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紹功教授曾于上世紀(jì)七十年代在中國中醫(yī)科學(xué)院廣安門醫(yī)院成立糖尿病專科門診,對中醫(yī)藥治療糖尿病經(jīng)驗頗豐,他認為中醫(yī)藥治療糖尿病有療效優(yōu)勢且不必終身服藥,主張“補氣養(yǎng)陰重補氣”為治療大法。
2型糖尿病多見,也稱成年型糖尿病。此時“三多癥”并不明顯,主要表現(xiàn)心慌、氣短、乏力,氣虛為主,一看舌苔是薄白的,舌質(zhì)是淡的,脈是沉細的,并不數(shù),舌質(zhì)并不紅啊,這完全是氣虛的表現(xiàn)呀,舌脈和主證,所以Ⅱ型糖尿病是氣虛,你不給他補氣,光養(yǎng)陰清熱他會有效嗎?故應(yīng)當(dāng)由傳統(tǒng)“養(yǎng)陰清熱”轉(zhuǎn)到“補氣養(yǎng)陰”上來。治重補氣并隨癥加減。
補氣基本方:西洋參10g(或人參)、生芪30g、生地30g、黃精15g、知母15g、葛根15g。
隨證加味:肺燥胃火選加生石膏、生薏苡仁、玄參;肝火旺選加生梔子、當(dāng)歸、白芍;心火上炎選加炒棗仁、夜交藤、黃連;水不涵木選加天麻、鉤藤、生石決明;脾腎陽虛選加肉桂、肉蓯蓉、炒白術(shù)。還可配加“玉鎖丹”(云苓、五倍子、生龍骨)。
以這6個藥為主方,有條件的用西洋參,另煎兌服,把西洋參的渣子也吃了,用5-10g,生黃芪用30g,治療糖尿病還有一個特點,用量必須大10-15g作用小,用量越大,作用越大,生芪30g,生地30g,黃精15g,知母15g,葛根15g,這里面以補氣為主,也兼顧了養(yǎng)陰,也兼顧了清熱,而這6個藥,藥理研究有明顯的降糖作用,和辯證論治不矛盾,又有降糖作用,所以是治療糖尿病尤其是Ⅱ糖尿病非常好的方子。當(dāng)然還要加減:有的糖尿肺燥胃火,這里面主要加的藥就桑白皮;肝火旺盛主要加的就是生梔子;心火上炎主要加的就是黃連;補氣為主適當(dāng)配合養(yǎng)陰。這個清火,里面有肺、胃、肝和心之分而加不同的藥,提高療效。當(dāng)然糖尿病病人還要注意水不涵木的情況,那用杞菊地黃湯。老人糖尿病在北方還有一種叫脾腎陽虛,怕冷。這里面就可以用二仙湯,把仙茅改成了鹿角霜。糖尿病還有一個效方,單方叫“玉鎖丹”,生龍骨30g、云苓15g、五倍子10g。這五倍子有明顯的降糖作用,但五倍子澀胃,吃完了以后,胃要燒心,用量受到限制,只能用到10g。
尤其糖尿病的飲食療法,不行。西醫(yī)的飲食療法麻煩。怎么麻煩?算得太死,算熱量,誰能弄得清楚呀?病人更弄不清楚,醫(yī)生也弄不清楚,除非專科醫(yī)生,專門治糖尿病他能算,多少熱量,應(yīng)該怎么吃?吃一片西瓜應(yīng)該怎么減熱量,不行。而且往往控制飲食后,病人心慌氣短無能為力,就不能生活了,更不能工作了,那害了病人。中醫(yī)有一套飲食療法,不能讓病人心慌氣短,照常工作,照常生活,該吃的吃,不該吃的絕對禁忌,有一套辦法,我剛才說了。當(dāng)然治療糖尿病記住我的話,尤其是Ⅱ型糖尿病以氣短為主,加上玉鎖丹。后來怎么回事呢?當(dāng)時我沒有專利意識呀,我就告訴了遲教授。我說:“我這個方子很有效,當(dāng)然很苦惱,我不敢把五倍子加大量,加大量吃后病人副作用惡心,刺激胃。”他哈哈一笑,不到一個月,他告訴我:“我解決了。”我說:“怎么解決了?”可能到如今協(xié)和醫(yī)院還有它的降糖一號。他就把這個藥磨粉以后,這五倍子加了10倍量,30g,放在腸溶膠囊里。膠囊有兩類:一類胃溶的;一類腸溶的。在胃里面不溶解,到腸子吸收了溶解了。太高了!太高了!我就無能為力,哭笑不得,沒有專利了,給他拿去了。你也可以這么弄,現(xiàn)在腸溶膠囊很普遍,你私人開業(yè)或在醫(yī)院,給藥局給院長聯(lián)系好,磨成粉,當(dāng)然不一定加10倍量,你加5倍,效果就好了。五倍子,用15g磨粉、生牡蠣30g、云苓15g。五倍子15g磨粉裝一號膠囊,腸溶膠囊,一天三次,每次5-10粒,就明顯的降糖呀!
