酰胺類除草劑是一類發展較快、除草效果高、選擇性強的新型除
草劑,自60年代以來,該類除草劑取得了較大的發展,目前已開發
出63個品種。
第一,幾乎所有品種都是防治一年生禾本科雜草的特效除草劑,對闊葉雜草的防效相對較差。 第二,大多數品種都是土壤處理劑,主要在作物播后芽前施藥。單子葉植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幼芽,而雙子葉植物則主要通過幼根,其次是幼芽吸收。用于防治一年生雜草幼芽;而部分品種,如敵稗只能進行莖葉處理,施入土壤無活性。 第三,多數品種的作用機制是抑制種子發芽和幼芽生長,使幼芽嚴重矮化而最終死亡。主要作用機理在于抑制脂肪合成,主要是抑制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包括對軟脂肪和油酸的生物合成;也可能是抑制發芽種子。a-淀粉酶及蛋白酶的活性,從而抑制幼芽和根的生長。另外,也能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作為電子傳遞鏈的抑制劑、解耦聯劑而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并能干擾植物體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影響細胞分裂;影響膜的生物合成及完整性。敵稗能夠有效地通過抑制光合作用中的希爾反應而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吡氟草胺等品種作用機制比較特殊。 第四,位差選擇性在氛代乙酷胺類除草劑安全使用中起著較大的作用,此種選擇性受除草劑本身的物理化學特性、土壤特性、氣候條件以及植物吸收藥劑部位的影響.而主要取決于在土壤中的位置及作物種子的播種深度。敵稗是酰膠類除草劑中防治水稻田雜草的高效除草劑,水稻具有高度抗性,稗草則極度敏感。水稻具有高度抗性的原因在于能迅速降解敵稗,它降解敵稗的能力至少比稗草高20倍。 第五,土壤處理的品種在土壤中的持效期較短,一般為1-3個月。而在植物體內易于降解,毒草胺一般5天,甲草胺與丁草胺多在10天內被植物代謝分解。 第六,所有品種的水溶度中等偏向,揮發性小,不電離。酰胺類除草劑的特點:
返回上一頁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