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位朋友,從網上看到我的一些文章后,來到醫院找我看病。
36歲,男性,發現“乙肝”10多年,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療3年,近1年偶有肝功能輕微異常,自我感覺是沒有休息好引起的。
復查結果出來:谷丙轉氨酶處在正常范圍,乙肝病毒DNA是3次方。
患者說原來吃的是拉米夫定,3個月前檢測HBVDNA是4次方,聽人家說恩替卡韋降價了,就自行換了恩替卡韋。
患者看到結果后很高興,說降了1次方。
我說,你的要求也太低了,按一般情況,吃恩替卡韋后不應該降那么一點的。
然后,我又說,您這個換藥有問題:
這是在抗病毒治療過程中,很常見的一些問題。
如今是自媒體時代,患者獲得咨詢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有一些人傾向于斷章取義,對于藥物的選擇,喜歡理所當然的輕率作出決定,或受藥物企業宣傳的影響,盲目選擇藥物。
今天,龍大夫就帶大家了解一些乙肝抗病毒容易忽略的基本知識點,附帶就粉絲們常見的問題作統一的答疑。
抗病毒治療的目的
抗病毒治療的目的,是抑制HBVDNA復制,清除HBeAg(針對HBeAg陽性者)和HBsAg。
通過持續的病毒抑制,特別是對同時清除了e抗原和表面抗原的患者,幾乎都伴隨著血清谷丙轉氨酶恢復正常、壞死性炎癥活動減少和纖維化逐漸減輕。
后一條是抗病毒有效后,產生的好的結果,而不是直接的作用。
抗病毒治療還可以降低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導致的長期并發癥、肝衰竭、肝細胞癌的風險,并減少HBV向他人的傳播。
乙肝的抗病毒治療方案
目前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治療方案,包括聚乙二醇干擾素和核苷(酸)類似物。
還有一些治療HBV感染的新方法,如單克隆抗體的免疫治療法和一些聯合用藥治療方案等,仍在開發中;有條件時,對一些特定患者,可以嘗試參加試驗性治療。
干擾素主要用于不愿意接受長期治療的代償期肝病的年輕患者。
干擾素的治療效果和HBV的基因型有關,HBV A基因型、乙肝病毒DNA低、谷丙轉氨酶高的患者療效會相對好一些。
缺點是副作用對較多,對患者來說都很麻煩,少數時候副作用還會比較嚴重,比如抑制造血而出現嚴重的中性粒細胞減少和血小板減少。另外,也不能應用于妊娠女性和失代償期患者。
通俗地說,口服的抗病毒藥,是“假冒”病毒制造下一低的“原材料”,讓病毒的復制進行不下去,可即使能進行下去,產生的“下一代”也是無用的個體。
這也是抗病毒藥需要長期服用的最重要原因!
干擾素的使用
暫時只有皮下注射劑用于臨床。
首選的干擾素制劑是長效干擾素,也就是聚乙二醇干擾素(PEG-IFN)α-2a,用法是每周注射1次,1次180μg,連續應用48周。
沒有長效干擾素的地方,可以用普通干擾素,每次5MU~10MU,1周3次。
核苷(酸)類似物
目前有6種核苷(酸)類似物可以選擇,藥物的治療反應和e抗原的狀態(陰性或陽性)有關。
e抗原陽性者,對核苷(酸)類似物的反應和谷丙轉氨酶的水平有關:如果小于2倍正常值上限,e抗原轉陰同時e抗體轉陽的概念都不高。
HBVDNA水平高的患者,對核苷(酸)類似物的反應較慢,并且通常在治療后1~2年后,仍可檢測出HBVDNA。所以,一定要使用最強效的藥物。
如果是HBeAg陰性的人,治療效果沒有規律可言,建議谷丙轉氨酶間歇性升高或有明顯組織學異常的患者,積極、長期的抗病毒治療。
核苷(酸)類似物藥物有哪些?都有什么特點?
