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11月04日
初診
陳某,女,60歲。2013-11-4初診。新加坡人,因其姐姐(香港人)的哮喘病在漢古治療,得到了滿意的控制,所以介紹其妹妹來到漢古。患者高血壓病數年,一直服用西藥降壓藥,但控制不好。每于血壓波動時頭痛,輾轉新加坡、香港均未得到解決,初診時患者本想到漢古尋求中醫解決頭痛的問題,采集病史過程中發現其血糖、膽固醇均高,一直未做規范治療,間斷服用降糖藥,但未監測血糖,目前已自行停藥。
刻診:測血壓160/95mmhg,查空腹血糖9mmol/L,餐后2小時血糖12mmol/L。反復頭痛,以前額痛為主,大便2天一次,干粒狀,費力,睡眠、胃口均無異常。50歲絕經。舌淡苔薄白,脈弦硬尺脈沉。
診療思路
此案例診斷明確,診為:高血壓,糖尿病。當然這是西醫的診斷,那么中醫又是如何看待這一疾病的呢?最關鍵的是漢古中醫是如何看待這類疾病的呢?
現代主流醫學認為高血壓、糖尿病一旦診斷明確,就需終生服藥,西醫用西藥,中醫用西藥加中藥,隨著藥量的不斷增加,品種不斷改變,血糖或控制或未控制,并發癥的發病率越來越多,癥狀層出不窮,患者生活質量每況愈下,終生與藥為伍。
也有許多人想尋求中醫治療,可到了“中醫”那也是“中醫不可能降糖,降壓,必須是西藥降糖降壓,中藥是輔助”。更有甚者,認為中醫治療糖尿病、高血壓是胡扯之說,用自己的懈怠懶惰無為無知全面否定了中醫的有效性。
借此病案還要說一說現在的臨床治療方案的落實缺位。世界通用的糖尿病方案里(包括教科書)明確規定治療原則為:1、有關糖尿病的教育和心理治療 2、飲食治療 3、運動治療 4、藥物治療 5、糖尿病檢測。而我們看到的現實是:1、糖尿病的診斷不規范:不管疾病處于什么階段, 空腹血糖受損(≧6.1~﹤7.0)、糖耐量減低(≧7.8~﹤11.1)、糖尿病(空腹血糖≧7.0,餐后2小時血糖≧11.1)的治療均是直接進入藥物治療。更有甚者,現在把正常值降低至5.1mmol/l以內,想想都可怕,我輩均已是糖尿病準患者了;2、糖尿病治療不規范:一有血糖稍高,就開始使用藥物降糖,全然不顧其他幾項要求。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是一種生活方式密切相關性疾病,如果不改變生活方式,單純的藥物治療有害無益,給患者造成一種假象:血糖已降,萬事大吉,該吃吃,該喝喝,該熬夜的熬夜,貪涼飲冷,極盡奢靡,因糖尿病導致的腎衰需要透析的人數快速增長,最后出現我國的透析室遍地開花,上至省城下至鄉村,因病返窮,因病(糖尿病足)截肢致殘不計其數,國家醫保大病保險不斷升級,仍跟不上病人數的幾何增長。
其實上世紀80年代之前我國的糖尿病發病微乎其微。隨著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疾病得以爆發式出現。其癥結主要還在于生活方式的改變,因此現在糖尿病患病率雖高,糖尿病的危害雖大,但糖尿病是一種可預防、可治愈之病。患者往往對糖尿病沒有警惕,缺乏認知,不正確對待,最終為它付出慘痛的代價。但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就能使我們不得糖尿病,得了糖尿病而不得并發癥,即使得了糖尿病的并發癥,也能避免由于糖尿病并發癥而引起的殘疾或者過早死亡。我們完全能夠使老年糖尿病病人維持正常的精力和工作能力,全體病人享受和非糖尿病病人一樣的高質量生活和同等壽命。
拉拉雜雜說了這么多,主要還是有感于現在糖尿病診斷及治療的亂象,病人每每到了漢古,大多是經過多輪大小醫院的治療,所聽所見讓我從一個醫者的角度發聲呼吁。
那么漢古中醫是如何看待與對待糖尿病、高血壓這類疾病的呢?這個案例主要想闡述的是糖尿病,因此在這里主要借此案例介紹糖尿病方案:
糖本為人體生命活動必須的精微物質,而在糖尿病病人體內,發生了糖不歸“位”,不能發揮其正常的生理機能,反而變生為糖毒,對人體各處產生損害。那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脾主運化,一切精微均有脾胃化生,通過其余各臟腑的配合轉輸至身體各部發揮生理作用,一旦脾之陽氣受損,運化不能,糖之運化缺陷,則糖的功能不能正常行使,發生“異位”,對人體造成各種損害。臨床脾陽受損多因先天脾虛加之長期過食肥甘厚味,貪涼飲冷,作息勞作失節,或緩慢發病,或突然暴病。
處方
1、糖尿病的教育和心理治療:此患者從治療過程來看,未重視所患疾病糖尿病,對待這類患者一定要告知糖尿病并發癥的危害性,使其心理上重視,積極配合糖尿病治療方案,因為糖尿病治療方案的生活方式的改善必須有患者積極主動地配合,否則功虧一簣 ;
2、飲食治療:飲食控制總量,在飽食量的基礎上減2-3成,吃7-8成飽,禁吃生冷冰凍,清淡飲食,晚餐以素食為主 。
3、運動治療:每日三餐后立即慢步走30分鐘以上,此點最為關鍵。
4、糖尿病監測:開始治療時每日監測空腹及餐后2小時血糖。
5、藥物治療:柴胡6g 制枳殼12g 赤芍12g 干姜30g 生白術60g 生曬參30g 熟附片23g 川連25g 鬼箭羽30g 鬼針草30g 紫油桂15g[后下10分] 炒甘草30g 生三七片10g 生懷牛膝15g
6、針灸:太陽,外關,支溝、合谷,太沖,靈谷、大白,腎關,八極穴,足三里。
方藥解
附子理中丸+交泰丸
附子理中湯毫無疑問是治療脾陽受損的王道之法,由“熟附子、干姜、白術、人參、炙甘草”組成,此處方中加大生白術用量至60克,以加強其健脾通便之效,并將炙甘草改為炒甘草;
交泰丸,交濟水火第一方。藥方取黃連苦寒,入少陰心經,降心火,不使其炎上,則可下行入少陰腎經,以溫下元;取紫油桂辛熱,入少陰腎經,暖水臟,不使其潤下,上行入少陰心經,以明君火,寒熱并用,如此可得水火既濟。
糖尿病的糖不歸“位”之“象”正應水火不濟之象。特別糖尿病初始階段,或因精微之“糖”缺乏“胰島素”的轉化而不能歸位,或因精微之“糖”抵抗“胰島素”的轉化而不能歸位,便不能發揮正常的生理作用。缺乏也好,抵抗也罷,均為“物”與“能”之間不能相互協調既濟之象。
川連、鬼箭羽、鬼針草三味又為臨床治療糖尿病的經驗效藥,因此在糖尿病處方中此三味為不可挪移之品,以行解毒化瘀之功。
四逆散加三七片、牛膝,主要針對患者脈硬,血壓不降,升則頭痛之象以疏肝化瘀,引肝腎之氣下行。
2013年
11月11日
二診
用藥一周以來血糖空腹波動在6.1--8.3mmol/l,餐后2小時波動在5.1--9.9mmol/l,血壓正常,上次針灸后頭痛即消失,遂停服降壓藥。納眠好,大便1天1次,干粒狀。舌淡苔薄白根膩,脈弦偏硬,尺脈稍起。
繼服原方 4付
2013年
11月16日
三診
血壓正常,自測空腹血糖6.4-6.9mmol/l,因自覺空腹血糖下降比較滿意,改為堅持測餐后2小時血糖,大便偶爛。舌淡濁苔薄白微濁膩,舌底絡脈中度粗黑,脈弦硬。因患者要去日本工作一段時間,所以決定把藥做成藥丸,繼續治療。
原方,蜜丸(糖尿病,盡量少加蜜),每次10克,每天3次。
2013年
11月27日
四診
患者去日本前因事物煩勞,病情出現波動又來診:空腹血糖未測,血壓有波動,頭麻,加服降壓藥,大便1天一次,量少,粒狀,眠好。舌淡濁苔白膩,舌底絡脈粗黑,脈弦硬微緊。
原方改為生曬參45g+酒大黃15g,5劑
2014年
4月11日
六診
患者從日本返回。述:在日本期間,因工作繁忙,飲食運動未能按醫囑實施,近期血糖有波動,空腹6.1-8.4mmol/l,餐后6.3-13.9mmol/l,血壓波動,服降壓藥后平穩,現未服西藥降糖及降壓藥。眠欠佳,納好,大便正常。建議測糖化血紅蛋白。舌淡紫苔白微膩,脈弦勁微緊。