沈老治療2型糖尿病經(jīng)驗整理如下:
一、 2型糖尿病整體診療方案設(shè)計
氣陰兩虛:氣陰兩虛為2型糖尿病常見典型類證,故作重點分析。臨床癥見倦怠懶言,四肢乏力,心悸氣短,口干口渴,舌淡有齒痕,脈沉細數(shù)。
方藥:生地30~60g,黃精15g,天冬15g,知母15g,葛根10g,五倍子10g。
用生地不用熟地,意在防熟地味厚滋膩礙胃;黃精味甘平,歸肺、脾、腎三經(jīng),氣陰雙補,作用廣泛、價格低廉。天冬味甘、苦、大寒,歸肺、腎兩經(jīng),在滋補肺腎之陰的同時兼清熱瀉火之功;“生地、黃精、天冬”三藥體現(xiàn)重補腎陰的思想;知母具有清火滋陰之功,而且知母所含皂苷,現(xiàn)代藥理研究有明顯降血糖的作用,是控制血糖的效藥;五倍子性味酸澀而寒,《本草圖經(jīng)》記載:“生津液最佳。”《本草綱目》認為可治“消渴”,現(xiàn)在五倍子作為降糖的特效藥被廣泛使用,但臨床使用不能過量,過量則胃澀。葛根具有生津止渴,用于治療糖尿病來降血糖,同時葛根有明顯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的作用,對于預(yù)防糖尿病并發(fā)癥有良好療效,是“治未病”思想的體現(xiàn)。葛根配伍黃芪“發(fā)脾胃清陽,輸布津液而止渴”取玉液湯之意。
痰熱內(nèi)擾:體型肥胖,濕熱體質(zhì)多見。臨床癥見口干心煩,口黏納呆,頭重,舌紅苔黃膩,脈滑,以舌苔黃膩為要。方用溫膽湯化裁,
方藥:竹茹10g,枳殼10g,云苓10g,陳皮10g,石菖蒲10g,郁金10g;若濕濁重,可加澤瀉10g,茵陳10g,車前草30g,生薏米10g等;若熱擾心神,可加炒酸棗仁15g,夜交藤10g,黃連10g,連翹10g等。
腎陰陽失調(diào):臨床癥見腰膝酸軟、頭暈、苔薄不膩,脈沉而細。方用杞菊地黃湯化裁,
方藥:枸杞10g,白菊花10g,生地10g,黃精10g,生杜仲10g,桑寄生10g。
若見陰虛火旺,舌紅,五心煩熱可選二仙湯化裁,方藥組成:知母10g,黃柏10g,仙靈脾10g,蛇床子5g,菟絲子10g,生杜仲10g,桑寄生10g。若見顧攝無權(quán),尿多而頻,可加五倍子10g,五味子10g,覆盆子10g,山藥15g,芡實10g等固澀之品。腎陽虛見形寒便溏,陽痿胸悶則可加補骨脂10g,肉蓯蓉10g,鹿角霜10g等溫潤之品。
肝陽上亢:多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者。臨床癥見:眩暈、胸脅脹滿,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沈老自擬珍決湯化裁,
方藥組成:珍珠母30g,生石決明30g,鉤藤15g,天麻10g;
肝氣不舒可酌加香附10g,川楝子10g,炒橘核10g;清肝熱可加生梔子10g,生白芍10g,夏枯草15g,薄荷10g。
二、 治療策略
調(diào)腎陰陽:糖尿病腎陰虛腎陽虛證治療。雜病以虛為主,臨床治療虛證,沈老提倡“補脾不如補腎”,常選杞菊地黃湯加減治療。需要注意的是溫補腎陽多選取溫潤之品,以防溫燥藥物傷腎。
間治取效:是指在治療糖尿病的過程中倘若效果不明顯則需要通過臟腑間的生克關(guān)系間接治療。
