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然接納自己時,就不會為別人而活……
張德芬說自己現在幾乎 “沒有什么人生目標”,她已經能做到,不在乎自己的書賣得好與不好。
“我剛出道時,很在乎自己的書銷得如何。因為自己很會做營銷,所以,到處找機會演講,找媒體宣傳。我還很在乎別人對我的看法,常常上網,看書的銷售排行和評論……”
書賣得很好,但是,整個人身心都很辛苦。現在,張德芬認為,一本書寫完之后,作者要做的事情已經做完。“如果這本書有生命力,書自己是會跑的,并不一定都是靠作者本身來帶動銷量。”
這使她感覺輕松快樂:“當一個人全然接納自己時,就不會為別人而活,別人也不會為你而活。”
比如,她以前給爸爸打電話,問候他是否過得好。她的爸爸會說他怎么會過得好呢?他是孤獨老人!
“他那是故意抱怨,讓兒女覺得愧疚,讓我們多去安慰他。現在,我就會不上這種當了。你不開心是你的事情,我做我該做的事情,該付出的我付出,該帶你出去玩兒,帶你出去玩兒,但不表示我的內在要和你糾纏在一起。我一定要跟著你不快樂嗎?你不快樂,我可以告訴你快樂的方法。”
張德芬說,這種道理其實不只適合于父母、孩子、愛人、朋友,只要其中一個人的能量是正面的,是正確的,是中心的,其他人就會“圍著他轉”,情況就會慢慢地好起來。
她說,每個人要時刻學會愛自己,“對得起自己才是最重要。愛自己,對自己好,才有能力對他人好。否則,對別人的那種好,可能是虛假的。困難和傷痛,有時反而能凈化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