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編,非常感謝大家在百忙當中來抽空看小編的文章,在此非常感謝!
這次呢要和大家來聊聊“易經”,很多人都認為易經是一本占卜的書籍,那么這只能說你看懂了一部分而已,其實易經里面更多的包含著的是咱們中國人的智慧。比如我們看過“易經”都知道,書中看待問題的方式都是陰陽交替,剛柔并濟。即使是全陽的乾卦,也不忘在三,六兩爻的斥戒寄生幾聲,唯有歉卦,皆是美言。于是,咱們中國人一個個包著
歉卦
的皮走著乾卦的路上,人人都想著有朝一日可以”飛龍在天“。
”易經“,太過早熟,不僅讓學他的人早熟,不學他的人也跟著早熟,因為易經,中國人過早看清了自己的去路,變得沉穩,踏實,勤勞苦干,心實而不慌,當宗教還在用天堂和地獄這套理論鞭策著眾人的時候,而易經則老早就用老天,自然這些哲學理念套住了每一個國人,這個理論的高度,不知道要高出西方的古人多少。
這種價值觀的核心。一是天命觀,,即尊重自然,在自然的昭示下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使命。二是承認事務的兩面性,認為人應該適應事務的發展變化,。三始終強調”陽剛“為主,人應適當奮發有為。著很顯然很適合華夏人民發展理念,至此,3000年后看到了還會油然產生認同感。
可以說經書中”循循誘導“的中心思想已經融入了華夏民族的血脈之中。在北宋年間一個大儒”張載“則再一次提高了易經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他直接提出”易為君子謀“這個概念,告訴了我們《易經》不僅僅是預測兇吉,更多的是他的智慧和德行。“張載”在他的著作《正蒙·大易篇》中提出這個概念的,:“
易為君子謀
,不為小人謀,故撰德于卦,雖爻有小大,及系辭其爻,必諭之以君子之義”,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易經》的智慧是為了君子面謀劃的,因為君子內心剛正,所以他要做的事嗎,都是堂堂正正的事。反之小人內心卑劣,多有惡行。所以《易經》的智慧無法為其謀劃,就好比說心術不正者利用《易經》去為自己謀財害命,而《易經》則會 勸其心術不正者多做善事等。也就是說《易經》的智慧不僅僅是教做人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把人導向更光明的一面,那么這樣的經文,對于心術不正者,欲行惡事的小人來說自然起不了作用。
最后小編想說的是《易經》是一本修身明理之書,其次才是一本預測之書。這次關于《易經》小編就說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