虛實關(guān)系:治療糖尿病的過程中遇見虛實夾雜證型當(dāng)先祛實,后補虛。遵循“祛邪不傷正,補虛不斂邪”的原則。例如臨床若見陰虛兼痰濕的患者,需先用溫膽湯祛除實邪,但免用燥濕化痰之藥,如半夏、生姜防止傷陰。后再以杞菊地黃湯滋陰,但免用滋膩之品,如熟地、山茱萸。
辨時用藥:沈老強調(diào)醫(yī)者在開藥時應(yīng)該與時節(jié)相結(jié)合。《素問·六元正氣大論》說:“用寒遠寒,用涼遠涼,用溫遠溫,用熱遠熱”“熱無犯熱,一寒無犯寒,從者和,逆者病。”李東垣有“冬不用白虎”“夏不用青龍”之說。在冬天陰寒之季,應(yīng)避免熟地、麥冬滋膩,易生地、黃精之品并佐以砂仁、木香來行氣寬中。
針?biāo)幉⒂茫?/span>沈老認為針灸治療糖尿病有很好輔助作用,但必須謹(jǐn)記三點:①選穴不宜太多;②嚴(yán)格消毒;③灸法宜輕。常選腧穴:關(guān)元、中脘、胃俞、豐隆、曲池。還可以配合耳針,取內(nèi)分泌、胰腺和腎穴。
衷中參西:沈老強調(diào)“洋為中用”,認為每門學(xué)科的發(fā)展都需要與時俱進,重視現(xiàn)代藥理研究成果,治療糖尿病在辨證論治的前提下,常選加現(xiàn)代藥理證實的降糖效能高的中藥。如生地、山藥、葛根、生薏米、天花粉、知母、黃芪、玉竹、地骨皮、赤小豆、人參、黃精、澤瀉、五味子、五倍子、芡實、郁金等。
驗方輔助:沈老認為單方驗方在治療糖尿病過程中也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比如臨床常用“秘傳玉鎖丹”(茯苓、生龍骨、五倍子)或者單包浮萍,對于各種類型糖尿病均可使用。
三、 病案舉例
病案1
馬某,男,55歲,2016年10月15日初診。訴自感氣短乏力2月加重1周。2月前體檢發(fā)現(xiàn)血糖升高,空腹血糖12.1mmol/L,時感疲乏無力,活動后口渴甚,曾服消渴丸,癥狀緩解不明顯,故求治于中醫(yī)。刻下癥見:氣短乏力,倦怠懶言,腰膝酸軟,易自汗,納差,口干,夜寐差,大便溏,小便數(shù)。檢查:舌紅苔薄,脈沉細而數(shù)。形體中等,面色晦暗,空腹血糖12.6mmol/L。
診斷:消渴病(脾氣虧虛,陰虛內(nèi)熱)。
治法:健脾益氣,清降虛火。
處方:生黃芪15g,炒白術(shù)10g,云苓10g,生薏米15g,山藥10g,生地30g,黃精10g,知母10g,葛根10g,生龍骨30g,陳皮10g,五倍子10g,桑寄生10g,西洋參3g。14劑,1劑/天,水煎溫服,并囑條暢情志,規(guī)律飲食。服藥后,氣短乏力明顯緩解,口干減輕,睡眠差,空腹血糖6.8mmol/L,上方加炒酸棗仁15g,黃連5g。再服14劑后,睡眠改善明顯,體力增強,空腹血糖6.0mmol/L。上方研粉,日3次,每次3g,沖服,并囑暢情志,控制飲食。后2月隨訪血糖控制穩(wěn)定。
按:傳統(tǒng)中醫(yī)將消渴病的基本病機定為“陰虛燥熱”,治以“養(yǎng)陰清熱”為主。而沈老通過臨床調(diào)研及觀察發(fā)現(xiàn)2型糖尿病病機多屬“氣陰兩虛”且側(cè)重氣虛為主,治以“補氣養(yǎng)陰重補氣”之法。患者脾氣不足,四肢失養(yǎng),故倦怠乏力;中氣不足,則見氣短懶言;脾虛運化失司,脾陽不升,故見納差、便溏;氣虛無力固攝營陰,故見自汗;而致陰虛生內(nèi)熱則夜寐差;腎陰虛骨骼失養(yǎng)則腰膝酸軟,腎氣不固則小便頻數(shù);舌紅,脈沉細數(shù)均為氣陰兩虛之證,本病屬脾氣虧虛,陰虛內(nèi)熱證。