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羅馬帝國的末代皇帝叫奧古斯都 - 羅馬 (Romulus Augustus),羅馬君主羅馬,于 476 年 9 月 4 日被迫退位,標志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氣候,山脈和水源,會相互其作用,而對特定地區的民族來說,關鍵是看哪項因素起支配地位。
一個民族自發選擇一種宗教的話,無疑是從自身氣候和地理環境出發,以最適合本民族生存而設計的。
以游牧、海洋民族來說,他們面臨自然災害的機會更多,命運更充滿不確定性,而且因為生活流動性強,對周圍環境并不在意,因此,他們往往選擇天為唯一的神,這可能是一神教誕生的唯一背景。
所以,地中海三大宗教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都是一神教,均稱為亞伯拉罕宗教。在一神教觀念中,上天就是唯一的真神,天主,而像蒙古帝國的信仰,也叫上天(長生天)。
而對定居民族來說,他們的命運往往是確定的,生活環境固定,熟悉身邊一切人士,這樣,就產生山神土地的崇拜,五里一神,十里一仙,體現出鮮明的多神教特點。由于定居民族身邊的人往往是終生聚集在一起,對神的崇拜,就容易轉為對人的崇拜,并最終產生君主社會。
其實無論一神還是多神,都是人類對自身命運的一種精神寄托,談不上孰高孰低,本質上是一種都是功利行為,都是為了自身更好的生存發展。
西歐有四種主要氣候,從而誕生四種主要民族(宗教)。
歐洲大部分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其他氣候類型還有地中海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和高原山地氣候,其中溫帶海洋性氣候最為典型。
阿爾卑斯山脈,將西歐大致切分為南方的羅馬拉丁人和北方的日耳曼人。
因此,宗教方面分為基督教拉丁派和基督教日耳曼派。
我們再根據氣候細分,將西歐基督教分為四大派系:
1. 地中海氣候 - 羅馬人,基督教拉丁派(羅馬天主教)
地中海沿岸國家,主要是南歐地區:
1. 意大利
2. 西班牙
3. 葡萄牙
4. 法國
語言方面,意大利語、法語、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最相似,最接近拉丁語。而其他西歐語言,我們都可以泛稱為日耳曼語。
2. 高原山地氣候 - 日耳曼人,基督教路德派
歐洲的高原山地氣候,主要是指受阿爾卑斯山脈影響的氣候。
阿爾卑斯山脈位于歐洲中南部,覆蓋了意大利北部、法國東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奧地利、德國南部及斯洛文尼亞。
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大的山脈,同時也是是個巨大的分水嶺,歐洲許多大河如多瑙河、萊茵河、波河、羅訥河等均發源于此。各河上游都具有典型山地河流特點,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
阿爾卑斯山脈提供歐洲飲水,灌溉與水力發電,提供歐洲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水源。米蘭等城市就有百分之八十的水依賴阿爾卑斯山脈供應。
基督教路德派由路德 - 馬丁于 1529 年創立于德國,這一新宗派的建立,標志著基督教反羅馬革命運動的誕生。
路德派在北歐的瑞典、挪威和丹麥,擁有國教地位。
3. 溫帶海洋性氣候,日耳曼人,基督教盎格魯派(島國派)
溫帶海洋性氣候往往僅分布在狹長地帶或島嶼上,其中以歐洲大陸西部及不列顛群島(歐洲大陸)最為典型。
