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東戶數的變化情況一直是投資者研判上市公司是否值得投資的重要依據之一,通常情況而言,股東戶數出現減少,意味資金持股籌碼趨于集中;反之,股東戶數增加則表現為主力資金開始撤離。在近期大幅震蕩市場中,隨著多家公司陸續發布最新股東戶數情況,持股籌碼明顯趨于集中的公司開始獲得更多的投資人關注。
上市公司公告提前“劇透”股東戶數變化
據數據統計,截至6月23日,滬深兩市共有302家A股公司在6月份以來以公告方式公布了最新的股東戶數變動情況,剔除二季度后上市沒有可比性的永和智控和期間發生過股本變動的公司,目前有129家公司6月以來股東戶數相比一季度末出現減少,另外,有73家公司6月份以來的股東戶數相比一季度末出現增多。“一般來說,籌碼越集中,代表散戶比例越少,主力資金拉升的意愿越強,后市出現上漲的概率也越大,反之亦然。”《紅周刊》特約作者翁開松對記者表示。
就目前公布最新股東變化情況的公司來看,有40家公司持股籌碼出現10%以上的縮緊;13家公司股東戶數減少幅度超過20%;4家公司股東戶數縮減超過了30%。景嘉微、堅朗五金6月份以來股東下降幅度最快,分別較一季度末減少了57.8%和51.48%的。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剛上市的新股持股籌碼變動參考性相對有限,畢竟首發上市初期,中簽的原因導致戶均持股數較低,上市后隨著中簽戶的大量賣出,籌碼往往會被快速集中。在老公司中,*ST山水、雪人股份2家公司的籌碼縮緊相對最為明顯,股東戶數均相比一季度末出現30%以上的減少。
除了6月份以來公布股東戶數變化的公司,統計數據還顯示,4月份以來,不乏一些公司連續多次及時地公布了最新股東變化情況,如永利股份、盛達礦業、*ST山水、雙匯發展等44家公司,在4、5、6月份股東戶數不斷減少,持股籌碼不斷趨于集中。而觀察此類公司近期的市場表現,剔除目前尚處停牌期的10家公司,齊心集團、盛達礦業等25家公司的股價在6月份實現了上漲,占比高達73.5%.
不過,籌碼集中度的增減只是利好或利空股價上漲的因素之一,并非決定股價漲跌的惟一因素。因此,對于籌碼持續集中的公司,翁開松認為,“股東戶數的變化具有一定的滯后性,普通投資者在投資中不能完全按照股東戶數的增減來進行投資判斷,仍需要結合其他多重因素,如題材屬性、估值水平等綜合考慮”。
新興產業、傳統產業長短線分類布局
今年二季度,市場整體處于相對低位,這為主力資金獲得便宜籌碼提供了良機。因此,伴隨著籌碼集中度的提升,這些籌碼持續集中的公司有相對更大機會在三季度出現較好的走勢。QFII投資部經理周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示,在個股籌碼趨于集中的同時,需要觀察公司是否真的有機構吸籌,同時還要結合基本面成長性樂觀與否和是否符合當前的市場熱點,如果多項利好因素能夠同時“保駕護航”,則未來股價獲得充分表現的可能性更大。記者發現,根據已公布的交易所數據看,目前盛達礦業、廈門港務均在二季度以來獲得了部分機構的認可,被不同程度地買入。
另外,從行業屬性觀察目前股東戶數持續縮減的公司,申萬28個一級行業中被涉及的有19個。從涉及公司較多的行業看,既有電氣設備、汽車、通信、醫藥生物等成長前景較好的板塊,也不乏房地產、有色金屬等周期性板塊。對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分析,在存量資金主導的市場中,風險要素往往被機構資金放在第一位,出于安全考慮,機構往往將少量資金放在小盤股上博取差價,而大部分資金仍標配在政策主導性板塊,如金融、國企改革股,供給側改革引導下的鋼鐵、煤炭等低估值板塊,另外,傳統意義上的具有防御特性的大消費板塊的白酒、醫藥等也獲得外來資金如QFII們的關注,而這從近年來QFII的持倉變化可見一斑。與此同時,考慮到目前傳統周期板塊經歷經濟低迷的影響,估值水平已經下滑到歷史底部,從長期價值投資角度而言,很多個股已存在很好的建倉點。“當然,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如注重短線題材效應的仍以小盤科技股為主,如注重長線價值投資的,則可以考慮一下低估值周期股,這類公司一旦在經濟出現企穩或行業出現上漲契機時,將會有明顯收益。”
而除了已經公布二季度籌碼趨于集中的公司外,從近期機構調研的熱情程度看,熱門行業仍是機構調研的重點方向,如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無人駕駛、OLED、虛擬現實等領域。身為QFII專業人士,周胤長期以來就十分看好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從市場表現來看,近來無論是股價表現還是機構的參與熱情,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市公司被機構關注度是最高的。6月份以來,易事特、湘潭電化、合康變頻、科士達、欣旺達等10余家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公司獲得了不同機構的調研圍觀。其中,鋰電池概念股湘潭電化是一家電解二氧化錳行業的企業,調研機構比較關注公司在新能源電池材料業務領域的規劃;而在充電樁概念股合康變頻的調研中,機構提問最多的則是關于公司充電樁的運營、銷售及發展規劃等。二級市場上,湘潭電化自5月中旬開始觸底反彈,截至6月23日,股價的累計漲幅已實現38.34%。合康變頻的表現則更為強勢,始自3月中旬的上漲,股價至今已接近翻倍,甚至已經超過了去年6月大跌前的水平。盡管此類板塊中多數個股尚未公布一季度后最新的股東變化動向,但從機構關注的熱情程度不難推測,在正式中報公布后,該類公司籌碼持續集中的概率很大。
(責任編輯:DF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