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佛山二模作文“規則與人情”立意參考及標桿例文
來源:佛山教研室
【2013佛山二模】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2012年6月9日上海發生的一件事引發了一場關于規則與人情的爭議。一名參加高考的學生,因為自行車壞了,結果遲到了2分鐘??紙龉ぷ魅藛T按照有關規定,拒絕考生進入考場??忌膵寢屜惹笄?,后下跪,工作人員仍不允許考生進場。這名考生因為心急,想要翻墻入場,后被工作人員制止,最終未能參加考試。
上面的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結合自己的體驗與感悟,寫一篇文章。
要求:(1)自選角度,自擬標題,自選文體。(2)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題解】
材料是一個新聞事件,先點出事件引發了一場爭論,然后簡單敘述事件。寫作要求中沒有“全面理解材料”的字樣,可以從材料中自選角度立意,即可從工作人員、媽媽、考生中任選一人,也可以綜合其中一個、兩個或三個人的看法和做法;對人物觀點和做法可以贊成,也可以反對,言之有理即可。但在立意判斷時應該研究本則材料的特殊性,本則材料由概括句和事例組成,而且關系緊密。概括句暗示了(其實也指明了)出題人的意圖,本次作文的基本立意范圍——規則與人情,事例中也隱含了一個重要信息“考生違規,考場工作人員堅守規則,不為人情所動”。
【附】“規則”,規定出來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人情”,人的感情;人之常情(通常的心情或情理)。
【立意方向參考】
切題:(依據是既符合范圍,又切合材料)
1.規則至上,人情不能動搖規則
2.人情可以完善或改變不合理的規則
3.規則中應該蘊含人情味
4.不違規則,不失人情
5.嚴守規則,彰顯公平是最大的人情
合題:(依據是切合材料內涵即可,可以脫離概括句的范圍)
1.為人處事應未雨綢繆或早作準備(考生因自行車壞了只遲到兩分鐘)
2.遭遇意外應理性處理(考生想翻墻進入考場)
3.做人不能沒有自尊(媽媽下跪)
4.母愛是偉大的(媽媽為孩子進考場求情下跪)
5.忠于職守,認真盡責(考場工作人員不準遲到考生進場)
6.固守規則,不知變通(考場工作人員不準遲到考生進場,導致該考生缺考)
建議:根據試評情況,建議平均分42分左右。
標桿文示例
【1號文】
無規矩不成方圓
上海一高考考生因自行車壞了導致遲到,而被工作人員按照相關規定拒之門外。這個事件告訴我們:無規矩不成方圓,規則對生活的安定、社會的和諧起著重要的作用。
當規則與人情發生沖突時,應以規則作為第一標準。三國時諸葛亮為了防止被魏軍截斷后路而急需大將守住街亭以堵住魏軍的襲擊路線。馬謖請纓前往。由于輕敵,街亭失守,馬謖也狼狽逃回了漢營。盡管不舍得,諸葛亮還是含淚斬了馬謖。如若諸葛亮不斬馬謖,即會使人們產生一種錯覺:原來軍令狀也是可以開玩笑的,又因為諸葛亮比較喜歡馬謖,大將們會進一步認識到:其實人情是大于軍法的。由此以后,大將們想必會紛紛通過違反軍紀來獲得利益,后漢也離滅亡不遠了。所以,諸葛亮在規則與人情中,只能選擇尊重規則、穩定軍心,即使“揮淚”也要狠下心腸斬下去。
這亦使我聯想起了戚繼光的“戚家軍”。“戚家軍”多由同一條村的父老兄弟組成。但戚繼光治軍卻是以“法”為主,規定如若有逃跑,瞞報軍功的,其他人必須予以揭發。戚繼光的治軍方式把“法”凌駕于“情”之上。正是如此,“戚家軍”才會成長為一支紀律嚴明,令倭寇聞風喪膽的百戰之師。
如若讓人情凌駕于規則之上,則會對社會生活造成十分嚴重的危害。原足協主席謝亞龍,因為人情的關系,多次收受賄賂,對一些球隊作出不公正的判決,打壓年輕球員,指使裁判員著重打壓某一隊。據謝的好友透露,謝原本是一個比較正派的人,但很多事情他是抹不開面子才去做的,當時中國足壇的烏煙瘴氣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各種“假球”“黑裁判”使中國足球的水平嚴重下滑。人情凌駕于規則之上,后果嚴重。
除此之外,“房叔”“房媳”“房爺”等組成的“房家族”,各種因濫用職權,貪污受賄而落馬的官員,因貪污而被捕的中石化副總,哪一個不是把人情駕在規則上的?又有哪一個是為社會和諧作出了貢獻的?
