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網絡)
2022年4月15日~21日是第28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的主題是“癌癥防治 早早行動”,旨在樹立癌癥三級預防理念,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提高癌癥患者的生存率。
(圖片來源于網絡)
我國癌癥發病情況
腫瘤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慢性疾病。2022年2月,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最新一期(2016年)全國癌癥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新發癌癥406.4萬例,男性高于女性(207.03/10萬 vs 168.14/10萬),男女癌癥新發病例峰值均在60~79歲,男性第一位高發癌癥為肺癌,女性為乳腺癌;男性和女性死亡首位癌癥均為肺癌。
2016年國務院發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到2030年,我國要實現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提高15%,2030年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提至46.6%。
2021年的數據顯示,我國惡性腫瘤的5年相對生存率已經從10年前的30.9%提升到目前的40.5%,提高了約10個百分點,某些惡性腫瘤比如食管癌,5年生存率甚至已經超過美國等發達國家,但是很多惡性腫瘤的5年生存率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國高發癌癥種類和發達國家存在差異,比如,預后較差的肝癌、胃癌、食管癌等在我國高發,而預后較好的甲狀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在歐美國家高發。但預后較好的乳腺癌、甲狀腺癌和前列腺癌我國的5年生存率分別為82.0%、84.3%和66.4%,而這些腫瘤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則分別為90.9%、98%和99.5%,比較而言,我國還存在一定差距。
癌癥5年生存率低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確診時多數已是晚期
(圖片來源于網絡)
2020年全球新發癌癥病例1929萬例,在所有新發癌癥中,乳腺癌在全球發病數高居第一。
2020年我國新發癌癥457萬人,占全球23.7%,作為高基數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癌癥新發人數遠超其他國家。我國前十位高發癌癥依次為:肺癌、結直腸癌、胃癌、乳腺癌、肝癌、食管癌、甲狀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宮頸癌,這十種癌癥占新發癌癥數的78%。
(圖片來源于網絡)
2020年中國癌癥死亡人數300萬,死亡人數前十的癌癥分別是:肺癌71萬(23.8%),肝癌39萬,胃癌37萬,食管癌30萬,結直腸癌29萬,胰腺癌12萬,乳腺癌12萬,神經系統癌癥7萬,白血病6萬,宮頸癌6萬,這十種癌癥占癌癥死亡總數的83%。
癌癥篩查體檢是根據每個人自身實際情況和要求定制的個性化體檢
世界衛生組織(WTO)認為,在惡性腫瘤中, 1/3可以預防;1/3可以通過早發現、積極治療而治愈;1/3可以通過合理治療,改善癥狀減輕痛苦,提高生活質量。因此,早發現早治療尤為重要。
癌癥的篩查體檢與一般的健康體檢不同,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人“每年體檢為什么還會得癌癥?”的問題答案所在。
癌癥篩查體檢是根據每個人自身實際情況和要求定制的個性化體檢,旨在排查早期癌癥。如排查肺癌,應進行胸部CT檢查;排查胃癌或有高危胃癌家族史的患者,應進行胃鏡檢查;排查腸癌,應進行腸鏡檢查等。
哪些人需要做癌癥篩查體檢
(圖片來源于網絡)
1、40~50歲人群,一般認為40~65歲的人都應該定期進行癌癥篩查體。
2、有遺傳或家族史的高危人群:許多癌癥有家族聚集現象,如乳腺癌、林奇綜合征、鼻咽癌等,因此,家族成員中有一種或幾種癌癥患者的人群,應比普通人群早5~10年做癌癥篩查體檢。
3、經常熬夜、飲食不規律、大量吸煙飲酒人群,很多研究表明上述不良生活方式與癌癥發生有相關性。
4、某些癌癥高發特定地區人群,如胃癌是明顯的地域高發疾病,在喜食腌制食品的西北、東北地區和喜食咸魚腌菜的廣東潮汕地區多發。
癌癥篩查體檢,可以做哪些項目
(圖片來源于網絡)
癌癥篩查體檢,男性應重點關注肺、肝、食管、胃、結直腸、鼻咽、胰腺、腎、膀胱等的檢查,女性除做以上項目的檢查外,還應加做乳腺、宮頸、子宮、卵巢等婦科檢查。
1、腫瘤標志物檢查
通過抽血檢查,可以對腫瘤標志物進行檢查,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類抗原、前列腺特異抗原等,對早期診斷和預防腫瘤具有一定意義。但需要注意的是,該項檢測只能用于癌癥的輔助診斷,并非確診標準,腫瘤標志物升高并不能說明患有惡性腫瘤;而腫瘤標志物在正常范圍,也不能排除惡性腫瘤,因為一些良性疾病和狀態也可能引起腫瘤標志物升高。
2、影像檢查
(圖片來源于網絡)
包括X線胸片、CT、B超檢查、PET-CT、核磁共振檢查等。
胸部CT檢查,可以篩查肺癌。
腹部B超可以發現肝臟腫瘤;泌尿系B超可以篩查腎臟、輸尿管、膀胱、前列腺、精囊腺等泌尿系統腫瘤;子宮附件B超可以篩查子宮及附件腫瘤;乳腺B超發現乳腺惡性腫瘤;甲狀腺B超可以篩查甲狀腺腫瘤;核磁共振檢查,能夠篩查腦、甲狀腺、肝膽胰脾腎等實質臟器腫瘤。
PET-CT檢查能發現隱匿的微小病灶(大于5mm),對于全身轉移病灶的診斷具有一定優勢,但它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檢測手段,如在胃癌早期診斷不能取代胃鏡下活檢;對于腸癌的早期診斷不能取代腸鏡下活檢。
3、內鏡檢查
包括食管鏡、胃鏡、腸鏡等,能夠發現食管、胃部、結直腸等臟器腫瘤。
4、乳腺鉬靶檢查
適用于乳腺B超檢查異常的女性,可篩查乳腺癌。
5、液基薄層細胞制片術檢查
通過宮頸涂片篩檢子宮頸癌。
6、其它
可根據醫囑進行其它檢查。
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平時要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盡量不熬夜,戒煙限酒,健康飲食,積極參加運動,注意常規體檢,并根據個人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癌癥篩查體檢。身體不舒服,一定要盡早就診,千萬不要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重?。?/p>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三分之一的惡性腫瘤可以預防。癌癥篩查體檢,可以做哪些項目?--- 蘭世亭醫學健康科普第2693帖
馬醫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