溫帶海洋性氣候,緯度較高,陰雨天氣多,熱量和光照條件一般不太適合發展種植業,一般以畜牧業(如蘇格蘭北部),花卉種植業(如荷蘭)等對熱量要求較小的農業類型為主。
4. 溫帶大陸性氣候,日耳曼人,基督教加爾文派。
加爾文派國家主要有:
1. 瑞士
2. 荷蘭
3. 蘇格蘭
4. 法國
5. 南非
6. 德國
7. 比利時
加爾文也被稱為加爾文派教皇,瑞士的日內瓦,則成為加爾文派教會首都。
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是凱撒開始使用的,意思是指:萊茵河以東的鄰居。
現代日耳曼人,主要分布如下:
1. 德語區:奧地利人和德國人;
2. 佛蘭德語人:荷蘭人、比利時人
3. 北歐語:丹麥人,挪威人,瑞典人,冰島人
4. 英語區:英吉利人和蘇格蘭南部人
5. 南非:阿非利堪人
6. 大多數的歐洲裔美國人。
除了人種學是偽科學之外,族群遷徙論也是一門典型的偽科學。一般來說,族群能夠對外擴張,主要是通過戰爭。
只要是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都會有原住民長期繁衍。外來族群主要是通過戰爭征服和滅絕來實現擴張的。在古代條件下,遷徙是有巨大困難的。遷徙路線上的天災人禍,陌生環境的天敵,瘟疫,如何辨別何種植物可食,均是遷徙的巨大難題。
人類族群遷徙論,是人種學的延續,目的是宣揚種族優越論。
為人種學服務的遷徙論,重要觀點是:
1. “金發碧眼”是“最純種、最完美的雅利安人”。
因為雅利安人摧毀了四大文明古國中的三個:古巴比倫、古印度、古埃及。于雅利安人的這段輝煌歷史,后來許多國家和民族宣稱雅利安人是其祖先,希特勒也如此效仿。
2. 由此產生了雅利安種的日耳曼人遷徙論。
說法是,公元前 2000 年代初,居于東歐草原西部的一批雅利安人,沿多瑙河向西挺進,他們翻越阿爾卑斯山進入意大利,被稱為拉丁人。
拉丁人是這些遷移民族中最著名的一支。
與此同時,另一些雅利安人繼續向西和北兩個方向遷移,形成了西歐的凱爾特人和北歐的日耳曼人。
但這種遷徙論,多數是無稽之談。
以埃及歷史為例,如今的埃及阿拉伯人并不是古埃及人,文化也完全不同。歷史發展如下:
公元 395 年,羅馬帝國被分成東西兩部分,埃及屬東羅馬帝國,繼續歸“新羅馬”的皇帝管轄,但后來被波斯薩珊王朝占據。
640 年,埃及被阿拉伯人占領,隨之開始阿拉伯化。至12世紀,已普遍使用阿拉伯語,皈依伊斯蘭教,延綿數千年的古埃及文明被阿拉伯文明取代。
1517 年,埃及開始受奧斯曼帝國統治
1798 - 1801 年受法國統治
1869 年后英國勢力侵入
埃及最終在 1922 年取得獨立,1953 年建立共和國,但它已經是一個阿拉伯國家了。
羅馬帝國的衰亡
羅馬雖然對地中海實現了征服,但并未成功實現統治。更重要的是,在地中海這個黃金地帶,強敵環視。
除了來自阿爾卑斯山北方的日耳曼人外,對羅馬真正的威脅,還是來自東方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
而導致羅馬解體的,嚴格來說,就是波斯人,只是基督教西方人無勇氣面對而已。
在羅馬帝國和基督教誕生之前,波斯已經是高度成熟和發達的文明國家。波斯是石油寶地,淺表石油容易自燃,這使得波斯人較其他地區民族更容易取得火種,進而崇拜火神,產生了高度文明的拜火教。
由于文明發達,波斯較早跟中國建立了遠程貿易關系。
651 年,波斯被阿拉伯人摧毀之后,波斯末代皇帝之子卑路斯逃到中國,請求唐高宗出兵援助,唐高宗就出兵設立了波斯都督府,但最終不敵阿拉伯人,波斯復國失敗。
卑路斯在高宗咸亨時 (670 - 674) 入朝,授右威衛將軍,曾奏請于長安置波斯寺,最終在長安去世。
波斯滅國之后,拜火信徒被迫改宗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創始人默罕默德(古代稱馬哈麻)死后,就教權繼承權問題,伊斯蘭教分裂為四大派系,其中最大的派系是阿拉伯嫡系信仰,稱為遜尼派。
