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要來了,作為重要的傳統節日,萬物吐故納新之時,如何讓孩子享受假期快樂的同時,還能吸收傳統文化的精髓呢?
這些忠告、這些活動,這些有意義的清明小長假生活方式,告訴給你的學生和身邊的大人、孩子好好普及普及吧!
這10件事兒
給孩子講講,帶著孩子做做
1、掃墓祭祖,追憶感懷先人
祭奠祖先、盡孝尋根、緬懷英烈、敬賢感恩是清明節的核心禮俗。可以和孩子們事先一起制作一個花圈,寫上挽聯。
清明時節氣候轉暖,雨水增多,草木蔓生,陵園墓地不免要荒蕪,需要整理;打掃墓地,清理雜草,供奉祭品。
讓孩子理解掃墓的意義,培養幼兒尊重烈士的情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在大自然的美好中,聊聊生老病死
在去掃墓的時候,孩子往往會問到一些關于死亡的話題,此時爸爸媽媽不用過分回避問題,可以適當做些解答。不過這個解答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年齡段、接受能力來聊。
一般3至5歲的孩子,覺得死亡就是睡覺,之后還可以醒來;5至9歲就有了死亡概念,但是不知道每個人都要經歷死亡;9歲以上的知道死亡,并且知道自己以后也要面對。
3、清明諺語,普及節氣小常識
在二十四節氣中,只有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清明最早是農事節氣,農村地區至今流傳著許多有關清明的農事諺語。
比如:
“清明前后一場雨,勝似秀才中了舉?!?br>
“清明、谷雨緊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br>
“清明播谷,小滿栽秧。”
“清明前,好種棉;清明后,好種豆?!?br>
“清明種棉多結桃?!?br>
“清明種棉花,秋后大把抓。”
“清明種瓜,車裝船拉?!?br>
“清明種菜,有吃有賣?!?br>
“雨水清明緊相連,植樹季節在眼前”
這些諺語都反映了作為清明宜種植宜生長的時令節氣特點。
4、種花種草,體會情感和責任
“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清明也是種花種草最好的時候。此時可以教孩子種花種草,讓他參與到種植、照料花草等小生命的過程中,這可以加強孩子對自然的認知。
此外爸爸媽媽還可以教育孩子,讓他像對待朋友一樣對待這些生命,孩子就容易形成同情、依賴的情感和責任感,從而了解生命的意義。
5、清明去郊外、去公園放風箏
清明的時候可以告訴孩子玩一些傳統游戲,放風箏就是其中一項。古人在還會剪斷風箏線,期許著飛走的風箏也能帶走疾病和災難。
當然現在我們無需這么做,只需要帶著孩子一起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在這過程中,孩子不僅可以得到運動,還能增強視力。
6、看幾場溫暖動人的電影
清明節,一層黃土,隔開了兩個世界,一個屬于逝者也屬于生者的節日。平日里雖然都忙于各自的工作,但對親人的思念始終儲藏在心底,小編在這里特別推薦幾部適合清明節觀看的電影。
1.《歲月神偷》
匆匆歲月讓我們的記憶逐漸淡忘了,那不能忘懷的過去就好象被小偷悄悄的偷走了一樣。而影片卻如同見證人一般把屬于香港的或辛酸或甜蜜的陳年往事印在銀幕上還給了香港人。“做人總要信,總要信,總要信……”
2.《父與女》
八分鐘,八分鐘貫穿而來的永恒與生命,如一條細繩。在《父與女》里,愛,死亡,生命是相互相等的,他們的意義總和等于:生生不息。這種悲情,是一種力量,挖掘這悲情,就是在挖掘生命的力量。2001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3.《父后七日》
不煽情,也不悲戚,也沒有以淚洗面,其中穿插了好些滑稽的橋段,和女兒懷念父親生前的溫情場景。這中間,電影用群像和多視角記下了喪葬期間的見聞錄,牽扯出女兒、兒子、侄子和道士的內心波瀾和各自故事。
4.《我們天上見》
以一個孩子的視角,講述了一個小女孩和她的姥爺相依為命的感人故事,記錄了小女孩的成長,體現中國人的愛,含蓄,細膩,不動聲色,表達了生命的傳承和代代延伸。
