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學困生對數學學科學習興趣的研究”實驗方案
亨通學校 蘇迪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及意義:
新課標要求“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數學素養”,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本課題從學困生入手,從現狀來看,農村留守兒童多,父母外出打工,家長對孩子的生活、學習關注度不高,導致了學生缺乏動手、動腦的機會,出現了一些學生學習興趣不夠濃厚的現象,本課題以提高學困生對學習數學學科的興趣,以學生發展為本。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好基礎,符合課標精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研究目標與內容
研究目標:
(1)提高學困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尊重賞識學困生,鼓勵學困生積極參與課堂實踐探究活動,使其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創設有趣的課堂情境,采取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形成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
(3)激發學困生的潛能,使其從學困生轉變為中等生甚至優等生。
研究內容:
(1)對學困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其缺乏學習興趣的成因。
(2)通過有趣的課堂形式,給予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使其獨立獲取知識,從而樹立學習信心。
(3)因材施教使學困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數學的方法。
三、課題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從多學科角度開展對學習困難學生教育轉化研究資料進行比較分析,借鑒已有研究成果和經驗教訓,把握研究發展趨勢。
(2)調查研究法。在調查的基礎上,進行對比研究,使轉化學困生的措施更有效。
(3)行動研究法。不斷實踐,不斷修正,不斷完善轉化學困生方法,以形成一套轉化學困的理論框架。
(4)個案研究法。主要是通過對學困生的跟蹤分析,摸清他學習困難的成因,及轉化效果,為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2.研究對象:本班28名學生.特別是本班3名學困生。
四、實施過程
準備階段:2018年5月,撰寫開題報告,制定課題實施方案,為課題研究做準備。
實施階段:2018年6月-11月,選擇恰當的手段在實驗班進行活動的實施,通過討論、反思、總結等多種手段對不同學困生進行相應的轉化,并做好階段總結。
總結階段:2018年12月,整理資料,總結研究成果,并撰寫詳細的結題報告。
五、預期成果
讓學困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使他們從“厭學”到“學有所獲”到“樂學”,使其學習能力得到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得到提升,數學課堂教學充滿趣味,形成輕松、愉快的課堂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