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血濾也叫洗血”。“洗血”療法全稱為肝素誘導低密度脂蛋白沉淀法(help)。在“洗血”過程中,血液以每分鐘70毫升的速度從患者的手臂引到體外,經過“help血脂分離系統”時血細胞被從血液中分離出來,重新輸入體內;而剩下的血漿中則加入了肝素緩沖液,將低密度脂蛋白、纖維蛋白原沉淀后清除出體內,其他指標(如甘油三酯、膽固醇)也能明顯降低,血漿經過過濾后,也重新回流到患者體內。
2 降脂的最終目的是要通過有效地控制和改善血脂水平,進而減少冠心病發病與死亡的危險性。作為血液(脂)凈化分離治療的一個組成部分,“洗血”對降低血脂及膽固醇有一定效果,但由于高血脂屬于慢性代謝性疾病,血脂的產生是不斷反復的,想要一蹴而就,靠一兩次“洗血”來改善不良的代謝狀況是難以如愿的。藥物(如他汀類藥物)降脂時,其作用不僅是降脂,還有預防炎癥反應、抗血小板聚集、穩定動脈斑塊、抑制平滑肌平移和增生等作用,循證醫學已經證明這些作用在降低冠心病、心梗等發病率和死亡率中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單純的降脂并不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因此,從循證醫學的角度,“洗血”能否達到降脂的最終目的———即降低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缺乏有說服力的臨床評價。
3 “洗血”降低血脂的功效只能維持兩周左右,1個月左右血脂就恢復到原來的水平。如果“洗”過后仍然大吃大喝,不加強鍛煉,那么降低動脈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就更無從談起了。
4 人體血液中的膽固醇有高密度和低密度之分,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會對一些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化合物轉化產生直接影響,從而防止血管硬化,所以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越多,冠心病發病的危險性越小;而過多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則會對健康不利。
5 普通的高血脂患者不能通過“洗血”的方式降血脂的另一個原因,是從整個操作過程來看,有的設備在清除“壞”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纖維蛋白原的同時,也將“好”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免疫球蛋白“過濾”出人體,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健康損害。
6 這種方法對經調整飲食、改善生活方式及藥物治療都難以奏效的頑固性高脂血癥患者,主要是遺傳性純合子家族性高脂血癥患者,還是可以考慮使用的。藥物降脂的原理是依靠藥物與肝細胞內的特定受體結合,發揮降脂作用,而這些患者由于遺傳因素,體內往往缺少這種受體,造成藥物治療無效。已經患有冠心病、膽固醇水平較高、服用他汀類藥物降脂不能耐受的患者,也可考慮用“洗血”療法,但是在接受“洗血”療法過程中,仍需配合服用調脂藥物。
7 通過“洗血”療法降血脂,一定要在接受“洗血”之前做包括血脂化驗、血黏稠度、肝功能、心電圖等各項常規檢查。只有當血脂含量確實超過正常的界限(一般規定是超過正常值的一倍以上),并且沒有其他不宜接受“洗血”的危險疾病的情況下才能實施治療。
8 目前治療高脂血癥的首要方法是改善生活方式。通過降低飽和脂肪酸(主要是動物性脂肪)和膽固醇(主要存在于動物內臟、肉類、蛋黃等)以及總熱量的攝入,并且加強運動以達到熱量“收支”平衡。
9 如果調整飲食和加強鍛煉的降脂效果仍不理想,可以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安全有效的調脂藥物并且堅持長期服用。如果患者以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為主,應選擇他汀類藥物,因為國內外大量科研資料證實,這類藥物能夠雙向調脂,有選擇地減少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適度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從而且減少冠心病、腦卒中發病與死亡的風險。如果患者以甘油三酯升高為主,則選貝特類藥物為佳。如果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均高,可能需要聯合治療,如貝特類藥物與膽酸隔置劑合用,膽酸隔置劑與煙酸合用。
10 高血脂患者應慎將他汀類與貝特類,或他汀類與煙酸類藥物合用,因為這樣可能會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如橫紋肌溶解、急性腎功能衰竭、肝功能異常等,嚴重者甚至可以導致死亡。因此,使用降脂藥也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并定期監測血脂、肝腎功能、肌酸、磷酸激酶,以免發生嚴重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