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口碑炸裂,制作精良的網劇,一部裸播卻在豆瓣有近10萬人評價,評分高達8.6的網劇,一句“再也沒有比長安城更偉大的城市了”,聽得人心潮澎湃的網劇,讓我迅速入了《長安十二時辰》的坑。
開場的長鏡頭高度還原了長安的市井煙火和盛世風韻,一鏡到底將天寶年間的長安展現的淋漓盡致。繁華盛世,四方朝,安居樂業,千邦朝貢。朱閣里低吟淺唱的歌伎、街道上布置花燈的差人、巷尾處吆喝叫賣的商販、城樓中宣布開市的官員,從世俗瑣碎到禮儀習慣,每個細節都考究到位,堪稱教科書級的網劇。
1
城市的格局和買房區域的選擇
強叔不擅長給你扯反恐、黨爭,更無力去解析懸疑刺激劇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更愿意來嘮嘮長安和地產那些事兒。
當我拿到長安堪輿圖的時候,深深地被長安這個城市的格局所吸引,唐代的108坊結構,其實承自隋朝,唐王朝對長安城進行了多方補葺與修整,使城市布局更趨合理化。
下面上長安堪輿圖,自己看看就成,別泄露給狼衛。
千百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
就如同現在城市中有富人聚集區與城中村一樣,那時候也有。用八個字總結來說就是:南虛北實,東貴西富。
南虛北實:皇城在北,故而實,南部偏遠,因此人口稀疏。
東貴西富:其中東北部靠近皇城,會有高官顯貴居住于此,因此有東貴之稱。西邊是商業聚集區,故多富人。
長安城房價按高低貴賤來排序的話,該怎么排呢?
皇城四周>東市>西市>南部。
長安是坊市制,買賣東西的地方叫市,居住的地方叫坊。
西市售賣的商品,大多是衣、燭、餅、藥等日常生活品,比較適合大眾平民。西市周圍的坊大多是平民住宅。
東市由于靠近三大內(西內太極宮、東內大明宮、南內興慶宮),因此周圍坊里多是達官顯貴的府邸。
我們追求的買房黃金定律:地段,地段,還是地段,永遠是購房最有話語權的一個準則,同時判斷社區生活環境,周圍生活環境,未來區域價值以及溢價空間如何,更是購房過程中不可忽視的細節與重點。
那么,目前鄭州的格局又是什么?
其實在鄭州住哪里都一樣,不同的區域不同的生活方式,哪里適合自己,哪里住著舒服就住哪里。
東富:主要指鄭東新區,作為國家新城集聚了鄭州早期的權貴,所以房價也是一騎絕塵。綠城百合、溫哥華山莊等小區基本代表了房價的天花板,再加上現在北龍湖的加持,新貴土豪更是支撐了東富的標簽,再往東綠博、白沙之類不在此范疇。
西窮:主要指中原區,雖然目前還有市府,但是城市改造推進之后,大量上個世紀遺留的家屬院給人的印象依然是破舊和落后。
南臟:主要指二七和管城,但是現在也適用于南龍湖,各種物流園區,各種往來的貨車卡車,整體居住品質被貼上臟亂的標簽。
北亂:主要指金水區、惠濟區城改之前都市村莊的亂,在小香港里鄭漂,魚龍混雜、管理混亂,在城改之后,現在整體形象更趨于宜居的形態,目前的整體居住品質和房價都高于西區和南區。
那么鄙視鏈基本就是:東區>北區>西區>南區,至于港區、經開、高新不再一一扯了,不然你給我碟花生米,我給你嘮一天可好。
2
限購+限售+全款買房+房產稅
3
限購/限售
朝廷規定,普通人家每3口人給一畝宅基地,“賤民”之家每5口人一畝,如果多占,“一畝笞十”,就是每超過一畝打10大板。
無論你在哪個城市,在你要賣房的時候,首先要問你的親戚們買不買,如果親戚不買,其次去問街坊鄰居買不買,街坊鄰居不買,最后你才能把房子賣給別人。如果不按照這樣的規定來就是觸犯法律,要治罪,“先已親鄰買賣”,即鄰居和族人有優先受讓權。
限購令、限售令極大地增加了房地產交易的難度,從而減少了住房的二次交易,哄抬房價的概率降低,房價也就穩了。
全款買房
古代社會也不像今天可以貸款,也就是說你要買房,必須攢夠全款,對于普通人確實不易,哪像現在,有個三成首付就可以買了,家里沒有磕頭機都不怕。
房產稅
在唐朝時的“房產稅”應該叫“間架稅”,按照《資治通鑒》的解釋,所謂“間架”是指“每屋兩架為間”,也就是并列的兩個屋架之間的空間稱為一間房,就以此為標準收稅。
豪華一些的所謂“上屋”每間收2000錢,一般化的房子也就是所謂“中屋”每間收1000錢,差一些的房子也就是所謂“下屋”每間收500錢。
可惜的是房產稅剛施行幾個月,長安城外發生了一次XXXX(此處省略300字,詳情自己查吧),事件過后,唐德宗立刻下詔廢除房產稅。
如今,鄭州房價被摁住了3年未曾有大的波動,除了市場經濟自身的調整之外,政府的統一調控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建立長效穩定的房地產市場機制,房價一味上漲和一味下跌,從古到今,都是不符合社會需求的,房住不炒才是底線。所以,大家也應該明白,合適的購房時機是什么時候了。
3
長安房價有多高?