波斯人雖然被迫接受了伊斯蘭教,但內心的拜火精神在永恒燃燒,他們改稱什葉派,并以馬哈麻的堂弟阿里為伊斯蘭教教主的唯一合法繼承人,故也稱為阿里派(阿里集團)。
實際上,今天信仰什葉派的主要地區,就是伊朗和阿塞拜疆,即古代波斯人的疆域。
現在我們回頭看看,波斯人是如何導致羅馬帝國解體的。
真正來說,在接觸定居民族的波斯帝國之前,羅馬是以游牧和海洋民族的身份進入地中海的。
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的特點,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作物生長季無法與雨季配合,這種不協調,對植物生長十分不利。因此地中海農業區的作物種類往往為耐旱的蔬果,同時要求發達的灌溉系統。
這樣,在自足經濟發展不足的情況下,地中海政權就必須以對外擴張為主要生存模式。因此,羅馬經濟高度依賴奴隸貿易,海盜劫掠,以及地中海航運貿易的壟斷權。而歐洲裔美國人是日耳曼人,這也是為什么美國經濟跟羅馬帝國政治、經濟制度高度相似的地方。
在地中海貿易的競爭中,羅馬帝國的勁敵有:東方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北方的日耳曼人。
羅馬帝國后期,實際上是轉型為定居文明,向更高級的波斯帝國制度轉型。
相比之下,波斯的生存環境就比地中海優越。
伊朗氣候四季分明。北部春夏秋季較為涼爽,冬季較為寒冷,南部夏季炎熱、冬季溫暖。
伊朗主要有三種氣候類型:
沙漠性氣候和半沙漠性氣候。伊朗國內大部分地區和南部沿海地區屬這種氣候,其特點是干熱季節長,可持續7 個月。
山區氣候。
里海氣候。
三種氣候能夠起到互補作用,但總體來說,由于波斯大部分地區是沙漠性和半沙漠性氣候,故早期波斯跟羅馬競爭力大抵相當,兩國爭戰,互有輸贏。
真正改變兩國力量對比的,是中國– 伊朗高原貿易線的初步打通。從地圖容易看出,波斯處在中國貿易線路貫通的優越位置,由張騫實現了這一點。
張騫(前164 - 前 114),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陜西省漢中市城固縣)人。中波貿易線建立之后,波斯開始強大。
上文我們分析過,秦國首先征服古蜀國(成都),并在后來設立漢中郡。因為秦人是典型的游牧民族,為周王室養馬起家,很早就交通伊朗高原地區。作為漢中郡人的張騫出使西域,就合情合理了。
為什么在古代戰爭中,歷來是亞洲征服歐洲呢?關鍵原因是戰馬的屬性不同。
以蒙古馬為例。
蒙古耐勞,不畏寒冷,能適應極粗放的飼養管理,生命力極強,能夠在艱苦惡劣的條件下生存。這種戰馬適合遠征。
而歐洲戰馬高大,適合近戰,不適合遠征。
所以,為什么亞歷山大只是到達印度溜達一下,就灰溜溜回來。且不說古希臘史的偽造傳統,根本原因也是歐洲戰馬不適合遠征。
這種戰馬劣勢,直到 1492 年,西班牙、葡萄牙人迎來戰船時代,歐洲才開始挽回戰略劣勢,開始進軍亞洲。
下面我們回到正文。
公元 224 年,波斯薩珊王朝創立者阿爾達希爾一世,滅亡安息政權,約 226 年定都泰西封,立拜火教為國教,禁止基督教,寬容猶太教。
此時,羅馬全面向君主制度轉型。
260 年,波斯沙普爾一世在埃德薩戰役中大敗羅馬軍團,并且俘虜了羅馬君主瓦萊里安,此役堪稱羅馬的靖康之恥。
圖:波斯君主沙普爾羞辱羅馬君主瓦萊里安
1700 年后,伊朗用另一種方式,表達了拜火教不屈的歷史精神。
伊朗扣押美軍巡邏艇(圖)
2016-01-14
伊朗革命衛隊 12 日證實,扣留了美國海軍兩艘小型軍艦和 10 名水兵,艦只和水兵現安置在法爾西島一處“適當地點”。伊朗方面稱,美軍艦只闖入伊朗水域。
我們以此圖結束本文。
歡迎加入公子鑌投資佛群,群號碼:457084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