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做冥想,有一點要知道,意識對于生理的影響力是巨大的。
大家應該都有聽說過現(xiàn)在比較火熱的VR技術,也就是虛擬現(xiàn)實技術。在虛擬現(xiàn)實世界里面經(jīng)歷的事情,并沒有在實際的世界中發(fā)生。但是在虛擬現(xiàn)實中,大腦所體驗的感覺是和在真實場景中的時候大腦的反應很接近的。
澳大利亞去年建立了一個虛擬現(xiàn)實全體感游戲場,幾百平米的場地,人們進去以后全副武裝,帶著眼鏡、耳機、一些傳感器。
他們進行的是一種打怪物、打僵尸的游戲,刺激性很強。
游戲玩家在場景中基本上都會忘記自己看到的是假像,每個人的反應都很真實、很激動。
大腦未必需要到達一個真實的場景中才能產(chǎn)生相應的感覺、做出對應的反應。只要大腦本身相信并認為自己去了就可以造成類似的效果。而這種意識和想象,在人自身調(diào)節(jié)上可以有非常豐富的應用。
例如你可以閉上眼睛想象一下明媚的陽光、或者想象一個自己愛的人。
雖然只是想象,但是你的心理和生理都會有相應的反應。
通過想象力調(diào)整生理狀況的方法已經(jīng)被臨床證實有效。
例如外國在對于癌癥患者的治療當中,有一種叫「想象療法」的東西。
通過想像一些諸如:自己的健康細胞強壯、癌細胞脆弱、免疫細胞在殺死癌細胞等,來實現(xiàn)對癌癥的輔助治療。
事實上實驗組的患者也確實在做過這樣的想象治療之后,被檢測到免疫細胞增多。
在日本原來有一種職業(yè)叫做陰陽師。在陰陽師的世界中,有種東西叫做「言靈」,用來當作法術施展之類的。絕大多數(shù),可以說幾乎所有人的一生中,最大的言靈就是自己的名字。
西游記里有這么一個橋段: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拿著太上老君的紫金紅葫蘆去收孫悟空,這個葫蘆打開后,一叫對方名字,對方一答應,就被收進葫蘆。
可是一個葫蘆就有這么大的作用?難道真是葫蘆的功效?假設不是叫名字,換成叫別的行不行?比如說打開瓶蓋,大叫一聲「烙餅」,如果對方答應了就被收進葫蘆?若吳承恩真這樣寫,讀者還會覺得可信嗎?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大家對于「烙餅」這個詞沒有什么執(zhí)著,除了吃貨以外。但是,叫名字就完全不同了,稍不留神就被人家把思維叫走了。
三國演繹中,關羽斬顏良。
萬軍叢中殺進去,大叫一聲:顏良匹夫!
顏良一抬頭就被砍下馬。
實際上顏良的武藝也是很厲害的,再怎么也不至于一個照面都走不過。怎么回事?其實就是大腦被占用了,思維被叫走了,反應不過來了。
為什么名字有這么大的作用?
因為你從小到大,你自己也好,周圍的人也好,都在不停地給你灌輸這個東西,不斷地給你培養(yǎng)習慣。一遍一遍不斷強化你對于自己名字的意識,強化你對名字的條件反射。長大之后,有時候明明人家在講別的,只不過是諧音很像你名字的發(fā)音,你都很可能會下意識地回頭看一看。
你不需要在意識里面去思考判斷,你的名字已經(jīng)被植入你的潛意識當中了。你下意識就反映了,反而不對自己的名字做出反應,還需要很集中精神才能做到。
再有就是回憶一下生活中聽過見過的場景:當一個人呈現(xiàn)昏迷狀態(tài),也是旁人叫名字最容易把他叫醒過來。
這種方式在冥想上發(fā)揮的巨大作用:
譬如你去冥想,練習觀呼吸,一直練習觀呼吸,一旦有了雜念,就把自己再拉回到呼吸上。長此以往,形成了習慣,這個東西跑到你的潛意識里面去了,那么下一次再遇到煩惱的時候,你反應就迅速了,立刻就會自己把自己糾出來了。
中醫(yī)里面有一個很古老的科目,叫祝由科,或者叫祝由十三科。這個東西是什么呢?
