許就面臨倒閉風險,劉強東因此一夜愁白了頭。
六年后,兩位電商大佬一路征戰后,終于帶著公司赴美上市,度過最艱難時光的馬云和劉強東開始穩穩占據電商行業老大和老二的位置。
但誠如馬云所說,互聯網變化速度非常之快,沒有人能預料到哪里就會殺出一個對手。也是在金融危機爆發的2008年,黃崢已經從令馬云贊嘆的Google離職,回到中國開啟創業之旅。十年后,他創辦的拼多多成功拿下馬云和劉強東費盡心思也未能拿下的“五環外”市場,甚至快殺到阿里與京東的家門口,一躍成為排名第三的電商公司。
雙十一即將來臨,跟往年一樣,地鐵里到處都是京東和淘寶的廣告。當年阿里和京東都曾以挑戰者的姿態出現,阿里曾大戰eBay,將其趕出中國市場,京東曾大戰當當、蘇寧、國美,搶下圖書與家電市場。它們都曾屢戰屢勝,從此基本二分天下,其他諸如聚美、唯品會等電商平臺逐漸成為不溫不火的陪襯,李國慶的當當淪落到被賣的地步。
但如今,挑戰者又出現了。在他們已經教育成熟的市場下,拼多多也插上了戰旗。
2014年9月19日, 阿里巴巴集團于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
06
2014年,馬云和劉強東正沉浸在上市的喜悅中,他們對黃崢還毫無所知。但對市場的敏感讓他們把目光不約而同地瞄向了農村市場。
阿里巴巴2014年9月上市時,馬云高喊“未來的行業爆發點在農村”。此后,阿里、京東、蘇寧等便開始到農村瘋狂刷墻,淘寶打出“農村淘寶啥都有,購物就在家門口”的口號,京東則刷“發家致富靠勞動,勤儉持家靠京東”的標語。
他們大張旗鼓地在農村刷存在感,試圖拿下五六線城市市場,但最終拿下這個市場的卻是不刷墻的黃崢。
黃崢對農村應該是最不熟悉的。他是一路接受精英教育的精英,1998年,從杭州外國語學校畢業后被保送進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2002年,去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讀計算機研究生;2004年,微軟實習結束后,加入美國谷歌;2006年,和李開復一同回到北京創立谷歌中國辦公室;2007年,離開谷歌開始創業之路。
其間,因網易丁磊向他請教技術問題,黃崢與丁磊成為朋友,后又通過丁磊結識段永平。而段永平帶他去吃過一頓最貴的飯——以62萬美元的價格,與巴菲特吃午餐。
離開谷歌時,黃崢已經實現財務自由。不缺錢的黃崢創業的驅動力是什么?刷存在感。按黃崢的原話,“做這個公司更多是為了刷存在感。你做了一個東西別人覺得還有點牛逼,有點不一樣,還能尊敬你一下。”
“因為你不追求錢,你也不缺錢,你還能追求什么呢?”黃崢說。最終,想要刷存在感的黃崢憑借對“五環外”人群的精準理解,拿下了阿里和京東都在搶奪的農村市場。
天使輪投資時,黃崢背后站著網易的丁磊、順豐的王衛、“中國巴菲特”段永平、淘寶網第一任掌門人孫彤宇。最早,拼多多是自營+平臺的電商模式,2017年開始走淘寶模式——這種變化背后恐怕少不了孫彤宇的建議,黃崢夸贊孫彤宇說,“他對平臺的理解確實不一樣,中國只有很少的人做過平臺,這方面是有幫助的。”淘寶第一任掌門人通過另一種方式走到了淘寶門口。
騰訊也坐不住了。馬化騰給了劉強東這么多資源,卻沒能在微信中轉起來,而黃崢在微信生態里玩出花樣,為微信激活了一眾農村用戶。2016年7月開始,騰訊投資拼多多,后又領投。
十年前,馬云帶領淘寶剛剛站穩腳跟,淘寶還不是“萬能”的;劉強東因為第一次融資而走進媒體的視野,做被人嘲笑的燒錢的物流;黃崢剛剛從谷歌離職,拿了段永平的錢做賣手機的線上商城歐酷;騰訊還在自己做電商,并對此充滿信心。
十年后,騰訊已經自己不做電商,京東勢衰,拼多多崛起,它們都在和阿里征戰,從百團大戰之中殺出來的王興,則和阿里在服務電商領域繼續拼殺。
其他巨頭也或早或晚地跨進電商領域。丁磊旗下,網易考拉借著跨境電商的東風開始于2014年,網易嚴選效仿無印良品起航于2015年;雷軍效仿丁磊,做了小米有品;和馬化騰搶流量的張一鳴也開始悄悄進軍電商領域。
他們都曾以挑戰者的姿態出現,他們也都將面臨后來者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