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楓
作者公眾號:楊楓先生(ID:misteryangfeng)
窮不是一種狀態,而是一種心態。
好友說她逛街時,總是刻意地避開那些賣奢侈品的商場。
那些奢侈品在耀眼燈光的照射下,像一顆顆寶石一樣刺眼。
就像一個習慣在黑暗中行走的人,被一道道閃耀的光芒射得睜不開眼。
她不敢進去,覺得窘迫。
商場里面都是她買不起的東西,即便買得起,也不敢試,怕店員瞧不起她。
說白了,因為貧窮,所以自卑。
我們現在所說的窮,不是指窮得吃土的窮。
而是看到自己喜歡的包包不敢下手,想去埃及旅游一趟下不了決心,想給父母買臺iPhone才發現兜里一無所有。
到底是什么造就了我們的貧窮與平庸?
這個時代,要想實現階層跨越,成為馬云、王健林這種富豪,需要機遇、背景、資源等多種因素,有可能這輩子都可望不可即。
但是實現小康,二線城市市區按揭買一套房,擁有一輛十幾萬的科魯茲,戴塊浪琴的手表,挎個Gucci的包包,并不是多么困難的事。
大部分人的貧窮,都是自己作的。
或者說,根深蒂固的窮人思維,導致我們一步步走向貧窮。
第一種窮人思維是省錢思維。
父輩總是教育我們,生活不易,且省且珍惜。
節儉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值得宣揚。但是把精力過度地花在如何省錢上,自然賺錢和花錢的精力就少了。
一位大學室友家里條件不好,父母也都是傳統的老農民。
因為小時候總是餓肚子,落下了胃病。一次他胃又不舒服了,實在疼得不行,去校醫院開了78塊的胃藥。他父親知道以后,把他痛罵了一頓。
“買藥干什么?在床上躺一晚就好了。就知道浪費錢。”
他老家的母親總是感冒,醫生診斷是平日餐具的不衛生,導致病菌頻繁進入體內,建議保持碗筷的清潔。
他暑假靠自己打工掙外快,買了一個消毒碗柜寄到鎮上老家。
不出意外,他一片孝心,又被父母給數落了一頓。
不難想象,為了省消毒碗筷這點小錢,現在她母親會繼續食用不干凈的餐具,患病的幾率大幅度增加。將來一旦生了大病住院,昂貴的醫療費帶給這個家庭的災難是難以想象的。
日常生活中,我們為了省小錢,而浪費寶貴時間和精力的例子還少嗎?
為了看免費電影,花上一個小時上各類論壇注冊、留言、破解下載;
為了省十幾塊的士費,轉兩三趟公交車,在路上耽誤兩個小時,消耗寶貴的精力;
用這寶貴的時間,去投資自己,不是更劃算的買賣嗎?
那為什么大家不愿意去做呢?
第二種窮人思維就是短視思維。
為什么大家為了省小錢浪費時間精力,而不愿意花時間精力去投資自己呢?
因為省錢的效果立竿見影。省五塊口袋就多出五塊,省二十銀行卡就多二十。
而學習知識,投資自己短期內看不到效果,甚至在有些人看來“遙遙無期”。
只看到現在,只享受現在,所以看不到將來,更活不出好未來。
為什么有些學生,愿意省吃儉用幾個月買一臺iPhone7,寧愿吃土也要背一個LV?
因為用上iPhone,背LV,能帶給人虛幻的優越感,仿佛彰顯了自己有錢的身份,這種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的。
如果一個人的自信,要靠奢侈品帶給他,這是他的悲哀,也間接證明了他的窘迫和貧窮。
這珍貴的幾千塊錢,為什么不去報一個培訓班,系統地提升自己的業務知識呢?
為什么不辦一張讀書會的會員卡,加入閱讀圈,結交更多的有志青年,擴展自己的視野,提高自己的境界呢?
雖然短期內可能沒有明顯效果,但學習是一種“復利”,時間越長,越會爆發出驚人的效果。
所有富人,都有終生學習的習慣。
第三種窮人思維是我窮我有理的思維。
朋友有一個親戚,每天最喜歡掛在嘴邊的話就是:
“我反正沒錢。”
為什么大部分的貧窮,都是自己造成的?
我們不是因為貧窮而認為自己窮,而是認為自己窮,而導致了貧窮。
已經實現財富自由的李笑來老師說的“自證預言”,就是這個意思。
自證預言是指,人會不自覺地按已知的預言來行事,最終令預言發生。
“我就是窮的命,沒辦法。”
懷揣著這種心理暗示的人,真的就慢慢變成了口中沒錢的自己。
誰天生是有錢人?
即便是富二代,也要有能力守住財富吧?古人常說“富不過三代”,道理如此。
如果是古代,王侯世襲,貴族血統,富貴命是天定,深處現在這個互聯網時代,再去抱怨家庭,不是懶惰就是逃避。
相對以前,互聯網的信息更加暢通,學習的途徑更加廣闊,給普通人準備的機會更加豐厚,不去學習,不去奮斗,不去在時代的紅利拼上一把,等我們老無所依時,腸子都會悔青。
自己成不了富二代,請至少給子女一個成為富二代的機會,好嗎?
因為以前的不作為,導致了今天的貧窮。
而今天不作為,會讓你未來一直窮下去。
有人說我已經二十多歲了,已經遠遠落后于人,現在改變,還來得及嗎?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來得及,很來得及。
改變窮人的思維方式,財富自然不期而至。
時間會給你答案。
更多成長干貨和勵志故事,歡迎關注“楊楓先生”微信公眾號(ID:misteryangfeng)。
富人終身學習,關注免費獲贈500G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