5.《開心家族》
從喜劇到悲劇,影片用十分之九的內容來讓你笑,卻用一句話突然擊中你,最后十分鐘讓你淚流滿面。愛你的人舍不得離開你,一直在你身邊保護你,你不再孤單,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
6.《入殮師》
這是一部凈化心靈的電影,當死去的人一動不動地躺著,才會覺得,連遺容也看不到化成辨認不出的一團灰,才最悲哀。在這霪雨紛紛的清明,那些我們最愛的人過去的身影,不同的身影,在我們內心中照亮這個活著的世界。
影片很美,淚水很美,平淡很美,生活就算充滿了變數,也同樣值得珍存和回味,獻給那些進入心靈的電影和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的平凡的人生。
7、回味蹴鞠習俗,綠茵場上踢足球
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之外,還有各項活動習俗,像踏青、郊游、蕩秋千等等,在祭奠追思的感傷之余,還融合了歡樂賞春的氣氛。在這些活動中,“蹴鞠”就是一項十分有趣的活動。
蹴鞠,就是現在足球的前身,相傳戰國時期流入民間,至漢代更成了軍中用以練身習武,并列于兵書。父母和孩子一起踢一場球,去綠茵場上跑一跑、出出汗,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呢!
8、主題兒童繪本 ,不說話靜靜地閱讀
死亡這個沉重的話題不可避免地將被提起。
有教育專家建議,不妨從“死亡繪本”入手,從另一個角度向孩子詮釋“生命”與“死亡”的意義。幫助孩子面對分離的痛苦,讓孩子通過對逝者的懷念,學會感恩,學會珍惜。
抽個時間,買兩本繪本,就這樣靜靜地坐在沙發上閱讀吧!
作者:(丹麥)金·弗珀茲·艾克松 文;(瑞典)愛娃·艾瑞克松 圖;彭懿 譯
出版社:湖北美術出版社
艾斯本想起好多事情:爺爺帶他去游樂場、看賽車、看電影、釣魚,爺爺 ;中他大吼大叫、和他一起扮鬼臉、撓他癢癢、把糖藏起來——他們沉浸在愉快的往事里。突然,爺爺不再笑了,“我忘記和你說再見了,我的小艾斯本?!?br>
作者:(英)伯寧罕(Bruningham,J.) 著繪;林良 譯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這個故事通過外公與小孫女無厘頭的對話,將生活中的點點細節呈現在讀者面前。小女孩的天真與老外公的從未消失的頑童之心將故事徐徐推進,生活永遠不會結束,故事的結尾呢,也要讀者慢慢體會了。
作者:(澳大利亞)奈杰爾·格雷 文,(英)瓦奈薩·卡班 圖,金波 審譯
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薄@本被翻譯成13種語言、獲過英國兒童圖書獎和法國科羅諾斯文學獎的圖畫書,能讓我們感受到泰戈爾詩中的意蘊。但你需要靜靜地讀它,品味文中的詩意、畫中的情境。
作者:(法)瑪莉-阿麗娜·巴文 圖,(法)伊麗莎白·戴嵐碧里 文,梅 莉 蕭 袤 譯
出版社:海燕出版社
湯姆的外公去世了。開始,他不理解什么是“去世”,“去世”意味著什么呢?對孩子來說,了解和接受這一點,似乎太難了。從湯姆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孩子對死亡的理解經歷了怎樣的過程,那似懂非懂的自白、那油然而生的悲傷,也欣慰地看到了那份釋懷。
作者:(比)布赫基農文,(比)朵兒 圖,漪然 譯
出版社: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
象老爹已經很老了,他就要離開老鼠妹妹,去大象天堂了??墒峭ㄍ笙筇焯玫臉驍嗔耍挥欣鲜竺妹媚軌蛐藓?。 深愛的象老爹的老鼠妹妹會把斷橋修好,讓象老爹去橋那邊的另一個世界嗎?這是一個動人的故事,充滿了樂觀向上的精神和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作者:(美)威爾罕 編繪,趙映雪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