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分置大小非成市場主角
2005年年底,股權分置改革紛紛進行,一級市場的部分產業資本,也就是曾經非流通的限售股,因股改新老劃斷后得以有條件的(支付相應對價)在二級市場流通,這些限售股按照持股比例的大小稱為大小非。大小非坐莊的先天優勢:
第一,正如老張所說,想要在今天的市場坐莊需要強大的資金量,但同時由于監管加強,任何投資人想用單一賬戶獲得10%的流通盤,都需要做出解釋。而作為大小非的產業資本則先天具有掌握較高比例流通盤的能力,而且在他們的“建倉”過程中不需要任何成本。
第二,作為上市公司的大股東,產業資本是個非常特殊的角色,他們不僅優先知道上市公司的內部信息,而且在一定意義上也是這些內部信息的制造者、篩選者及決定者。他們本身就是莊家,從偽造財務報表到公司資本運作,再到二級市場操縱,理論上講,整個流程都可以做到天衣無縫。當然,由于并不是所有大小非都精于二級市場操作,他們往往會與基金或券商合作。
2009年4月,德豪潤達(002005)從一家接連報虧的企業一躍成為中小板第一牛股,股價從2月份3元升至4月份最高點12.88元,漲幅超過300%。市場上流傳的利好則是“一個香港人舉牌買它的股票,價格是7塊錢”以及“LED資產注入,可獲6億-8億收入,2億的利潤”。事上,以臺灣封裝企業的數據來看,1.5元LED資產可產生1元收入,德豪潤達要注入1.5億資產,是9000萬的利潤,這已經是高估。
現在看來,LED資產注入無疑是大小股東的圈套,“由于是未上市的資產,數據不透明,上市公司夸大收入,炒概念把股價拉上去,然后在合理價位出貨。”
而第一則“利好”,舉牌的香港人,則是廣東健隆達的法定代表人李文彬,他首先從當時的大股東珠海德豪電器手中接盤了5%的股份。深交所公開數據顯示:德豪電器分別在2009年3月12日、16日、17日及18日通過大宗交易系統分別出售公司股份520萬股、500萬股、380萬股和216萬股,成交價格依次為6.06元、6.52元、6.75元和7.33元,一周內珠海德豪累計套現已超過1億元。
此后,廣東健隆達繼續增持了2184萬股,占總股本的11.76%而成為公司的第二大股東。德豪電器亦公布減少權益的目的是為引進LED項目的戰略投資者。
行情隨即波瀾壯闊地展開,在2009年4月20日至23日的四個交易日中三天漲停,29日亦在午后翻紅至漲停告終。
減持積極的德豪潤達的信息披露卻并不積極:4月22日,德豪潤達宣布擬購買廣東健隆達、恩平健隆的LED固定資產,資產原值約1.5億而評估價值1.07億元。但賣方出具的固定資產評估報告書中并無兩家過去的財務經營狀況,因此其盈利能力究竟如何仍需打個問號。
但無論資產注入可否成功,注入后可否盈利,在這一過程中大小非們已經賺的盆滿缽滿了:3月13日,也就是大股東德豪電器首次套現的第二日,百利安售出442萬股,平均出售價格5.53元/股。3月19日,另一股東珠海通產宣布共出售1442萬股。 3月27日,珠海通產和百利安雙雙在7.16元的價位拋售了共計1007萬股,至此百利安已拋空手中所有股票,珠海通產仍持有1443萬股,兩個發起人股東最初的出資僅是1650萬元和1350萬元,而在限售期滿之后,大小非們默契的大打配合后,獲暴利走人。
而那個“香港人”呢,廣東健隆達成本為7元,而股價在后期以大12塊錢以上,就算再出現下跌,香港人同樣可以全身而退。
真的“接盤”的是公募基金,在“LED概念”炒作的過程中,有兩只基金新入駐,“而造概念——拉高股價——莊家出貨——機構和基金接盤——股價進一步拉高——散戶接盤”恰好是大小非坐莊的新模式。
另一個著名又代表性的案例是首富黃光裕。2007年4月至2008年5月7日期間,中關村(000931)上市公司與黃光裕經營管理的北京鵬泰投資有限公司進行資產置換,作為中關村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黃光裕利用內幕消息,指令他人多次使用其實際控制交易的多個股票賬戶,累計購入中關村股票(000931)1.45億余股,總收益約為4億余元。
這個時代已經不屬于我了。老張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