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這5大超實用的設計要點,你也能打造出“有溫度的家”
費勁心血買房、租房,等到開始裝修、改造才發現需要做的功課不亞于上學時的備考。
空間怎么布局更合理?全屋定制都要避什么樣的坑?風格怎樣選?是裝千篇一律的北歐風、黑白灰,還是緊跟流行打造成“網紅款”奶油風?……
屋主抓胃家,開放式廚房和收納,物件擺放一目了然
其實,沒那么難!多看一些優秀的裝修案例,在充分了解自己及家人的居住需求后,通過一些巧妙的裝修技巧,就能打造出理想的家。
為了幫助更多有裝修需求的屋主打造出有溫度的家,特別精選了國內17個充滿居住智慧的家裝案例,它們均是有溫度、有細節、可借鑒、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居住榜樣。
在詳細了解每一位屋主對家的期待和想法后,從空間布局、收納設計到軟裝搭配、材料清單,以及細節巧思等方面進行剖析,編著了這本《有溫度的家 適合國人的裝修設計靈感》。
1
化繁為簡:
開放式布局是關鍵
Turn into a simplified
開闊的LDK空間不受限制,可以充分引入自然光,改善通風,當然也能令人放松身心。最常見的做法是拆除客廳、餐廳和廚房之間的隔墻,甚至書房多余的隔墻,重新編排生活功能,增強空間中的流動性,促進家人之間的互動。
改造前戶型圖
改造后戶型圖
屋主貓熊的家,原始戶型是一個兩居室,隔間很多,于是她打通客廳、廚房和餐廳,讓公共空間徹底開放,采光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改造后家里幾乎沒有隔墻和門。
矮墻用作電視背景墻,隔開客廳和廚房
將電視背景墻后面的空間做成水吧,增加2m長的操作臺面
將原餐廳的位置改造為工作區,新增的墻體可以作為工作區和玄關的隔斷
屋主抓胃的家,除臥室和衛生間以外,全是客廳。小大建筑事務所的設計師打通客餐廚空間,連出了一個面積達到40㎡的大客廳,起居、辦公、娛樂,一家人能整天待在一起。
改造后戶型圖
打通所有隔墻,做40㎡大客廳,起居、辦公、娛樂都待在一起
臨窗定制10m長懸空桌板,作為工作學習區
占據住宅中心的開放式大廚房,可供一家人自如使用
2
化零為整:
無處不在的收納巧思
Tturn parts into the whole
收納設計的重要性不必多說,屬于裝修的底層邏輯。除了定制全屋家具外,屋主們不放棄任何零碎、雞肋的空間,通過智慧與設計巧思,將它們規劃為實用的收納空間,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每1㎡。
一起來看看屋主就是6和楚門的家吧!屋主就是6的家有把灰塵完全隔絕在外的玄關,從進門開始,置物、換鞋、消毒、洗衣、干衣,一氣呵成。
玄關改造前后對比圖
重新布局后,玄關成為“凈身入戶”的第一道防線
入戶門旁收納出行必備小物件,門后掛桿上懸掛著回家換下的鞋子
柜子內嵌洞洞板,輕松收納家務工具
雞肋的轉角也充分利用起來,因位置較深,用來放換季鞋
屋主楚門的家只有72㎡,她擁有半小時之內就能收拾好的家。為了把小戶型利用到極致,家具全部定制,每個物品都有自己的歸屬地。
從平面圖可以看出,玄關、客廳、臥室、兒童房做滿了定制柜
客廳電視柜通高到頂,采用淺色豎線條、亞光烤漆門板降低視覺壓力
電視柜最右側柜體為家務柜,放置臟衣籃和吸塵器
主臥,床對面做了整墻書架(厚度為4cm),藏得下夫妻倆的大量書籍
3
一室多用:
追求高效使用的多功能空間
Multi -purpose
新冠肺炎疫情這三年,改變了很多。居家辦公不再是一種風尚,而成為很多人的日常狀態。一室多用、宅家工作、職住一體,越來越多屋主開始不斷在向內嘗試,在居家生活和工作效率之間尋求平衡。