方中“西洋參、白術(shù)、云苓、生薏米、山藥”為取參苓白術(shù)散之意來健脾益氣,佐生黃芪,增強補氣之功;重用生地來養(yǎng)陰生津;黃精可行肺、脾、腎三臟氣陰雙補;知母苦寒清降虛火,但有滑腸之弊,佐葛根來升陽止瀉,且二藥均可降血糖;陳皮理氣調(diào)中使補而不滯;桑寄生一則補火壯土,二則陽中求陰以助陰液生化無窮。“云苓、生龍骨、五倍子”為玉鎖丹為沈老常用之降糖驗方。
病案2
賀右,56歲,初診節(jié)氣,芒種。 患糖尿病3年。口服二甲雙胍0.5克,每日3次,沒能控制。空腹血糖10~15mmol/L,氣短乏力,動則汗出,腰膝酸軟,口干不飲,尿頻便溏,心煩失眠。病友介紹,門診求治,當(dāng)天空腹血糖11mmol/L,面色無華,精神較差。苔薄白,脈沉細。
講解與互動:
這么一個老太太,56歲,3年糖尿病,空腹血糖11mmol/L。怎么辦?
學(xué)生:“有氣虛和腎虛癥狀。”
氣虛,對。這個抓住了,有氣虛、腎虛,這不假。這為什么有氣虛呢?因為她是氣短乏力,動則汗多,這個完全是個氣虛(第一要辯證,辨證要有依據(jù),要有確實的證據(jù),癥狀、舌脈支持)。那為什么有腎虛呢?
學(xué)生:“腰膝酸軟。”
哎!腰膝酸軟。腰為腎之府。但這里面看出來,氣虛是重,腎虛是輕(辯證要分清輕重緩急)。腎虛假如重的話,那舌苔要有變化,舌苔要薄白,舌質(zhì)要淡胖,脈要沉細,尺部要弱。現(xiàn)在這兩部分還沒有,說明氣虛很重,很明顯;腎虧并不明顯。這要記住呀!
糖尿病尤其是Ⅱ型糖尿病,見了3多癥狀很少。這我在上個世紀(jì)70年代就提出來新的觀點:中醫(yī)治療Ⅱ型糖尿病,不能按照古書上講的消渴來治療。三消:上消、中消、下消。它是為什么?
是陰虛燥熱,要養(yǎng)陰清熱。在Ⅰ型糖尿病,我后面要講Ⅰ型糖尿病,那可能對證。Ⅱ型糖尿病呢,證類變了,陰虛有很少了,而且表現(xiàn)的是氣虛。所以我當(dāng)年提出來治療Ⅱ型糖尿病的思路要用養(yǎng)陰轉(zhuǎn)到補氣上來。以補氣為主,養(yǎng)陰為輔,這是個重大思路,這樣治療糖尿病的療效就明顯提高了。
這個病人完全是個氣虛,陰虛并不明顯,燥熱也不明顯。你還養(yǎng)陰清熱,法不對證,那療效怎么提高啊?她明明氣虛了,腎虧了,你還不補氣為主,提高不了療效。所以我在上個世紀(jì)70年代提出治療糖尿病的新觀點:補氣為主,養(yǎng)陰為輔。而且?guī)资晗聛恚委熖悄虿》浅S行АL悄虿∈莻€富貴病,農(nóng)村少,當(dāng)然現(xiàn)在農(nóng)村也多了,因為農(nóng)村條件改善了,富了,糖尿病是個富人的病,窮人很少得糖尿病。
脈案:
56歲賀右,患糖尿病三載,口服西藥未能控制,血糖高而波動,氣短乏力,動則汗多,腰膝酸軟,口干不飲,尿頻便溏,心煩失眠。求治中醫(yī),空腹血糖11mmol/L。面色無華,精神欠佳,苔薄白,脈沉細,Ⅱ型糖尿病,證屬肝腎虧虛,氣陰兩傷。宗《脾胃輪》“補中益氣湯”合《和劑局方》“玉鎖丹”出入,補氣養(yǎng)陰,脾腎同調(diào)。
