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主W&E是一對在互聯網大廠工作的情侶,2020年9月,兩人第一次在上海擁有了自己的小窩。
雖然只有46㎡,但他們心里憋著一股勁,房子小,但生活質量絲毫不能馬虎。問起最大的需求,他們總結了一句話:“我們希望,房間通透能夠感受光陰和四季,空間不設阻隔能夠關注到彼此。”
房屋信息
原始戶型為“一室半“結構,帶有一個北向露臺和一個很迷你的南向封閉陽臺。由于客廳面寬窄、采光差,上任屋主拆除了廚房的墻體,形成了餐廚一體的開放式廚房,但無論就餐還是客廳起居都非常局促:
改造前
1、雖為開放式布局,但就餐及客廳起居非常局促;
2、臥室面積較大,但儲物空間不足,規劃不合理;
3、南北不夠通透,室內較為昏暗。
為了徹底改變空間的局促,設計師來了場“乾坤大挪移”:
改造后
改造重點:
1、將起居、餐廳、工作區蔓延至原臥室區域,提高空間利用率;
2、臥室擴至南向陽臺,利用地臺、柜體等增加儲物;
3、衛生間三分離,洗臉、洗澡、上廁所互不影響;
4、露臺部分區域改為陽光房,滿足洗晾衣、養貓等需求;
這一番操作過后,原本不到 8㎡ 的起居室面積,直接擴充到了 19㎡,日常活動的空間范圍得到了大大擴充。
而特意營造的三個拱門,仿佛是空間的三個“蟲洞”,將被墻體隔開的起居區域聯系在一起,完美承接了音樂、閱讀、工作 3 種不同的生活狀態。
.01
從衛生間偷玄關,
客廳兼容3大功能!
原始玄關空間非常局限且狹長,設計師將衛生間墻體平移,借了40cm,打造出一個玄關柜。
設計師認為,這個動作除了實現玄關物品收納之外,更有意義的是,一幅畫、一支香所營造出的“回家了”的感覺。
進門往右看,就是新改造出的陽光房和大露臺。一面全身鏡方便出門前整理衣物,旁邊的掛鉤用來放置包包、雨傘等隨身物品。
除此之外,陽光房也充當著洗衣房和晾曬區的作用,洗衣機旁邊是貓砂盤,貓貓經常在這里玩耍、睡覺。
再從玄關往左看,一眼就能望到遠處的障子門,溫柔的暖光透出來,穿過拱門照進整個房間。
雜物間是小戶型設計中常常被忽視的地方,但其實非常有必要。設計師在客廳一側的柜體空位中,巧妙地“擠”出了一間雜物間,行李箱、清潔用品等生活必需的各色雜物都妥當地收拾在內。
進入客廳,就會發現雜物間的“墻體”,其實是一組書架的背板。
屋主日常一直保持著讀書的習慣,得益于拐角處絕佳的空間,便新建了一組半開放式的書架。無論傍晚還是周末,坐在沙發上隨手拿起一本書閱讀,愜意又舒適。
書架本身除了收納之外,也為客廳營造出了一個隨生活變化的豐富視覺界面,滿滿的充實感。
放眼整個空間,亮色、深色相輔相成,深紅色絨面沙發增強了空間的厚實感,上方的裝飾畫打破了暖灰色乳膠漆墻面的單調感,白橡木飾面書架和地面的啞光漆面白橡木大板,又帶來了一絲溫馨和自然。
如果偶爾有朋友來留宿,客廳還能提供一個隱藏功能:把簾子拉上,這里就是一間臨時的臥室。
客廳的另一側,則通過不同的拱門,通向生活的不同場景。考慮到原始門洞相對硬朗,設計師想到用“拱門”造型來相互串聯,使空間視覺得以延伸,互通但又獨立。
左側拱門,通向了一個閱讀角。這里是屋主最喜歡的地方,原本是個雞肋的小陽臺,無法承載太多功能,索性打造成了一個迷你閱讀角,小到只能容納一個人,卻給人一種溫暖安全的歸屬感。
這是屋主發來的一張溫馨的圣誕布置照片。設計師在右側墻面上開了一個圓形景窗,讓閱讀角和餐廳區互動起來,即便身處兩個不同的空間,視線和眼神依然能透過圓窗彼此交流。
.02
門洞救了餐廚,
吃飯、工作、玩音樂全搞定!
