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是身體健康的一把保護傘,隨著年齡增長,患某些疾病的風險也逐漸增加。多數疾病早期沒有明顯癥狀,但后果卻很嚴重。
體檢能及時發現潛藏的疾病,不過復雜的疾病普通體檢無能為力,還需進一步做其他檢查。可是,若想把整套體檢項目全部做下來,少則上千,多則上萬。
其實只要體檢做以下6項就夠了,沒必要花冤枉錢。
體檢做哪幾項就行?
血常規檢查
01
血常規是最普通的檢查項目之一,能判斷是否患有血液系統疾病。主要通過白細胞和紅細胞,還有血小板數值以及形態變化來判斷疾病。
內分泌六項
02
通過做內分泌系統檢查能大致了解身體健康情況,主要是檢查糖化血紅蛋白、血糖和骨密度。正常情況下,血糖濃度在80~120毫克,若超標或太少還需做進一步檢查。
心電圖檢查
03
通常檢查心血管系統時需做心電圖,能評估心臟健康與否。若總出現不明原因頭痛頭暈和胸口悶痛,需去醫院做心電圖檢查。
做此檢查能進一步了解心血管系統,預防多種心肌病。
胸部CT、肺功能
04
呼吸系統是體檢的必備項目之一,做胸片以及肺部CT能了解肺功能是否正常,肺部有沒有發生病變,尤其是經常吸煙和呆在高污染環境中的人。
尿常規檢查
05
通過檢查腎臟以及尿常規,能大致評估泌尿系統健康情況。尤其是中老年人應增加做尿常規檢查頻率,依據尿液成分分析,檢查腎臟的健康狀況。若發現異常,則需要進一步做病理檢查、影像學檢查等。
胃腸鏡、肝功能
06
做普通體檢時不能忽略消化系統檢查,通常需要做胃腸鏡、腹部超聲以及肝功能檢查,能評估消化系統健康情況。
胃鏡檢查能直接觀察到被檢查部位的真實情況,更可通過對可疑病變部位進行病理活檢及細胞學檢查,以進一步明確診斷。
肝功能檢查是通過各種生化試驗方法檢測與肝臟功能代謝有關的各項指標、以反映肝臟功能基本狀況的檢查。它也是診斷肝膽系統疾病的一種輔助手段。
應多長時間體檢一次?
青壯年
01
健康的青壯年每1~2年檢查一次即可,重點檢查心臟、肺部、肝膽和胃部,還有血壓。體質差,特別是有腫瘤、高血壓和精神病遺傳疾病家族史的人每年做一次體檢。
兒童
02
兒童出生6個月內一個月查一次體重、身高和頭圍;6個月到一歲的嬰幼兒每兩個月查一次;一歲到兩歲的兒童每三個月查一次。
兩歲到三歲的兒童每半年查一次。每年需做一次血常規、血鉛和微量元素檢查。
中老年人
03
中老年人是疾病高危人群,因此應縮短檢查間隔時間。尤其是60歲后每3~4個月體檢一次,每次都要檢查血常規、尿常規、糞便常規、心電圖以及血壓等。
伴有身體肥胖、高血壓和冠心病病史的中老年人每三個月檢測一次尿糖和血糖。已婚女性一年檢查一次乳腺和子宮,能及時發現早期的乳腺癌和宮頸癌。
溫馨提示~
普通體檢前3~5天注意飲食清淡,不要吃含血性的食物如豬血和豬肝等;檢查前一天晚上24點后不能吃任何食物。
體檢前一天不能喝酒,避免吃高脂肪和高膽固醇食物。女性體檢避開月經期,體檢當天應選擇方便穿脫的鞋子、襪子和衣服,不能佩戴任何首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