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濕有內濕、外濕之分,內濕由脾虛生濕引起,外濕由氣候、環境、居室潮濕引起,它們之間有內在的聯系,內濕容易招致外濕,外濕則能加重內濕,濕氣重的地方主要是南方,產生濕氣的季節是夏天,因為長夏多濕病,濕邪的主要舌象表現在舌體胖大、舌邊齒痕、舌苔厚膩,舌面有水、口中粘膩。由于濕為陰邪、易傷陽氣,所以濕邪為患,則容易出現困倦乏力,飲食不振,大便溏瀉,二陰濕癢、氣滯血瘀,由于濕阻中焦,清陽不升,則頭暈目黃、氣短噯氣等癥狀。
濕邪為患,對人體健康危害很大,中醫認為虛則寒、寒則濕、濕則凝、凝則堵、堵則瘀、瘀則瘤,所以及時的祛除濕邪,對我們的身體至關重要,濕邪為患還容易產生痰飲、瘀血等病理產物,臨床上所看到的舌苔厚膩,舌質紫暗就是這樣產生的!百病皆有痰作祟,痰飲皆有濕氣生,所以平時我們一定要顧護脾胃,莫貪寒涼。
那么,怎樣才能祛除濕邪呢,首先,從生活上我們要做到不吃冰震食物,防止病從口入,做到早睡早起,讓五臟六腑得到充分的修養生息,因為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覺補,養成清早晨跑的習慣,讓體內的氣血盡快流動起來,有些患者問我,晚上運動可以嗎?我認為 晚上不宜劇烈的運動,有句話說的好:晚上活動等于沒病找病,因為從中醫養生的觀念來看,晚上宜靜、清早宜動,在飲食上煮粥時放些薏米祛濕,在炒菜時放些花椒、肉桂溫陽,在治療上中成藥可適當服用一些參苓白術散、健脾丸之類的!當然了祛濕需要個過程,切記不能急于求成,中醫有千寒易祛、一濕難除之說,必要時可以找中醫大夫根據個人實際情況辨癥施治。總之,現在一定要讓自己少生病,不生病,殘酷的醫療現實,高昂的醫療費用不是我們平頭百姓所能夠承受得起的,最后,祝大家身體健康、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