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做飯的人就是這一整家人的營養師,但是,您家中的“廚師”可能沒有注意到:一些習慣性的節約行為,卻會讓癌癥找上全家人!
是的,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臨床營養科夏朋濱營養師指出,下面這四個習以為常的習慣,其實都是壞習慣,小心致癌。如果您不是家里做飯的人,也一定要把本文發給家里人看看哦!
這個習慣是大多數懶人的通用生活習慣之一。剛炒過雞蛋,鍋里還有一些底油,沒事,接著再放點油接著炒其他的菜,這樣 既省錢也省油,一舉兩得。剛炒過青菜,沒啥油,鍋也是干凈的,那就繼續用唄……
然而,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臨床營養科夏朋濱營養師指出,看似干凈的鍋表面會附著油脂和 食物殘渣,當再次高溫加熱時,可能產生苯并芘等致癌物。而且在不刷鍋再接著炒菜的時候,你會發現原本在鍋里殘余的菜很容易燒焦,這也存在一定的致癌隱患。
因此,建議大家不要舍掉刷鍋這一步驟,為了健康和菜的好賣相,還是洗刷刷起來吧!
有人喜歡炒菜結束后,立馬關掉油煙機,然而就是這一隨手的習慣,卻暗藏“殺機”。
如果炒菜時火特別大,且菜燒焦的話,會引發有害物質釋放,對呼吸系統產生危害,有誘發肺癌的可能,所以炒完菜最好不要馬上關油煙機。
事實上,油煙機排除廢氣也是需要時間的,炒菜結束后仍有未排干凈的廢氣殘留在廚房。炒完菜后,不妨讓油煙機繼續運轉3~5分鐘,確保有害氣體完全排出。
怎么看油是否熱了?很多人會回答看到油鍋冒煙就行了。油鍋冒煙時,油溫往往已經達到200℃以上,此時才把菜下鍋的話,產生的致癌物會增加患癌癥風險。
此外,蔬菜中的很多營養素也被破壞了,包括脂溶性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脂肪酸。在烹飪過程中,最好是熱鍋冷油,油在高溫狀態下產生的反式脂肪酸對人體是有害的。
很多人不舍得倒掉炸過的油,還會用來高溫炒菜或油炸。食物油最好只用一次,在控制好油溫的情況下,最多2~3次。
使用多次用過的油,里面會有殘留致癌物,主要是苯并芘,還有些醛類、雜環化合物等。在食用油的選擇方面,盡量少用動物性油脂,選用植物油。
此外,在轉基因食物還沒足夠證據證明無害情況下,推薦選用非轉基因植物油。從加工工藝上,優先選擇物理壓榨方法生產的油,少用化學浸出法生產的油。
處理方法
4大招用起來,盡量減低患癌可能!
炸丸子、炸魚、煎牛排等,煎炸這類食物時,肉類的蛋白質經過高溫可產生致癌物。
要想減少致癌物產生,可在原料外裹一層厚度適中的面糊(可用淀粉、蛋清混合)再下油鍋煎炸。面糊可起到隔離作用,不讓肉類直接在高溫的油里加熱,最大程度減少這兩種致癌物產生。
在烹飪過程減少致癌因素,還要盡量保存食物中的維生素C,達到這個一舉兩得的目的,應該怎么做呢?
建議您在炒菜時,多加點醋,因為醋可避免蔬菜中維生素C丟失,而維生素C可阻斷亞硝基化合物(一種可導致消化道癌癥的物質)的形成。另外,減少食物中維生素C丟失,最好別倒掉炒菜時的菜汁。
做菜時,食材里的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會損失到湯中。而芡汁就像是一件“保護衣”,能更多地保留維生素C。
通常勾芡要掌握好時間,應在菜肴九成熟時進行。過早會使芡汁發焦;過遲則使菜受熱時間長,容易失去脆嫩的口味。
蒜泥中的硫化物和大蒜素有很好的抗癌抗氧化作用,但是不耐高溫,所以出鍋前放才有效果。
想不到吧!這些表面節約的笑習慣卻會釀大禍!趕緊轉起來!給家里做飯的人提個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