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匯言》指出升麻為“升解之藥,凡風可散,熱可清,瘡疹可解,下陷可舉,內伏可托,諸毒可拔。”
有個大漢,捂著腮幫子,皺著眉頭,敲開了竹籬茅舍的門。
他痛得大氣都不敢喘。老先生問他,怎么了?
這大漢說,大夫,我牙痛。
老先生問,痛多久了呢?
大漢說,三天。
小指月叫這大漢張開嘴,這大漢痛得嘴都有點張不開了。右邊的牙齦肉,既紅又腫,腫得腮幫子看起來都偏大。
老先生說,暴痛屬什么呢?
小指月說,暴痛屬實,久痛隱痛屬虛。
老先生說,再看看脈象。
小指月看了后說,脈數,脈證相符,是陽明胃熱。
老先生又問,何以見得是陽明胃熱?
小指月說,足陽明胃經,循鼻子到上齒,手陽明大腸經從腮幫子入下齒,所以牙齦肉乃陽明經所主,陽明胃腸又主肌肉,所以肌肉腫毒總離不開陽明積熱。這牙齦腫痛是胃腸積熱循經上攻所致。
老先生聽后點點頭說,那就用清胃散吧!小指月邊背方歌邊寫:
清胃散用升麻連,當歸生地牡丹全。
或加石膏清胃熱,專治牙痛與牙宣。
老先生說,把石膏也加進去,清陽明胃熱更強。
兩劑藥下去,這壯漢又恢復了生龍活虎。
小指月覺得這人真是太奇怪了,病的時候,好像一陣風都能吹倒他,痛得沒完沒了,什么事都干不了。好的時候,談笑風聲,又龍精虎猛。一個小小病痛居然能讓一個壯漢屈服,而一個小小的藥方居然又能夠讓這病痛煙消云散。
小指月又說,爺爺,為什么陽明積熱不純用瀉火,還要加點升麻呢?
老先生笑笑說,升麻本身能清熱解毒,它又可以升散透發,宣透郁遏伏火,所以高處之火熱可以用升麻火郁發之。清胃散里頭,黃連得升麻,瀉火不涼遏;升麻得黃連,散火而不升焰。
小指月聽后點點頭,原來這升降相配,就是既要釜底抽薪,清熱解毒,也要鍋內開蓋,透發熱氣啊!老先生笑笑,贊許地點了點頭。
小指月在小筆記本中記道:治牙齦腫痛,看起來又紅又熱,這清胃散富含三大理法,開蓋、加水和撤火。這牙齦腫熱,就像滾開水一樣,牙齦肉雖然在上面,而熱卻是從下面陽明胃腸經蒸上來的。所以要讓這鍋水迅速涼下來。
第一,通過黃連、石膏直接清胃腸積熱,就像清釜底的薪火一樣。
第二,用生地黃、當歸、牡丹皮來增液涼血,就像往鍋中加水一樣,加點涼水下去,沸騰之勢就減輕了。
第三,想要水涼得快點,一定要把鍋蓋打開,讓熱散發掉,這時通過升麻,直接揭開陽明鍋蓋,蓋子打開,熱勢就能透發出來。
所以三管齊下,鍋中的水由沸騰之勢很容易就轉為清涼。而人體鼎沸疼痛難耐的牙火也很快緩解了。
所以清胃散,不僅用于治療牙周炎,胃火牙痛,一切咽喉腫痛,口舌生瘡,三叉神經痛,只要是胃火上攻,脈數、口干或口臭者,皆可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