“無規則不成方圓”只有尊重規則,讓規則大于人情,才能構成良好的“方圓”,建設美好的社會。
【點評】24+23+8=55分。
優點:①立意準確,內容充實,語言表述流暢簡潔,采用正反思路結構全篇,眉目清晰。②名句擬題,首尾呼應。③事例典型,舉例古今對照并能點面結合。
不足處:書寫欠工整,語言欠文采,反面事例分析不夠精辟。
【2號文】
規則豈可無人情?
2012年6月9日,上海,某高考考場外。一輛壞了的自行車,一個遲到2分鐘的考生,一扇緊閉的大門,一位跪下的母親。
還有鐵石般的規則,和寒透了的人心。這場規則與人情的短兵相接,以人情的慘敗告終,然而規則的勝利并不讓人歡呼雀躍。我有一言不得不發:
規則豈可無人情!
的確,我們耳熟能詳的是人情泛濫、裙帶橫行,是極端的混亂和腐敗。但是,這并不能作為矯枉過正的辯解,因為極端的規則是另一種噩夢,因為規則只是中性的形式,因為規則自身沒有善惡可言,因為規則需要人情充實的內涵,而非僅作為敵人。
沒有人情的規則,只是壓迫的工具。陳勝、吳廣因暴雨而耽誤了赴役的期限,就會遭受不由分說的一律處死,這樣的規則就是殺人如麻的儈子手。日本四十七浪人在等級制度下,賣妻殺子成全主公的威名,這樣的規則就是扭曲人性的惡魔。古印度種姓制度劃分四大種姓,剝奪民眾的自由與尊嚴,這樣的規則就是踐踏真理的暴徒。上述例子或許古老而偏頗,且看如今!酷法何必秦律,君不見拆遷平墳毀古跡,刑訊逼供誤判刑,條條在案;犧牲何必浪人,駐京辦攔截上訪,維穩保安毆打群眾,樁樁有理;歧視何必種姓,排擠打壓農民工,地域貧富有界限,“上海資源不給外人”,歷歷在目。法律法規,政策條列,若無人情,就都是殺人的刀,害人的毒。
所幸規則與人情并非壁壘森然。各地城管工作方式大整頓,溫情執法幾乎讓人轉怒為笑,惹人嗔怪。河南平墳事件中,不乏將倫理道德引入政策制定者。法學家的努力終于以“拆遷”改“搬遷”、“直系親屬可不作證”得到了回報。
然而不能忘記,從救助站中走出的流浪者,身上還有繩索留下的淤青。不能忘記,數以千計的上訪者,在進京的最后一站再也無法前進。不能忘記,牢獄中還有多少無辜者,在誘騙下葬送一生,求訴無門。不能忘記,還有多少缺少人情的規則,在為丑惡與不公大開綠燈。
我們應該時刻質問:規則豈可無人情!
【點評】22+22+8=52分。
優點:①對材料概括精簡,角度清晰,立意準確,內容充實,語言表述清晰,抒情意味很濃采用正反思路結構全篇,眉目清晰。②擬題運用了反問修辭,首尾呼應巧妙。③事例典型,舉例古今結合。
不足處:書寫欠工整,倒數第二段未緊扣觀點去敘議,導致事例歸屬不清,既可理解成“有人情味的規則被粗暴執行”,也可理解成“規則中無人情”。
【3號文】
規則應是有人情的蘆葦
上海高考考生因自行車壞了而遲到2分鐘,其母下跪求情,仍被拒考場之外。誠然,家有家規,國有國法。但在這種由非主觀因素造成的情況下,難道就不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規則之外留有人情嗎?