廚房和小客廳相連,結合屋主的料理特點,依然采用了開放式格局。
分隔兩個空間的半墻,設置成了高低兩層臺面,既充當了電視的背景墻,同時也提供了額外的置物空間。
盡管空間不足5㎡,設計師依然巧妙地規劃出U型操作臺,冰箱側面還預留了分類垃圾桶的空間。
一改之前雜亂的臺面布局,現在“取-置-切-洗-炒”的動線十分流暢,節省做飯時間,也方便餐后清理。
灶臺是屋主海淘的日式灶烤一體灶臺,下面是燃氣小烤箱,可以封邊做一些烤面包、烤雞翅之類的烹飪。
灶臺旁邊的壁龕是為了隱藏水管而作的處理,壁龕外用長虹玻璃做遮擋,通過磁吸反彈器打開。
地面采用了灶臺同款的花磚,搭配臟粉色的柜門,讓廚房漫射出溫柔的氣質。室外是晴是雨,都能在這里化作熱氣騰騰。
在保證結構安全的情況下,設計師在餐廳與廚房之間,增加了一個拱形門洞。
從餐廳這邊看過去,兩個門洞一個通向廚房,另一個通向客廳,客餐廚之間形成了一條洄游動線。
這種不回頭的空間使用方式,大大延展了原本不足的起居空間,讓生活和空氣一樣,自然地流動起來。
餐桌和餐椅采用了柚木面的材質,這里可以同時兼顧用餐、看書多種功能,通過景窗望向閱讀角,整個畫面猶如家居雜志一般,令人羨慕的小資生活畫面應運而生。
墻面的VITSOE606置物架上,放滿了屋主在各地旅行時收集來的紀念品和裝飾畫,十分有意義。
下方還搭配了一張辦公桌,開辟出周末在家辦公的空間,也是屋主休閑時拼樂高的好地方。
辦公桌對面,是一個柚木面的置物柜,與餐桌形成了視覺統一。
因為屋主兩個人都是忠實的音樂愛好者,這里被打造成了一個音樂區,兩人經常在這里聽著黑膠唱片,享受宅家的幸福時光。
.03
陽臺變臥室,
障子門采光無憂!
餐廳的盡頭,是通往臥室的障子門。由于南向的窗是餐廳唯一的日然光源,因此設計師選擇了溫暖柔和的和紙障子門。
無論關閉或開啟,光線都可以滲透到起居的空間里來。經過和紙的過濾,光線變得柔軟溫暖,即使是陰冷的雨天,屋子里也有溫暖的基調。
障子門打開,原本的陽臺變成了就寢的床榻和衣物收納的空間,在南向采光的加持下,房間通透感十足。
如果你還沒弄明白“同樣一間大臥室,怎么'憑空’多出個餐廳的”,看看下面這組對比圖,應該就更清楚了:
整面的通頂柜,承擔了屋主兩人衣物的收納,由于床兩側的通道空間較小,衣柜門采用了兩兩折疊的形式,確保和床墊不沖突。
為了削弱墻垛的存在感,設計師在床頭兩側設計了和墻垛同寬的抽屜柜,將墻垛巧妙隱藏。
窗臺被直接當作了床頭柜,整體感很強,隨手置物也很方便。
.04
衛生間三分離,
采光、收納沒在怕!
為了方便清潔,屋主特別要求要將馬桶間和淋浴間分開,于是設計師將衛生間設計成了三分離。
考慮到獨立出來的馬桶間沒有采光窗,較為封閉、昏暗,臨近淋浴間的一側墻體使用了玻璃磚,光線得以滲透進來的同時,又擁有較為開闊的視野。
壁掛智能馬桶預留了進水和電源,不僅消除了衛生死角,墻面還收獲了柜體和壁龕收納。
淋浴間保留了通風換氣的小窗,并利用窗下做了置物臺,方便放置洗浴用品。
花灑背墻鋪貼了與馬桶間同樣材質的木紋磚,提供接近木材的顏色和質感,又方便在有水環境下打理。
洗漱區采用了定制的人造石壁掛洗臉池,為彌補收納不足,下面安排了一個收納推車,靈活又方便。
(文章來源:筑客HOME,如有問題請及時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