這是所有的抗病毒藥中使用最廣泛的,因而有更多的安全數據。
恩替卡韋的主要優點是抗病毒活性強,耐藥發生率低,5年使用耐藥率約為1%。
缺點是:當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出現耐藥時,可能恩替卡韋也耐藥。
所以,對于腎功能減退或有腎功能不全風險的患者,如合并糖尿病、高血壓的患者,恩替卡韋是比替諾福韋更好的選擇。
對腎功能減退的患者,恩替卡韋也要減量使用,但事實上恩替卡韋罕有腎功能損害的報道。
恩替卡韋口服的劑量是,16歲以上及成年人每次0.5mg,每日1次;對于失代償期患者,劑量可增加到每天1mg。如果是使用過拉米夫定,萬不得用恩替卡韋的情況下,劑量也要增加至每天1mg(沒有腎功能減退者,最好換成替諾福韋)。
首次抗病毒治療,或者既往用過其他抗病毒藥的人,替諾福韋是一線的抗病毒藥物選擇(首選)。
替諾福韋的用量是每次300 mg ,每日1次。
如果腎功能減退,需要調整劑量,或換藥。
替諾福韋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腎毒性和骨毒性,引起腎功能損害和低磷性胃病;因此,如果伴有腎病或重度骨質疏松者,通常首選恩替卡韋。
TAF就是替諾福韋二代。
相對于替諾福韋來說,有效的化學成分劑量更少,從而減輕了不良反應,但還能取得同樣的效果,最關鍵的是對腎功能和骨密度的不良反應更小。
拉米夫定價格低廉。
由于使用的時間最久,有更多的資料證明其安全性是很高的。
在抗病毒效果上,比阿德福韋酯能更快而有效,但比替比夫定、恩替卡韋和替諾福韋差一些。
拉米夫定最大的問題是耐藥的發生率高,目前多用于HBV和HIV合并感染的患者。
拉米夫定用于HBV和HIV感染的劑量是不一樣的,用于HBV感染是每天1次,每次100mg;而用于HIV感染者,可使用更高的劑量,每天1次,每次300mg。
阿德福韋不是一線抗病毒藥物,已經不作為首選。
主要用于對拉米夫定耐藥時與拉米夫定聯用。不過,這種聯用可被替諾福韋取代,且效果更強。
阿德福韋的劑量是每天1次,每次10mg。
阿德福韋耐藥率在使用第一年是很低的,治療5年后,耐藥率高達29%。
替比夫定的價值,體現在對妊娠的安全性上,對于腎損害的患者,也有用武之地。不過,該藥在歐美國家已經很少使用了,更多的擔憂來源于對耐藥的考慮。
替比夫定的用量是,每天1次,每次600mg。
替比夫定的抗病毒作用比阿德福韋和拉米夫定略強,可用于腎損害患者,且似乎可稍改善腎功能(這個藥國內沒有仿制品)。
不過,其引起肌酸肌酶升高,并進而導致肌病和周圍神經病變的風險,要引起警惕。
抗病毒治療的谷丙轉氨酶(ALT)指標
很多人嚴格遵守所謂的“標準”指征,認為谷丙轉氨酶(ALT)一定要大于2倍正常值上限。
然而,這個上限也有好多個版本,從30~50IU/mL都有。如果按照50來算的話,需要100,這顯然使抗病毒指征過于嚴格,讓一些本該治療的患者錯過治療。
之所以采用這個值,而不是報告單上的參考值,是因為在沒有達到傳統參考值2位上限的時候,也有輕度、反復的炎癥,更容易被忽略,更容易有肝硬化的風險。
初始用藥的選擇
對于沒有肝硬化者,初始治療時,長效干擾素、恩替卡韋、替諾福韋、TAF是首選。
對于不能使用恩替卡韋、替諾福韋、TAF的患者,建議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與阿德福韋聯用,以減少耐藥的風險。
有關抗病毒問題的粉絲答疑
龍大夫雖然工作盡快,但平時沒有其他事情,愛看書,閑時會看朋友們的留言和私信,一有時間就會回答朋友們的問題。不過有點私心:優先回答粉絲的問題!
答:抗病毒治療后,常規的復查項目包括:HBVDNA、肝功能、乙肝兩對半定量,附加的項目有甲胎蛋白、B超等。
為了監測藥物的不良反應,在使用阿德福韋、替諾福韋和TAF的時候,要注意每3~6個月查一次肌酐、血磷、尿蛋白,而對于失代償性肝硬化者,復查的間隔時間最好縮短至每1~3個月一次。
當發現腎功能、尿常規有問題的時候,要積極找原因,確定是藥物引起的,要盡快采取措施。
使用干擾素治療,由于不良反應多,復查的項目有些不一樣,包括:血常規、肝功能、HBVDNA、TSH(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乙肝兩對半定量等。
答:HBsAg陽性的乙肝,使用干擾素治療6個月,如果HBsAg沒有轉陰,或者HBsAg陰性的乙肝,治療后HBVDNA未達到低于2000 IU/mL的水平,考慮干擾素治療無效,建議換成口服抗病毒藥恩替卡韋或替諾福韋治療。
答:盡管恩替卡韋和替諾福韋初始治療,耐藥罕見,但仍然有很少的患者治療1~2年仍能檢測出100~500IU/mL的病毒載量,或者HBVDNA在2~3次方之間徘徊。這種情況下要檢查一下服藥有沒有漏服,或服藥的方法是否正確,或有沒有相互作用的藥物。
如果沒有以上這些情況,對于堅持用原方案的患者,病毒量低于2000,或仍有下降趨勢,可暫時不用調整方案。
如果HBVDNA時高時低,或升高,這個時候,最好做耐藥檢測,或作如下處理:
1、如果原來用的是恩替卡韋,可以直接換成替諾福韋或TAF;
2、如果用的是替諾福韋或TAF,則聯合恩替卡韋,待HBVDNA檢測不出后,再停用TDF或TAF,單用恩替卡韋。
答:阿德福韋酯、拉米夫定、替比夫定的耐藥發生率高,吃的時間越長,越容易耐藥,治療12個月HBVDNA仍然大于1000的患者,或治療過程中病毒載量升高者,需要改用替諾福韋或TAF。
阿德福韋酯耐藥可能的,可以換恩替卡韋或加用恩替卡韋。
而對于持續有效時,檢測不到HBVDNA的患者,無需換藥,因為即使有很高的比例耐藥,也總有不耐藥的。
記住:有效而不發生不良反應的抗病毒藥,才是最好的抗病毒藥,而與價格無關,也不要關注某些“神藥”公司每天鋪天蓋地的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