口干不飲。這個注意呀!假如陰虛的話,口干肯定要渴。她陰不虛,所以縱然有口干(因為中醫(yī)講,氣和陰都是互根的,氣虛病人必定會陰虛,氣陰是互有關(guān)系的),但陰虛并不重。所以她光是口干,喝水并不多。尿頻便溏,這完全是脾虛、氣虛的表現(xiàn),腎虧的表現(xiàn)。心煩失眠有一定的虛火。
處方:
生黃芪30g 生地10g 黃精15g 炒白術(shù)10g
生薏苡仁10g 云苓10g 五倍子10g 生龍骨30g
生杜仲10g 桑寄生10g 仙鶴草10g 葛根10g
白扁豆10g 知母15g 車前草30g
重用生黃芪30g。注意黃芪呀!少用蜜黃芪。因為蜜黃芪它蜜制了以后,它補氣的作用加大了,但是蜜是糖,對中老年人,尤其是糖尿病病人特別不適合,所以臨床我用黃芪都用生黃芪,不用蜜黃芪。生芪的補氣力量并不弱,另外生芪還有托毒、固表的作用,蜜芪就沒有這個作用。臨床用黃芪就不是糖尿病你也不要用蜜芪,還是用生芪。黃芪這里用量很大,用了30g。當(dāng)然氣陰互源,用生地15g,用黃精15g。黃精比山萸肉優(yōu)越,黃精呢肝脾腎三個陰都能養(yǎng),而且黃精能健脾補氣,這是黃精比山萸肉有很大的優(yōu)勢。山萸肉很貴,只能養(yǎng)肝腎之陰,它的脾陰養(yǎng)不了,山萸肉沒有補氣的作用。黃精又便宜,又能肝脾腎三陰都養(yǎng),而且能補氣,所以這跟氣陰兩虛的糖尿病,黃精非常有效,用15g。云苓、五倍子和龍骨這三個藥就是《和劑局方》的“玉鎖丹”,治消渴的一個效方。里面五倍子只能用10g之內(nèi),用多了傷胃,胃就會燒心,像吃柿子一樣,受不了。當(dāng)然假如自己開門診部,你把五倍子用量加大,可以加到30g,裝在膠囊里面磨粉。就云苓、五倍子、生龍骨裝在膠囊里面。但這個膠囊要用腸溶膠囊,不在胃里面溶,在腸里面。另外人的吸收不在胃,消化吸收在腸,在乙狀結(jié)腸(應(yīng)該是小腸)。腸溶膠囊在胃里面溶不了,到了腸里面溶了,它就吸收了。這樣五倍子用量加大,它降糖,治糖尿病的效果就明顯提高了。再要加生杜仲、桑寄生,這是調(diào)腎藥。仙鶴草,這是補氣健脾的一個特殊藥。仙鶴草一般都用來止血,忘了它是健脾補氣的。車前草在這里面一個給她清熱,車前草清熱又利尿;二一個加在里面就利小便實大便,對便溏會有好處。
你看這個方子以補氣為主,養(yǎng)陰為輔,脾腎同治,適當(dāng)再配合一點清熱的藥。這個原來我用藥,不用那么多,一般都用十二三味。但現(xiàn)在形勢變了,病人看病療效很心切,你假如說一個禮拜沒有給他治療有效,他下禮拜找你就含糊了;兩個禮拜沒有效,他肯定不找你了。所以,你一定要想辦法,多方面,多點組合,東方不亮西方亮。他好多癥狀,哪怕有一個癥狀改善了就給他穩(wěn)定了,這是我最近的一個思路(解決部分癥狀,迎合病人心理)。所以藥用到了20味左右。但別聽我這么一說你就亂了。看過一個學(xué)生,一個方子用了52味藥,那他胡來了。你這么用肯定亂了。辨證論治這個法寶不能亂,里面的藥可以多加。你比如說加了杜仲和桑寄生,也許血糖沒下來,可能腰酸腿痛會好。杜仲、桑寄生治腰酸那是很好的藥。加車前草也許便溏能改善。總有一個癥狀緩解了,就穩(wěn)定軍心了,病人肯定找你。這是很大的竅門呀!(這個思路很好,但不一定能達到預(yù)期效果,還是以辯證組方為主,在與主方有益無害的情況下可以考慮照顧這些癥狀)原來我不想說這個,一部分學(xué)生我講過,弟子講過。但不能過頭,不能過二十三四味藥,過了肯定亂。
結(jié)果:
上方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連服14劑,空腹血糖為9mmol/L,氣短汗出皆除,口干尿頻緩解,腰酸便溏、心煩失眠依存。氣虛得復(fù),腎虧依存。上方去白術(shù)、仙鶴草,加補骨脂10g、狗脊10g、炒棗仁30g、夜交藤30g、生梔子10g,再服14劑,血糖降為6.2mmol/L,腰痛除,便溏止,精神佳,夜寐酣。苔薄白,脈弦細。改服黃芪片、杞菊地黃膠囊。囑穩(wěn)定情緒,控制飲食,3個月后陪親屬門診,訴已停止口服西藥,血糖控制在6.4mmol/L以下,并無不適。
去掉健脾補氣的白術(shù)和仙鶴草,加了補腎的補骨脂和狗脊,再加睡覺的炒棗仁和夜交藤,再加一點清熱的生梔子。
里面你們看見沒有?她便溏的病人應(yīng)該說不能加生梔子。梔子通便,《傷寒論》里面講了:便溏者不能用生梔子。但這里面加了生梔子,她為什么便溏反而好了呢?竅門在里面的配伍。便溏梔子肯定不利,但梔子可以去火,對睡覺、煩躁很有好處。但便溏誰有管著了?有杜仲、桑寄生、補骨脂和車前草,管住了她的便溏。所以用梔子來清熱,用杜仲、桑寄生、補骨脂和車前草來治療便溏。你看,反而把便溏止住了。這就配方里面的竅門。
糖尿病用不著終身服藥,中藥完全有優(yōu)勢,11mmol/L的Ⅱ型糖尿病,脾腎兩虛,中醫(yī)的辨證對證,法對證,療效很明顯,僅僅三個月,西藥停了,血糖穩(wěn)定了,癥狀解除了。這個Ⅱ型糖尿病,很多呀,80%以上的糖尿病都是Ⅱ型糖尿病,所以Ⅱ型糖尿病氣虛的多,這個病例很有代表性,你別追求養(yǎng)陰,你要改成補氣。
按語:
1、糖尿病又稱“消渴”,始載于《素問·奇病論》責(zé)之于陰虛燥熱,清熱養(yǎng)陰為治。殊不知Ⅱ型糖尿病氣虛多見,治當(dāng)轉(zhuǎn)為益氣為主,養(yǎng)陰為輔,方能對證獲效。
2、“補中益氣”為Ⅱ型糖尿病效方,但要出入,黨參升高血糖改為生黃芪,當(dāng)歸改為生地,伍入黃精更能降糖;云苓、五倍子、生龍骨系《和劑局方》的“玉鎖丹”專治“消渴”,葛根升性更助降糖止瀉。
“補中益氣湯”是治療Ⅱ型糖尿病奇方,但要有出入。主要的藥黨參,把黨參要拿掉,黨參能補氣但黨參要升高血糖,不能用黨參改用黃精,重用黃芪;“補中益氣湯”當(dāng)歸,當(dāng)歸降不了血糖,它是氣血的關(guān)系,補氣加上養(yǎng)陰的藥,血為氣母,但當(dāng)歸沒有降糖的作用,所以改用生地黃,生地同樣能補血養(yǎng)血,血為氣母,但生地有明顯的降糖作用;不用升麻,用了葛根,葛根也能往上升,而且葛根能降糖止瀉,對便溏有好處,又能降糖,它也是“補中益氣湯”的升提作用,升麻就沒這作用,光是升提,所以改成葛根了。
3、白術(shù)、白扁豆、仙鶴草健脾補氣;生地、黃精、知母養(yǎng)陰;杜仲、桑寄生、狗脊、補骨脂從陽求陰調(diào)腎陰陽。
結(jié)語
歷代醫(yī)家大多將“陰虛燥熱”作為消渴病的基本病機,治以滋陰潤燥,分消論治,但臨床運用亦有不效者。沈老認為“氣陰兩虛側(cè)重氣虛”是消渴病發(fā)病的病機關(guān)鍵。以“氣陰同治”作為治療原則,同時配合相應(yīng)的治療策略靈活辨證,多獲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