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相伴產物,是一種寶貴的教學資源。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錯誤寬容對待,并且善加利用,正確巧妙地引導,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在許多課堂里,我們老師往往滿足于學生的一路凱歌,陶醉于學生的盡善盡美,而視學生的差錯為洪水猛獸,因而也常常容易忽略另一種精彩:從而很多寶貴的資源也就這樣被我們許多教師不知不覺地無情地“揮霍”了。
其實學生出錯是正常的,關鍵是我們怎樣來對待差錯。在教學中,我把學生的差錯看成是難得的資源,并且加以運用,課堂也因差錯而變得有意義,有生命力。
一、巧思妙用,讓錯誤展示魅力
教學中不是缺乏教育資源,而是缺乏善于發現的眼睛。出現錯誤并不可怕,只要我們及時識別錯誤,把錯誤當成一種難得生成資源加以開發利用,那么錯誤就能成為發展學生學習能力的一貼良藥。在課堂中常出現一種現象:一些同學在解題過程中出錯,別人說他錯了,他就認為自己是對的,經過不斷的實踐后,他才會知錯改錯。對于學生在課堂中出現的錯誤,教師不要著急解釋,講結果,而要把錯誤拋給學生,將錯就錯,把學生的錯誤作為寶貴的教育資源,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辨別錯誤,給學生一些研究爭論的時間和空間,從而讓學生在爭論中分析、反駁,在爭論中明理,在爭論中內化知識。
二、將錯就錯,糾正錯誤
理想的課堂是真實的課堂,課堂上經常會有學生回答錯誤或理解錯誤。教師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輕易地判斷對與錯,更不能以一個“錯”字堵住學生的嘴巴,或親自把正確答案雙手捧上,而是合理利用這些差錯,可以使教學平添一些美麗。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