疫情不僅讓我們關注健康,懂得免疫力的重要性;更教會了我們去靈活多變,不斷去適應新方式,打破空間的限制,自在生活。
“鹽系”屋主李小祺的家,或許能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發。開放的客廳為這個家保留了無限的可能性,不放固定家具,沙發也可以根據后期需求自由移動。
打破客餐廳和書房的界限,不放固定家具,布局靈活
書房開半墻,墻后是可供2人同時辦公的書桌
丹麥中古風模塊化書架,顏色為經典的柚木色,搭配雜志、裝飾品,非常時髦
漫畫家友理的家是職住一體式的,客廳是極度舒適的工作區,也是生活和工作融合的理想之地。近五千本的藏書和各式各樣的手辦都展示在收納柜中,她說這樣能感受到陪伴的幸福感。
工作區和休閑區遙相呼應
被書籍和手辦包圍,一半是工作,一半是休閑
客廳是工作區,也是家庭圖書館,擺放著友理從日本背回來的原版漫畫書
工作區對面的休閑區,手辦柜使用透亮的玻璃柜門
還有屋主紙飛機“工作室化”的家,因為家人都沒有看電視的習慣,她便用一張3.7m的大長桌,將家人聚攏在一起。
工作區也是一家人的日常活動區,坐三個人都沒問題
4
返璞歸真:
善用原木家具,營造溫馨氛圍
Back to Basics
想讓家變得有溫度,充滿生機,視覺上自然少不了原木家具。不論是原木定制家具還是成品原木家具,通過屋主和設計師的巧妙搭配,讓在家的日子,都是“度假”的好日子。
屋主餅妹的家就是用原木打造的自然風之家。從客廳、餐廳到臥室、書房,都能感受到清新舒適的原木風,加之窗外就是樹和水,風景獨好,在家就能享受度假的放松愜意。
客廳飄窗足夠大,變成了一個可以喝茶、看風景的靈活空間
餐桌為原木材質,搭配不同款式的餐椅,讓用餐空間更加活潑
用實木定制家具填滿客廳,儲物柜上的裝飾品可隨時更換
主臥床頭空無一物,原木家具搭配大白墻,十分耐看
下圖是屋主白蛋的家,原本老舊的二手房裝修之后,全屋是原木色調,空氣中彌漫著溫馨的氛圍,讓人全身心放松下來。
午后,柔和的光透過木質百葉窗進入室內,照亮花池、地板
利用層架打造U 形廚房
再在來看看屋主Yimo家,她在客廳做出趣味小屋造型,既是送給女兒小泡泡的禮物,也是小泡泡就喜歡的角落。
客廳設計得十分簡潔,茶幾干脆用孩子的游戲桌代替
原木色移門可以往中間移動遮住電視機,露出兩邊的書柜
旁邊手辦區域做了玻璃柜門和燈帶,有效防塵、防破壞
5
那么,什么是有溫度的家?
What is a warm home?
是不談風格,不比面積、造價,能真正打動人心的是人屋合一的氣質,是居住者每天用心生活的痕跡,是涓涓細流的日常中飽含溫情的愛;是在家居空間中融入個人風格,努力把家刻上自己的烙印。
千人千面,有溫度的家可以有N多種可能。喜歡花草、自然,就把陽光、綠植引入室內,正如婚紗設計師蘭奕浪漫復古的家。除了美,蘭奕的家亦和自己的生活習慣高度吻合。
客餐廳一體,9扇大窗引入陽光和綠意
陽光制造的美好光影,安靜地灑落在沙發上
設計師小鄭和大夢居住在南京,家如其人,風格也自成一派。他們不跟隨流行,只設計“寫著自己名字”的家。
打破常規,客廳將休閑區和工作區結合起來
因工作需要,完整的墻面給了雙人工作區,沙發居中擺放
還有屋主短波臺充滿文藝風的家,每一處都貼上了自己的標簽,大到沙發、餐桌,小至裝飾畫、杯子,都有意義。家是充滿“小心機”的博物館。
客廳是家庭的核心區,吃飯、聊天、發呆,都發生在這里
從舊物市場淘來的老玻璃罐和獵豹造型的灑水壺
鏡子反射出不同的風景 平衡掛飾隨風舞動
屋主餅妹收集了很多木質裝飾品,因為和居室原木風統一,混搭起來也很好看,而且每次都有新鮮的感覺。
換常新的心頭好裝飾
寫到這里,我也對“有溫度的家”有了更新的認識,以上5點設計手法的確很關鍵,但更重要的是設計對生活本身、對居住者需求的關注和尊重。
(文章來源 鳳凰空間,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