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高血壓,冠心病的診療也是心血管內科的一大熱點,其治療既包括改變生活方式等的一般治療,也包括藥物治療、介入治療以及外科治療。
心血管時間為大家盤點了 2015 年最不可錯過的幾篇文章,一起來看看吧。
作為一個新手,我想大家在第一次走進導管室時,會感到莫名緊張和茫然失措,你不知道自己的位置,不知道該干什么。不要緊,當你能耐心讀完以下文字后,也許結果會不一樣。
學習冠脈造影,是學習介入治療手術的前奏,是基礎,是基本功,是一個飛行員在真正駕駛戰斗機前,在教練機上的幾千個小時的實戰訓練。
在接觸介入造影術前,大家肯定做了不少的功課,而真正操作起來,卻想不起來了。所以,今天我們將其簡化,和大家一步一步地討論單純造影術的操作流程細節,和鮮為人知的注意事項。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學組組織專家對 2010 年中國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診斷和治療指南進行了更新。
快速上手版為您整理的是指南精華部分,記不住的一起來看看吧。
點擊查看:快速上手指南: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是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或侵襲,繼發完全或不完全閉塞性血栓形成為病理基礎的一組臨床綜合征,包括不穩定型心絞痛(胸痛加劇或靜息性心絞痛)和心肌梗死。
近期的 JAMA 教育專欄圍繞急性冠脈綜合征展開,簡單明了地闡述了它的高危因素、臨床癥狀、診斷、治療以及風險預防五個方面。
本人在基層醫院從事介入工作十一年,并曾數次到多家三甲醫院學習介入,初步有了點經驗。看國內諸多介入書籍,講大方法、方向的多,講實際操作細節的極少。
而我們介入工作是一實際操作性的工作,理論再豐富,再簡單的冠脈病變,可能也做不下來。所以,在這里,與大家一起交流介入中的點點滴滴,以期共同促進共同提高!
經橈動脈行冠脈造影,多數習慣股動脈操作的術者用泰爾茂的多功能導管進右冠時多不習慣,不易進入。
我的經驗是:做完左冠造影后,透視下,略后退出左冠口,退出后,略逆時針旋轉前送管子至竇底(順時針旋轉,往往再次進入左冠)。出左冠后,前送管子,管尖上翹,多已到竇底。(左前斜位——管尖朝向脊柱,竇底多在膈肌上 2-4 cm 處)順時針旋轉(在竇底),至管尖朝向我們時,始輕提管子,多能順利彈入右冠。
隨著介入手術技術的逐漸成熟,手術適應證范圍逐漸擴大,而隨之而來的并發癥也逐漸引起大家的重視,這些在某種程度上也成了介入手術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如何減少和應對并發癥也成了臨床醫生的重要課題,因此,本文專門就 PCI 的常見并發癥及處理進行了歸納。
無論是溶栓、經皮冠脈介入(PCI),還是冠脈搭橋(CABG),都是風險極大的治療手段,所以「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診斷的正確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長期以來臨床工作者一直致力尋找一種高敏感性和高特異性血清診斷指標,以期提高診斷正確性。
在近幾十年中曾經有很多血清診斷指標在臨床中得到應用,心肌損傷標志物檢測的敏感度和特異度越來越高,目前高敏肌鈣蛋白(hs-cTn)可以檢出非常微小的心肌損傷。
肌鈣蛋白在臨床實踐中成為目前公認的高敏感性和高特異性指標為所有指南所推薦。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解讀肌鈣蛋白及其臨床意義。
2015 年 8 月 29 日至 9 月 2 日,歐洲心臟病學會年會(ESC 2015)在英國倫敦隆重召開,會上發布了五本指南,都說了些啥呢?
點擊查看:ESC2015 指南: 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綜合征
另外,在心血管時間微信對話框里回復 ESC2015 ,即可查看五本指南哦。
近期,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預防學組與中國康復醫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共同推出了《冠心病患者運動治療中國專家共識》,本文的十大要點可帶你一睹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