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媽咪
養兒育女,是父母人生中一段艱難而又長遠的路程。孩子剛出生時,父母覺得新鮮有趣,孩子稍大一些,父母便覺得孩子吵鬧煩人。
這是父母們的通病,養育孩子本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尤其是在教養孩子的初期,如若沒有給孩子立好規矩,任憑父母怎么教育責罵孩子,都是沒有用的。父母感覺自己吃力不討好,孩子還覺得父母不愛自己呢。
所以,養娃先立規!不過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規矩可不是一成不變的,1-6歲的孩子規矩也要視年齡段來立。
1-3歲:教孩子能做什么與不能做什么
三歲之前的孩子是模仿能力最強的時候,不管大人做什么,好或不好,孩子都有可能模仿。
鄰居家一個快兩歲寶寶,奶奶兇了他兩句,他就跟奶奶拍桌子,然后寶寶的媽媽看到了就說這孩子跟誰學的,想了半天想起來自己最近一生氣就拍桌子,寶寶看到之后就學會了,這下活學活用了。
由此看來,寶寶三歲前是不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的,是不分老幼尊卑,不懂禮貌規矩的。最重要的是,在這個年齡段,你跟孩子說什么他都是懵懂的,所以父母需要做的是告訴孩子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嚴格規范孩子的行為即可。
3-4歲:教孩子講禮貌
在孩子三歲之后,就要上幼兒園了,就要結交朋友了,這個時間段父母著重要教給孩子的就是禮貌。教會孩子如何禮貌的和別人相處,對于孩子的眼下和未來都是有很大的益處的。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三歲的孩子就要知禮明理了,所以禮貌三歲之后一定要教給孩子,可以引導孩子見面主動打招呼,招呼朋友到家里做客等,不僅幫助孩子懂禮貌,還能提升人際交往的技能,增加孩子的情商呢。
4-6歲:犯錯了要懲罰
孩子到了4-6歲,可以算的上大寶寶了,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這時候孩子已經可以脫離父母,自己在外面撒歡了。但是孩子的能力進步以提升,犯錯的幾率也會隨之增加。孩子想要探索新鮮的事物,那么犯錯自然是免不了的。
每個孩子都會犯錯,但是面對孩子的錯誤,父母可不能心軟,第一次告誡,第二次可就要嚴懲了。孩子年紀小并不能成為放縱孩子錯誤的理由,只要懲戒一番,才能讓孩子長記性。
不過對于小孩子,體罰是不可行的,可以試著讓孩子做一些其他事情,比如讓孩子跑一千米,既離了規矩,還鍛煉了的身體,兩全其美。
各個年齡段立什么樣的規矩,就要看每個家庭的具體情況了,但是父母一定要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礎上。比如孩子靦腆不想打招呼,父母不可以逼迫孩子,一定要循序漸進的引導孩子,這才能真正的幫助孩子,不然反倒弄巧成拙。
不成規矩不成方圓,但是在家庭中,規矩最大的作用是規范孩子的行為規范,可不是為了成為阻礙親子關系的墻壁,父母一定要在立規矩的時候尊重孩子,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