規則是有人情的蘆葦。在非主觀因素造成規則被破壞的情況下,寬以人情,能使社會更和諧。正如上?!白钣腥饲槲丁苯痪钭猿?。在一次執勤期間,他攔住了一輛違法右轉的摩托車,并準備開單罰款。這時,摩托車司機卻氣憤地質問道,指示牌上明明寫著六點后不許右轉,而現在還沒到六點,怎算違規?而當該司機看到自己的手表時,才發現手表沒電停擺,而實際上已超過六點。無奈的司機只能低頭認錯,并懊惱地對后座的妻子說:“以后你治療買藥的錢又少了?!甭牭竭@番話,交警李自成感到十分為難,但最后還是開出了罰單,里面夾著一張100元人民幣。而這位交警的行為被媒體曝光后,也受到市民的稱贊,上海的社會氛圍更加和諧。法制之外,應有人情。摩托車司機并非惡意違法,而是因為手表停擺這種非主觀因素而造成違法。誠然,法律是鐵面無私的,但若每個人都只是會剛性遵守法律,而不會柔性地應對各種突發情況,恐怕這個社會的矛盾會越來越嚴重??梢?,讓社會更和諧有序,我們需要有人情的規則。
然而,生活中我們卻常常見到只會死板遵循規則,在非主觀因素造成的情況下不會變通的例子。正如在福州一條高速公路上,收費站工作人員攔住了一臺急救車。急救車上躺著一名孕婦,但全車人都沒有帶現金。為了區區幾十元路費,收費站人員把急救車攔在出口處近一個小時,使得孕婦只能在車上生產,而這件事被媒體曝光后,收費站工作人員的餓行為受到了人們的斥責,如此“遵守”規則,只會引起更糟糕的結果。規則的制定是為了更好地保護人的權益,然而,當盲目遵循規則而致人的權益受到損害時,難道不應該在規則之外留有人情嗎?
規則應是有人情的蘆葦。尊重規則,遵守規則,這是每個公民的道德素質。在非主觀因素造成的情況下,我們更應把規則理解為對人的尊重,對人權的尊重,如此,我們的社會才會發展得更健康,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將更和諧,更有人情味。
規則與人情,同行更美。
【點評】20+20+5=45分。
優點:立意符合題意,正反思路清晰,事例時代感強。
不足處:標題表意不清,比喻不當;選例類同,欠區分度;全文敘述太多,分析欠缺。
【4號文】
無規則不成方圓
上海高考考生遲到考場,其母求情又下跪,最終仍未能參加考試。網上對此引發了一場大討論,大多數人抨擊高考規則的無情和工作人員的冷漠,捍衛“人情”之益。而私以為,規則的重要性遠大于人情,所謂無規則不成方圓。
追溯到夏商周時代,規則意識已經普遍。上有內外服,分封宗法制,下有禮樂制約束人們行為。說這些規矩封建落后也可,但就是因為規矩的存在,夏商周才繁榮穩定了幾百年,社會才和平安定,若是失去規則,便戰亂頻繁民不聊生,春秋戰國之混亂便是很好得例證。何為規矩?規矩便是一系列約束引導人們行為的規章制度、規范。規矩在最初誕生之時就已成為了超越人力和思維可以操縱的最高準則,規矩的制定往往由多數人討論協商而來,并且代表最廣大的利益。一個國家的成熟與否總是要先看其法治建設和法律體系的完善與否,因為只有至高無上的規則并且公民都擁護愛戴它,國家才能興旺發達,永葆繁榮。
若失去了規矩,我們可以想象得到這個世界將會一片混亂。文革時期的慌亂已經讓我們吸取了足夠多的教訓,只因為法律被完全的踐踏,人權被完全地藐視,原本力量就已微弱的中國在這場荒誕的浩劫中倒退了幾十年,損失了幾千億的經濟收入,更制造了一堆冤假錯案,導致眾多文盲,其嚴重后果至今仍影響我們當今社會的發展。我們還可以把目光放到國外,哪一個沒有完整法律體系且法治建設淺薄的國家可以保持長久的穩定和發展?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規矩的重要性。
再來說高考的規則。高考規則的制定之初衷,就是為了維護考場秩序穩定,以來保障考生更好地發揮水平以完成考卷。若是“人情”大于“規則”,每個遲到作弊的考生都被寬容被理解了,那公正之意何在,考試之意義何在?我認為,遲到的考生不能進行考試,只能自責其未防患于未然,未擺正心態來對待這次如此重要的考試,實在不能怪罪于規矩的存在。
無規矩不成方圓,只有有了規矩的存在,這個世界才能以一種和諧且持續的方式發展,人類才能獲得長久的進步。而建設規則社會,遵守規矩,人人有責。愿我們尊重并遵守規矩,共創美好未來。
