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動脈”想到的脾胃升降機制
汗牛塞屋 2010-08-18 17:24
這篇文章其實我在天下中醫論壇的“我的空間”中早就發了,可是現在“我的空間”也不復存在了,所以我特意把我寫的這篇小文又拿出來復制在我的博客中。這是我今年二月份、在去渭南之前讀書時想到的,就提筆記錄下來了。
有關“動脈”:脈書曰陰陽相博即為動。那么可以理解為兩手關脈獨強(寸尺相對較無力)即為動脈。這種脈象的出現說明脾胃虛弱。四圣心源中說“陰欲升而脾土虛不能升,陽欲降,胃土若而不能降,則二氣郁于關上”。我想這種情況是不是也可以考慮到藥性中的升降性,利用這種特性幫助陰升,也就是說引一味藥性有升發的藥服用即可達到目的促成脾升胃降,得以使中焦氣機回復正常。所以我認為有時候是可以憑借一味藥改變體內氣的運行機制。比如古方中也有一味藥的湯劑應該是這個道理。
那么,所有內傷治病的根本是不是就是要使“脾胃升降”機制恢復正常呢?是的。“脾胃為四運之軸,升降之根”以及“脾胃為后天之本,運化之源”告訴我們脾胃是根本。人身是一個小宇宙,升降沉浮與自然界一致,肝升肺降、脾升胃降,心腎相交自成一個圓運動,氣的運動循環不息。因此,此圓運動上任何一個臟腑有病必將累及其它臟腑,導致升降反作,而使得整個圓動機制受阻。這同時也說明了病不是單個的“個體”,病與得病的人是一個整體,不能把病和得病的人分開來看。這就解釋了我認為內傷治病的根本是不是就是要使“脾胃升降”機制恢復正常的這個問題。如果是這樣,那我們治療內傷病是不是可以以調理脾胃升降為核心就行?
關于“胃氣不降”的問題。為什么“胃氣不降”呢?其原因很多,可能肺氣上逆,肝木克土,痰火阻滯、脾被濕困等,雖然這些原因只是與脾胃有關、甚至是一點直接關系都沒有,其實這些病因歸根結底是一個問題,即某個臟腑之病擾亂了正常狀態下的臟腑氣機運行。那么,降胃氣升脾氣的目的就是為了恢復中氣運行來調順全身氣機運行。
推薦(0) | 引用(0) | 閱讀(501) | 評論(0) | 舉報
下篇:面紅熱蒸之人實為陰不包陽
上篇:病案分析二
最近讀者:
wenyanquan1968 tianchunping@126 yyh1216 caohuangshuinuan zxyok 山東好漢 順從自然 yaofulai
評論:
請登錄后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