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000年以前就養了四頭豬,主要養豬賣錢補貼家用。過年會殺一頭豬過年吃,吃不完的豬肉做臘肉,做香腸。小時候經常幫父母摘野菜,煮豬食,喂豬,養豬真的很辛苦。現在老房子的豬圈還保留著。上大學后,我就叫我父母不要養豬了,因為那時散養豬的時機已經過了。
90年代以前,農村主要靠種地,家家戶戶養豬。養豬的豬糞還田,真正的農家肥種田,根本不用化肥。吃不完的蔬菜,紅薯,水稻等用來喂豬。種養結合,不浪費資源不破壞環境。而打零工(建筑工)都是男人在做,90年代的時候農村建房子都是互相幫忙,少部分請建筑工,所以那時建筑工人工資才15塊一天(95年的價格,90年才5塊錢),而現在同地區的同樣工種已經漲到150塊。打零工不賺錢,又沒有其他收入來源,只能養豬,種地。
95年開始,農村有些人到深圳等大城市打工賺錢了,95年的時候打工一年可以存一萬多塊錢,而且不用曬太陽,人也更白了。打工可以賺錢,還不用這么勞累,還能穿的光鮮亮麗。于是從那時開始農村年輕人大批涌向沿海城市出去打工賺錢。農村留下了老人婦女小孩。養豬種地勞累不說,還不賺錢,于是留住農村的老人也漸漸的不再養豬了。
90年代初,農村養豬還主要是以野菜,蔬菜,紅薯,大米和米糠的為豬食原料。養一頭豬一般要八九個月才能出欄。95年之后慢慢地會在以前的豬食里加點飼料,可豬飼料年年大漲,特別是2000年之后,飼料上漲,豬價下跌,很多人紛紛放棄養豬選擇打工。
傳統養豬,要摘野菜,剁野菜,還有煮豬食,喂豬和打掃豬圈,這些都是很費時費力。一天到晚就是忙著養豬的事情。養四頭豬,基本上要兩三個人才能忙的過來。養豬人身上還有股豬糞臭味,養豬也穿不了光鮮亮麗的衣服容易弄臟弄臭。而隨著外出打工潮的出現,紛紛放棄養豬,選擇輕松光鮮亮麗的工作。
因為環保,很難再養豬了。
其實以前農村的養豬方式就是生態環保養殖。每個豬圈都化糞池,化糞池都有蓋,不會臭氣熏天。發酵的豬糞尿還田,是很好的農家肥,養三四頭豬根本沒有多余的豬糞排到外面污染環境。豬糞還田,農作物喂豬,不浪費不污染環境,良性循環。可現在不讓養了,沒辦法啊。不說了,喜歡我的回答就關注昕瑞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