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腦的生理功能
腦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宰生命活動、主管精神活動和主感覺運動。
1.主宰生命活動
腦為“元神之府”,是生命的樞機,主宰著人體的生命活動。《素問·刺禁論》說:“刺頭,中腦戶,入腦,立死。”說明古代醫家雖未明了腦的細微結構,但已通過實踐,意識到人的呼吸、心跳等生理活動,都是由腦所主宰和調節的。腦能主宰全身,臟腑組織在其主宰和調節下,各司其職,協調配合,則身體健康,生命力旺盛。若腦的功能失常,則會導致臟腑組織功能紊亂,生命活動障礙而百病由生,甚或危及生命。
2.主管精神活動
人的精神活動包括認知活動、情感活動與意志活動。腦與精神活動的關系,在《內經》里就有記載。明確提出腦與精神活動相關的是明代醫家李時珍,他在《本草綱目》中說:“腦為元神之府。”清·汪昂《本草備要》指出:“人之記性皆在腦中。……今人每記憶往事,必閉目上瞪而思索之,此即凝神于腦之意也。”清·王清任《醫林改錯》說:“靈機記性不在心在腦。”上述文獻記載,明確指出了腦與精神活動密切相關。因此,腦主精神活動正常,則精神飽滿,意識清楚,思維敏捷,記憶力強,語言清晰,情志正常;若精髓虧虛,腦海不足,則出現精神萎靡,反應遲鈍,記憶力衰減,或狂躁易怒,神識錯亂,甚至意識不清,暈厥或昏迷等癥。
3.主感覺運動
眼、耳、口、鼻、舌等為五臟外竅,皆位于頭部,與腦相通。故人的視、聽、言、動等,皆與腦有密切的關系。如清代醫家王清任《醫林改錯·腦髓說》所說:“兩耳通腦,所聽之聲歸于腦”;“兩目系如線,長于腦,所見之物歸于腦”;“鼻通于腦,所聞香臭歸于腦”;小兒“至周歲,腦漸生,囟門漸長,耳稍知聽,目稍有靈動,鼻微知香臭,舌能言一二字。”同時,腦為元神之府,神能御形,而主宰人的肢體運動。故髓海充盈,腦主感覺運動功能正常,則視物清晰,聽覺聰敏,嗅覺靈敏,感覺如常,語言流暢,肢體運動輕勁多力;反之,若腦主感覺運動功能失常,則會出現視物不清,聽覺失聰,嗅覺不靈,感覺障礙,步履艱難,語言謇澀,運動乏力,懈怠安臥等癥。如《靈樞·海論》說:“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
(二)腦與五臟的關系
腦雖有其獨立的形質部位和生理功能,是人體極其重要的器官之一,但中醫藏象學說的特點是以五臟為中心的整體觀,故藏象學說把腦的生理功能統歸于心而分屬于五臟,認為心為君主之官、五臟六腑之大主、神明之所出、精神之所舍,把人的精神活動總歸于心,稱之曰“心藏神”。又把神分為神、魂、魄、意、志五種不同表現,而分別心、肝、肺、脾、腎五臟主司,即所謂“五神臟”。腦的功能與五臟密切相關,五臟精氣充盈,功能正常,才能化養五神并發揮其生理功能。腦的功能雖分屬五臟,但與心、肝、腎三臟關系更加密切。因為“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雖五臟皆藏神,但都在心的統率下發揮作用。肝主疏泄,又主謀慮,調節精神情志活動。腎藏精,精生髓,精髓匯集為腦,因此就腦本身的物質而言,與腎的關系尤為密切。由于腦的功能與五臟有關,而與心、肝、腎三臟關系密切,故在臨床上將腦功能失常產生的病變也歸屬于五臟,特別是心、肝、腎三臟。如臨床上痰迷心竅、痰火擾心、熱入心包、心腎不交、肝氣郁結、肝火上炎、肝風內動、腎精不足等證,多與腦病有關。腦病也從五臟論治,如清心開竅、養心安神、交通心腎、疏肝解郁、清瀉肝火、平肝熄風、填精補髓等,都是治療腦病的方法。
(三)腦與精氣血津液的關系
腦為精髓匯集之處,其功能活動除與精密切相關外,腦的功能活動還必須以氣血津液的正常循環為基本保證,與氣、血、津液之間也有著密切的聯系。人體氣血通過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和大小絡脈的傳注,皆上達于頭面部,分別灌注于各個孔竅之中,以發揮其濡養腦髓和孔竅的作用。腦則通過經絡的傳導作用而發揮其主視、聽、嗅、味等感覺的功能。故氣血不足、氣血瘀阻或氣血逆亂,都可導致腦的功能失常,而出現精神活動或感覺、運動功能的障礙。津液源于飲食水谷,通過脾胃的運化功能而生成。津液中稠厚而流動性小的液能灌注骨節、臟腑和腦髓,具有充養脊髓、腦髓和臟腑的作用,是后天之精充養先天之精的主要表現。如《靈樞·五癃津液別》所言:“五谷之津液,和合而為膏者,補益腦髓。”故液脫可以導致髓海空虛,而見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