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風堂堂主
2017年5月10日
鄉人拜讀《道德經》——(第四十七章)
——鄉人淺學,孤陋寡聞,不敢罔言,惟有拜讀!
不 出 戶 , 知 天 下 ﹔ 不 窺 牖 , 見 天 道 。其 出 彌 遠 , 其 知 彌 少 。是 以 圣 人 不 行 而 知 , 不 見 而 明 , 不 為 而 成 。
“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老子的年代,肯定是沒有秀才這個說法的。后世借用了老子的“不出戶,知天下”來描述那些聰明絕頂的人,并不是說考了“秀才”就知天下事了。科舉考試的“秀才”可能只會應付考試、會舞文弄墨。這句俗語只是借用“秀才”的名而已。諸葛亮應該可以用來描述這句話。
小時候聽說村里有個人,在某一年夜觀天象,說了句“世道要變啊,紫微星易位了”。后來發生了學潮。于是被傳為神人。至于他是真看了天象,于是“不出戶,知天下”還是怎么來的,不得而知。反正傳的很神。
“知天下”,我覺得是知道天下的大運事、大道理,而不是天下盡在掌握。一個甘肅人不出門,他是打死也不會知道廣東今天下雨還是不下雨的。
不看自己家窗戶,就知道天會是什么變化,這個我倒是相信的。據說八卦的三爻圖最早起源,就是伏羲畫在樹上的天氣預報圖。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不是說出門旅游走的越遠,知道的反而越少。而是對于真正的智慧,因為對于外界雜念的接受更多,所謂“走的越遠”,所以反倒丟掉了對于道的修為。亂花迷人眼,不知春已遠。
所以說真正有智慧的人,不用到處亂轉,也知道天下的道理;不用親眼見到,也知道發生了什么。因為他掌握了勢,把握了度,得了道。懂的規律,懂得道的作用。
最后“不為而成”,才是對于道在生活,知識方面的一個總結。
啥都不干,就能成?那只有做夢了。能成,是因為守住了道,掌握了勢,把握了度,有了真智慧。就如讀書,天天躺床上看書,但是都是沒用的雜書,看死也沒用。前幾天有個新聞,有個小伙子,在火車上看黃色小說,看的有了反應,對邊上的一個熟睡的女子動了邪念,上了手。后來,他被警察帶走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