長安城的房價高到中下級官員很難承受,就連不少宰相在長安都沒自己的房子住。
史書記載,唐朝官方專門為在京工作居住的官員建有宿舍。很多官員就住在長安城中旅館酒店之中。大詩人李白就特別喜歡整天泡在長安異域風格的酒店里,留下了“揮鞭且就胡姬飲”的名句。這些長漂的終極夢想就是在長安能有套房子。
長安十二時辰的元載,娶到大唐名將的女兒一步登天,但是因家里沒房,只能住在岳父家里,落魄老男人,寄居在門庭顯赫的妻家,處境確實很難受。
寫下一首詩:
年來誰不厭龍鐘,雖在侯門似不容,
看取海山寒翠樹,苦遭霜霰到秦封。
不過還好有岳父王忠嗣這個靠山,加上元載善于鉆營,揣摩上意,很快平步青云,變成了大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
元載發達以后做了什么?當然是買房,南城一座,北城一座,規模宏大,正常收入肯定是買不起滴,當然大唐第一貪官也不是浪得虛名,買官賣官,大肆斂財。最終皇帝龍顏大怒,滿門抄斬!
唐朝名相姚崇把房子買在偏遠地帶,以至于為了方便上班的姚崇還得在城里包了個旅館房間。
唐朝名相褚遂良也買不起房子,就利用權力以極低的價格強買了自己屬下在長安的房產,結果引起唐高宗的不適,為褚遂良后來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白居易年輕時來到長安,拜訪另一位成名詩人顧況。顧況開玩笑說:“長安物價太高了,居住起來不容易啊!”果不其然,二十多年后白居易果然在詩中感嘆:“游宦京都二十春,貧中無處可安貧。長羨蝸牛猶有舍,不如碩鼠解藏身。且求容立錐頭地,免似漂流木偶人。”意思是說,自己北漂打拼這么多年還沒立錐之地,居然連蝸牛、老鼠都不如!
韓愈49歲,任太子右庶子(正四品下),身居要職的國家隊成員,終于在靖安坊買了房。他在《示兒》里寫:“始我來京師,止攜一束書。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廬”。意思就是“我當年來長安的時候,身上只帶了一捆書。辛苦工作了三十年,才擁有了這個房子。”
自古以來買房皆不易,在對的時間買房,真的很重要,不要空留嘆息。
4
結語
倉廩實而知禮節,安居樂業,安土重遷,都是建立在擁有自己的房產,田產,地產基礎之上,有了穩固的后方,才有了穩定的生活和為未來謀劃的決心,無論是在大都市買房,還是退居二線買房,對于房子的執著,中國人的想法與看法,從未改變。
長安十二時辰,奉獻的盡是大唐的繁華,背后對于房產,深沉的一面,還是回歸正史和現實。不禁感嘆一句,買房不易。
廢話說完了,下面說一點正事。
強烈安利《長安十二時辰》這部良心劇,從本周開始,周一、周四各更新3集,爽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