原方改:熟附片30g,生半夏30g,酒大黃30g,生龍骨30g,生牡蠣30g。7劑。
2014年
4月30日
七診
糖化血紅蛋白7.4%,血壓、血糖近2周未測,現未服西藥降糖降壓藥。眠、納好,大便正常。因為糖尿病治療周期比較長,病人堅持有難度,從患者的這次病情反復以及和患者的溝通中,就可以看出患者有些懈怠,因此加強對患者的教育及心理輔導非常重要。告知病人要加強飲食運動的規范執行,并強調了糖尿病并發癥的危害,并給患者信心,前期的治療效果是肯定的,只要我們醫患共同努力,糖尿病是可防可治的。
原方12劑。
2014年
5月19日
八診
空腹血糖7.1mmol/l,餐后2小時血糖6.8-8.3mmol/l,眠納好,大便正常。
原方+紫油桂20g[后下10],玉米須30g,砂仁殼15g,12劑。中間或因感冒或因咳嗽來診,多在原方基礎上加減又用藥25劑。
2014年
6月24日
九診
血糖基本正常。眠欠佳,納好,大便正常。舌淡苔薄白,尖瘀點。脈弦硬。
原方+干姜45g,川連45g,鬼箭羽45g,熟附片45.g。7劑,每劑藥分3次服,一天2次。
2014年
7月04日
十診
血糖偶有反復,近幾日血糖漸轉正常,納眠一般,大便1天1次。
原方+酒大黃45g。8劑,每劑藥分3次服,一天2次。
2014年
7月18日
十一診
血糖穩定,血壓偶有升高,納欠佳,眠好,大便一天一次。舌淡苔薄白。脈弦微緊。
原方7劑,服法同前。
2015年
7月29日
十二診
血糖穩定,血壓時有波動。眠納好,大便一天1次,偏爛。舌淡紅尖紅點苔根白微膩。脈弦微緊。
原方+熟附片50g,10劑,服法同前。
2014年
8月15日
十三診
空腹血糖6.5-6.6 mmol/l,血壓偶有升高至160/90mmhg,眠納好,大便正常。舌淡尖紅點微淤苔薄白。脈弦緊。
熟附片55g 。7劑,服法同前。
2014年
9月10日
十四診
空腹血糖正常,餐后2小時血糖6.2-8.9mmol/l,血壓波動在159-146/96-88mmhg,眠納好,大便正常。舌淡尖紅瘀點,苔薄白微膩。脈弦。
原方+熟附片60g,每劑分3次溫服,每天1次。7劑。
2014年
9月29日
十五診
血糖有波動,血壓150/90-95mmhg,眠納好,大便正常。
原方+熟附片60g,生曬參45g,白豆蔻30g。每劑分3次溫服,每天1次,7劑。
因患者工廠遷移至潮汕,來看診不是太方便,加之血糖基本穩定,故做粉劑一料,以培元固本,并加服笨杞粉。
中紫河車50g,梅花鹿茸二杠30g,生曬參50g,血琥珀50g,30頭三七50g,孢子粉50g。共研末,每次1.5克,每天2次,早飯前,臨睡前沖服。笨杞粉,每天1-2次,每次30克。
2015年
1月12日
十六診
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5.1-9.9mmol/l,偶有升高的血糖多為患者貪吃或不運動引起,稍事調理生活規律,血糖基本穩定。血壓稍高。眠納好,大便正常。舌淡紅尖暗黑小瘀點,苔薄白根膩。脈弦細。
仍用上方粉劑方案。
2015年
9月22日
十七診
患者因外感來診,述血壓正常,血糖偶有反復,眠納好,大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舌底絡脈粗黑。脈弦微硬。
原方,但用量減半。
后記
患者2015年12月份因小恙來診所,血糖穩定,告訴患者停藥,只服笨杞粉即可。到此,此病案治療歷時近2年,詳細記錄在此,是想表達幾方面信息:1、糖尿病可治,不是需要終生服藥。2、糖尿病不易治,需要醫患雙方的共同努力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