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應該這樣“養”
其實在世界上許多國家,讓孩子做家務已經是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在美國,孩子每天的家務勞動時間平均是72分鐘,在韓國和英國是每天42分鐘和36分鐘,在法國是30分鐘,我們的鄰國日本也有24分鐘,可是我們中國的孩子每天的家務勞動的時間卻只有11分鐘。
讀完這些資料,你有什么感想呢?
也許很多家長,還是在向孩子灌輸“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思想。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其他都是次要的。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我班55個孩子,通過家訪得知,在家做家務勞動的只有15人,只占班中人數的27%。有的家長就親口告訴我:只要孩子學習好了,我什么條件都答應他,家里的任何家務我都不用他做。
實際上這些家長的做法是不對的。讓孩子做家務益處多多。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個,會感恩。當她去拖地,你叫她把客廳都拖好,她一拖才知道拖地辛苦,她突然想一想,媽媽早上出去上班,下午回來,晚上回來還要煮飯,還要收衣服,我拖這樣就那么累了,那媽媽更累。你讓她真正做了,她才能夠有所感受,你都不讓她做,每天在那里看電視,她哪知道你辛苦在哪。所以圣賢教誨,習勞的人才知感恩,常常能夠勞動,能夠付出的人,他才能感謝別人的付出,習勞知感恩。
第二點,他會養成勤勞的習慣。教學的過程看到很多孩子,你交代他事他就辦得很俐落的,都是在家里常干活。在家里不干活的孩子看起來就這樣怕生怕生的,你交代他事情,他就考慮東考慮西,然后做起事來你就覺得慢吞吞,教他那個拖把把它擰干凈,你就看起來就笨手笨腳,不勤勞。
第三個優點,促進他的人際關系。諸位朋友,你喜歡跟什么樣的人合作?喜歡跟勤快的還是懶惰的?所以我們在大學時代,當同學在找伙伴組成一組寫報告的時候,哪些人人家最喜歡找他?特別勤快的;那個懶惰的,人家都趕快跑,不想跟他同一組。我們看到很多大學生去念了幾個月的大學,后來被學校退學,為什么?生活能力太差,把寢室搞得亂七八糟。假如我們的孩子到了宿舍,到了團體里面,一進去就主動打掃,看到別人在忙也會走過去說,有沒有我幫得上忙的地方,給同學、給師長第一個印象是什么?很勤快,很舒服的感覺,所以他人際關系自然就會很好。
最后,對于孩子的意志力影響很大,多做家務才有擔當,才有負責任的一些經驗,你讓他做事了,他才會考慮東考慮西,怎么把這件事做好。
總之,學習成績優秀與否與做不做家務沒有直接關系。反而經常做家務的孩子,學習成績一般都很優秀,而且將來走上社會都能獨當一面,承擔各種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