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人眼里,得了抑郁癥的人應該是就是萎靡不振,情感低落。他們就想躺在床上睡覺,對任何事提不起興趣,整天愁眉苦臉和悶悶不樂。
這是一個以偏概全的刻板印象,抑郁癥患者盡管會出現上述癥狀,但表現程度不一,有輕有重,有的還有攻擊傾向。除了影響自己生活外,抑郁癥還存在其它風險,如酗酒中毒、飲食紊亂、驚恐不安或焦慮。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抑郁癥實質上是精神健康心理流行病。據調查,全球超過350,000,000人受抑郁癥折磨。
就像心臟病一樣,抑郁癥也有不同的形式。有的人得抑郁癥是從外表看不出來的,而有的人則會表現得非常明顯。
2020年的一場疫情之下,很多人處于焦慮、恐懼、憂慮過度等負面精神狀態中,從而引發抑郁情緒。根據國內在線咨詢機構的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一年里,抑郁癥來訪者明顯增多,且范圍涵蓋老、中、青等不同年齡階層,另有數據顯示,中國大陸抑郁癥就診率僅8.7%,就診患者中約51.5%使用藥物治療。“抑郁癥作為'沉默的殺手’很容易被忽視。
在我們每個人身邊可能就有一個患者或潛在患者,這個人甚至就是我們自己。
“心理病亦是疾病,而且有毀滅性,不能延誤治療。但抑郁癥是可治的。”
但這個前提是——人們必須認識抑郁癥、厘清對抑郁癥的誤解。
不是所有的抑郁情緒都是抑郁癥。只有抑郁情緒心境狀態非常嚴重、持續兩周或更久、影響到在家庭及工作中的正常功能時,才被認為是抑郁癥。
如果發現自己時常被情緒左右困擾,痛苦煩惱,就應該反觀自己、和自己對話,觀察自己是否有如下跡象:
①生活失去希望,深感無助;
②對任何事情失去興趣,盡管有些愛好給自己帶來過快樂;
③感到精疲力竭,無精打采;
④突然發胖或突然消瘦;
⑤嗜睡或失眠;
⑥感到內疚,有罪惡感;
⑦難集中思想和出現記憶困難;
⑧出現想死、自殺念頭;有時感到軀體不適(如頭痛、肌肉痛),醫院檢查又未發現毛病;
⑨逃避社會,不想工作,不結交朋友。
如果出現以上特別嚴重的癥狀,就應該尋求專業人士和家人的幫助。
根據澳大利亞心理學家戈登·帕克教授的理論,可將抑郁癥分為四種:憂郁型抑郁、非憂郁型抑郁及精神病性抑郁以及非典型性抑郁。
① 憂郁型抑郁
基本特征:精神運動紊亂,患者思維活動減慢,通常有緩慢或不安的身體活動。
此類型抑郁癥自愈率很低,采用抗抑郁藥物等物理性治療手段效果較好。
② 非憂郁型抑郁
該類病因常為社會心理因素,通常與個人生活中的壓力性事件有關,有時亦與個體人格有關。它是最為常見的抑郁癥,但較難精確診斷。
此型抑郁癥的自愈率較其他幾種更高,當病因相關事件逐步解決,抑郁癥狀就會傾向于減輕,它對精神療法、抗抑郁藥物及心理咨詢等療法均有反應。
③ 精神病性抑郁
此類抑郁癥最為少見,其抑郁心境較其他類型更為嚴重,比憂郁型抑郁的精神運動更為紊亂,同時表現出一些精神病性癥狀(妄想,在罕見情況下還會出現幻覺)以及強烈的自罪感。
此型病患的自愈率很低,對物理性療法反應最好(如抗抑郁藥物和精神抑制藥物),而精神療法效果不佳。
④ 非典型性抑郁
指通常表現出與非憂郁型抑郁的一般特點截然不同癥狀的一型,例如食欲不但沒有消退反而不斷增加、嗜睡而不是失眠。
不過與非憂郁型抑郁一樣,患者通常會因一些令人高興的事情而振作起來。
抑郁癥的原因,很多人覺得要么是受了刺激,要么就是因為個性軟弱自卑、不夠堅強等性格缺陷導致的,這種固有的偏見使很多人患上了抑郁癥后卻羞于承認、拒絕求醫,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出現自殺的悲劇。
如果你勇敢的面對他,去就診,去求助,那么醫生會告訴你:抑郁癥的真正成因,可能并非大多數人所認為的那樣。
抑郁癥也被稱作“心靈的感冒”,這場感冒可以由腦部變化引起,也可能是家族遺傳,有時,生活上一些痛苦的經歷也可引致抑郁癥,因而也不可能有一成不變的治療方法。
就現代的醫療水平而言,對于抑郁癥的治療主要還是兩個方面:藥物治療以及心理輔導治療。
藥物治療。抑郁癥會引起患者體內一系列的激素水平失調,并導致一些大腦的化學物質混亂,從而加重抑郁癥的病情,因此需要通過一些藥物進行這方面的調節。
心理輔導治療。心病還需心藥醫,通過咨詢等方式打開抑郁癥患者的心結,解開心結。
前面說了很多,我的初衷僅僅是想給抑郁之下的你,點燃那么一絲絲希望。
希望你重視起來,打敗這場“感冒”;
希望你不再臉上微笑著,心里卻在流淚;
希望你丟掉羞愧與恥辱感,不再保持沉默;
更希望你每個清晨起床,都是元氣滿滿的一天。
所以,親愛的,別忽略自己的壞情緒。
或許,你不知道自己是不開心,還是抑郁了
或許,你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負面情緒滿滿
或許,你也正在努力試圖讓自己變得好起來
我們希望你不要獨自一人抗下所有,也希望能給善良可愛的你帶來一份微小的溫暖與幫助。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所以你必須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方式,以及確認自己屬于哪種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