不用針,不用藥,用一些奇怪的符號和儀式來把病治好。從心理、精神療法來講,祝由科是有道理的。利用神秘感和患者對醫(yī)生的信任,通過一些暗示的手段,經(jīng)由影響患者的心理,進而改善他的生理健康。
風水也是對潛意識層面很重要的應用。
打個比方,假設你有一座房子,結(jié)果正對你的門口剛好有一口井,你是什么感受?怎么說心里頭都怪怪的。
再比如,很多時候講房子要背山面水。假如你反過來,面山背水,你前面什么都看不見,一座山堵在這里,后面什么情況不知道,水時時在變化,你在這里睡覺你心里是什么滋味?長久下去不神經(jīng)衰弱都難。
但是若說東西有什么實質(zhì)的威脅?也沒有,無非就是在你的潛意識中形成了影響,積久成多而已。
你剛剛跑完1萬米疲憊不堪,這個時候叫你來做冥想,十有八九開始沒幾分鐘你就睡過去了。
當然這是比較極端的情況,但也可以說明生理情況對于心理情況的影響,對于冥想的作用。
很多流派里面在靜坐冥想前后,往往都會穿插一些活動,比如走路冥想什么的。由于冥想是一件訓練大腦的活動,顯然通過一些有氧運動,促進了血液循環(huán),對冥想也有相應的好處。當然劇烈運動是不妥的,血液循壞太快你根本靜不下來。
道家里面比較常用的方法,比如說打打內(nèi)家拳,或者就是在冥想前來一套八段錦,先把筋骨活動開了。眾多方法中,八段錦最簡單易行,就八個動作,好記,而且對場地沒什么要求。
除了修行流派的方法之外,西方還有一些別的方法。例如在一些療愈當中會使用的漸進式肌肉放松訓練,通過逐步的緊繃肌肉再逐步放松,去除緊張感。
這種方法也可以讓人比較容易進入心理學里面講的「意識轉(zhuǎn)換狀態(tài)」。在這個狀態(tài)下人比較容易被催眠,人在困倦的時候,就是一種天然的意識轉(zhuǎn)換狀態(tài)。這就是為什么你在床上的時候和你清醒的時候思維狀態(tài)是有區(qū)別的。
你可以現(xiàn)在開始跟著我做個實驗(每一步花一分鐘左右):
先想象一個太陽
再想象一只美西螈
我們再來在這段時間內(nèi)不要想太陽
最后我們來想象一下麥當勞的圓筒冰激凌
想像太陽的時候用不用找一張照片來幫助你想象?肯定不用,除非是少數(shù)整年見不到太陽的地方。但是美西螈就不一樣了。有多少人能夠在腦海里想象出一個清晰的美西螈,估計是不行,必須要看照片或圖像。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你對美西螈不熟悉,沒見過。
這個道理是不是很簡單?但是這里面延伸出來的應用可是不簡單。
當你思維雜亂的時候,想要把自己叫出來,選擇想著太陽這樣自己印象深刻的東西是比較好的。因為你潛意識里會對這些東西很熟悉,當你的表層意識正忙著思考的時候,你叫它,它是聽不見的,只有去叫自己的潛意識:
“嘿!把你兄弟叫出來!”
那么第三步的實驗又如何呢?
能不能做到不想太陽呢?
腦海里沒有太陽這個名詞,也沒有其形象,做不做得到?
相信大多數(shù)人是做不到的。
不論是你去想太陽,還是限制自己不去想太陽,你的大腦里面都有一個前提,你腦海里有太陽這個東西,有這個東西,你才能去想它;有這個東西,你才需要不去想它。否則的話你腦子里都沒有這個概念,哪里還用不去想它呢?你早就沒在想它了!
接下來最后一步,當你去想冰激凌的時候,集中精力想冰激凌的時候,這個時候再看看你腦海中的太陽哪里去了?
是不是沒有了?
你想要去不想它,它反倒一直都不走,你不管它了,去想冰激凌,它呢?
反倒自己走掉了。
就好像一些人一樣,他來罵你,你越和他吵,越去反駁他。
嘿!他興奮地很嘞!
如果你反過來,你不理他,他說他的,你做你的事情,他反倒沒意思了。
所以遇到雜念不用管它,雜念都喜歡被人關注的,你越去想要排除它,它就越興奮你趕緊回來觀呼吸,不理它,它自己沒意思,自己就走掉了。人的思維是很喜歡前后聯(lián)系著去思考的,往往許多雜念出來,大腦就順著它一步一步往下走了。
有雜念了 —— 要除掉 —— 怎么還在 —— 再去除 —— 為什么除不掉
這樣本來只是一瞬間的雜念,就變成一系列了。大家可以留心體會一下,當你剛剛坐下,準備冥想的時候,那一兩秒鐘,你的思維是不是反倒比較清靜?一旦準備工作完畢,冥想正式開始,要讓自己靜下來,完蛋了,腦子里和開大會一樣。這是怎么回事?
這樣,先回答幾個問題:
明天澳門天氣如何?
下個月大盤會不會漲?
犀牛為什么鼻子上長個角?
北京理發(fā)多少錢?
你如果真的去思考了這幾個問題,你就會發(fā)現(xiàn),當你正準備順著一個問題往下有聯(lián)系的想的時候,另一個問題把你打斷了。這幾個問題之間沒有什么關聯(lián),在轉(zhuǎn)換問題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大腦相對安靜一些。
這個和前面的例子是一個道理,觀呼吸和其他一些冥想法也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旦有了雜念,它就不讓你順著思考,把你拉回來,打斷掉。長此以往,形成習慣,潛意識里形成反應,就能越來越集中了。
三種用眼睛的冥想法
在柔和光線的環(huán)境下,點一只蠟燭,坐的離蠟燭遠一點,五步差不多可以,集中精神去看這個蠟燭,觀察它。當你開始真正集中精神的時候,你也許會發(fā)現(xiàn)好像有一會除了這個蠟燭,周圍都變暗了。
相近的方法,看鏡子也可以,但是看鏡子有一個問題,相信許多人應該都體驗過,看著自己時間長了之后突然有些陌生了。這個樣子看下去,有的時候會覺得心里怪怪的,所以自己沒有人教的話還是不要練習看鏡子了。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你把整個屋子里的燈全部關掉,窗簾拉上。就這么黑洞洞的集中精神看一個地方。有的時候會看到一些虛影,但是沒關系,這都是生理的錯覺。這個方法有個好處,就是現(xiàn)代人用眼過度,可以保護眼睛,改善視力。
三種用觸覺的冥想法
請人用手指輕輕地摩擦一下你的鼻尖或者眉心部位。什么感受?這個時候是會有一種壓迫感的。然后讓對方把手拿開。這個時候壓迫感并沒有消失。原因是你的意識依然被牽引在這里走不開。觸覺對人的影響是很大的,但是最好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眉心,最多到鼻尖。再往上集中的話容易高血壓。
輕松冥想的引導音頻里面常用的,感受臀部與地面、坐墊的觸感。
走路冥想。走的時候不止要知道自己現(xiàn)在的動作,而且還要知道腳掌和地面的接觸。
下節(jié)冥想系列課程,會重點講到另一種最為普遍和著名的冥想法 —— 觀呼吸,也有一部分算是觸覺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