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代同堂4口人
各不相同的生活需求下
到底需要多大的居住空間?
本案設計師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
59㎡足夠了!能住下,還能住的好!
平面圖
原始平面圖
原先的戶型勝在周正,要說59㎡的面積放在上海,也算還好,就是:
1、“一字形”長條狀戶型,面寬超長,采光較差;
2、入戶玄關區直對衛生間,且面積狹小;
3、主臥與客廳直接相連,沒什么私密性可言;
4、衛生間面積有限,缺少淋浴室。
設計平面圖
改造后的平面:
1、在入口處設置半遮擋的隔斷,劃分出玄關區;
2、將客廳、廚房等公區,放在中間,主臥和兒童房分設計在兩邊,明確公私分區,也給彼此更多私密空間;
3、主臥與客廳之間,設置移動書柜作為隔斷;
4、將兒童房部分面積納入衛生間,作為淋浴室,實現干濕分離。
改造后的空間,同時滿足了:
長期居家辦公的男主人,
愛看書、愛運動的女主人,
即將成為一名小學生的喜歡畫畫、古琴的女兒,
和工作日照顧孫女起居的外婆,
3代同堂4口人的日常與歡笑。
玄關
半扇洞洞板加上木格柵墻,
輕輕松,劃分出入戶玄關區。
不僅方便收納進門后換下的衣物,
還能向「一覽無余」的尷尬say goodbye~
一秒無塵入戶,舒適度極高!
洞洞板背后,抽拉式墻體鞋柜側靠,
整面墻的穿衣鏡對門而立,
視覺上擴大了空間感的同時,
還很實用。
客廳
客廳是全家人使用頻率最高的區域,
也是整個居室的“精氣神”所在。
在小戶型里充分留白,也是一種勇氣。
充足的活動區,最大限度地讓不多的公共空間,
盡量滿足了每個家人的期望。
通體的電視背景墻,真正做到了“空無一物”,
超大容量,將收納、展示通通納入其中。
原木與白色,也將溫馨的基調平衡地恰到好處。
留白的區域就供業主自由發揮了,
小孩子可以在這里奔跑、歡鬧;
女主人選擇做做室內瑜伽,
或是捧起一本書讀起來,
一家四口在此盡享天倫之樂。
主臥
與客廳相連的主臥,是整個設計的難點之一,
既要滿足主人空間的私密性,
又要將南陽臺的自然采光引入客廳。
于是,設計師通過一套定制的移動書柜,
來解決臥室私密,和客廳采光的雙重問題!
書柜一側搭配可推拉隔板,
既保證了白天采光的最大化,
也解決了夜晚臥室的隱秘性問題。
電動霧化玻璃門
同時配備的電動霧化玻璃門,
避免了整面實體柜可能造成的封閉、壓抑感。
也不用擔心私密性與采光問題。
書柜墻不僅劃分出了公私區域,
也讓女主人的200多本藏書有了“容身之地”。
整面墻的白色衣柜是另一個“大肚怪”,
保證了居室,長期維持極簡干凈的可能,
同時也給空間的明亮感,帶來了加持。
白色、原木色與暖咖色的相互配合,
使空間呈現出優雅、內斂的氣質。
配合床頭燈,氤氳出的暖黃光暈,
讓人不由地,卸下一身疲憊~
將“全屋的希望”之南陽臺,并入主臥之中,
兩側分別留給男女主人。
一側,布置了女主人的梳妝臺,
充足的光線使妝容都變得更加精致了起來~
另一側,則供男業主長期居家辦公使用,
原木色的懸空書桌,輕盈不顯擁堵,
搭配符合人體工學的辦公椅,
讓辦公,也成為一種享受。
兒童房
平時外婆住家幫忙照看小孩,
不大的兒童房,必須滿足祖孫同住的需求。
平面不夠用,立面來湊!
前面有郝景芳《北京折疊》,
后有恒田設計《折疊上海》。
本著豎向空間也是空間的小心思,
設計師用一張可移動的上下床,
安頓好了祖孫兩人的起居生活。
下層方便給外婆,上層私密自由給孩子。
可以爬上爬下的踏步臺階足有6m寬,
不僅保證了日后生活的收納空間,
也讓好動、愛玩的小孩過足了癮。
光線充足的北陽臺,
恰到好處地補充了兒童房的活動區。
靠窗的小書桌留足了學習區,
空余的地方可玩耍,或彈古琴……
空間雖小,但已足夠。
廚房
廚房沒有采光怎么辦?
那我們就自己來創造光源!
設計師在其頂部安裝了軟膜天花模擬自然光,
仿佛真的像陽光從天井灑下來一般。
自然、柔和的光線取代了原本的昏暗,
這里也成為了女主人最愛的地方。
廚房大面積使用白色,
進一步提高空間的亮度。
II型的布局方式,
讓烹飪美食的過程變得井然有序。
不需要過多的裝飾和色彩,
明亮、簡約、干凈的整體氛圍,
就已足夠打動人心,
后期清掃起來也不費力氣。
衛生間
設計師借用部分兒童的空間,
在原有衛生間內部置入了淋浴室,
并且將洗手池設置在外,
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干濕分離,
提高居住品質。
居住的舒適感受絕不應受限于面積的大小,而在于它是否真正滿足了每個家庭成員的期望。空間也許是有限的,但其中蘊含的巨大能量是無限的,裝滿這我們對生活的期盼與追求,一同關照、成長。
(文章來源 設計部落,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