【點評】20+18+5=43分。
優點:立意準確,結構完整,語句通順。
不足處:論據欠典型,以“春秋、我國文革、高考”作事例展開說理,但分析的焦點不能緊扣“規則”,游離于“法制、約定、規則”三者之間,說服力不強。
【5號文】
規則第一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痹诂F代法治社會中,規則與人情常相沖突。但社會走向法制化、制度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因此,規則面前無人情,我們必須遵守規則。有了規則,社會才會在規范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上海一名高考學生因遲到而與高考擦肩而過,母親下跪求情卻也無補于事。對此,我們只能感到惋惜與同情。高考面向全中國這么多的學生,必須有高考的規則來保證其公平。在規則面前,人情是不足為道的。
古往今來,成功的領導者都遵守規則,制定一系列規則管理好自己的國家,組織好自己的隊伍。韓信睡著后,一個管理衣服的手下怕他著涼生病,便為他披上袍子。韓信醒后找來此人責問,并將他殺掉。在人情方面看來,我們認為這完全是不可取的做法。但韓信認為,此人沒有遵守自己的職業規則,做了不該做的事,因此必須受到處罰。、
在規則面前,人情是冷的,但也因為遵守了規則,國家再規則的指導下才越來越繁榮。
在西方國家,布雷是一名非常著名的腫瘤治療專家。然而因為一次錯誤的判斷,他把一個小生命錯認為是腫瘤。他承擔了責任,認識到錯誤,把嬰兒留了下來,準備接受法規的審判。在法庭上,他沒了一大半財產,甚至沒有再做醫生的資格。他的良心讓他接受法規的審判,但他沒有后悔。也許,他敢于承擔責任可以讓他的審判輕一點,我們會如此想到。但如果因此而忽視法規,將會給社會帶來什么后果呢?
也許,有的人會心懷不軌,利用規則的漏洞作惡多端,利用人情來騙取不合法利益。所以,規則面前,只能遵守,只能惋惜,但卻不能因為人情而不去嚴格執法。
在中國的現代社會中,民主法制越來越完善,頒布了許多法律法規來約束和規范人們的行為。這對于一個建設法制社會的國家來說是必須要做的。只有建立規則,完善規則,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好更快地發展。
在規則與人情相沖突,我們或許要舍棄人情,做到大公無私,但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完善好規則,減少兩者的沖突。
讓我們在規則的引導下走得更遠更好吧!
【點評】18+18+4=40分。
優點:立意符合題意,觀點表述清晰,正反思路清晰,選例能中外結合。卷面整潔。
不足處:分析事例未緊扣觀點,如布雷的承擔責任。文章后四段泛泛敘議,無典型事例。
【6號文】
有規則,才有人情
2012年高考考場外一位母親的下跪令人動容,亦有網民因此指責規則不合理,工作人員人情淡薄等。但是我想說:別為人情違背了規則。有規則才有人情。
說到規則的誕生,不得不說起羅馬法。在古羅馬的第一部法律《十二銅表法》誕生之前,維護整個羅馬社會秩序的是多年來形成的習慣。習慣雖是人們經驗智慧的結晶,卻并不具有規則的效用,貴族階層隨意解釋習慣,隨意判決,平民生活長期受到嚴重壓迫。直到規則正式誕生,平民才可以說是獲得了第一次勝利。如果沒有規則,或者規則因為個人而隨意更改,而違背大多數人的利益,敢問人情何在?
規則的發展亦給人民生活帶來了可喜變化。美國的1787年憲法,確立了民主共和制,也確立了人民主權的地位,這部被稱為“近代世界第一部的人權宣言”的法律,并不是完全“死”的,而是靈活的,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一開始它并未解決婦女與黑人的人權問題,但因為人人都遵守規則,尊重規則,這規則才得以日臻完善,越來越能反映人民的呼聲,越來越有人情味,同時也保證了美國社會長治久安。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規則與人情產生了一定的沖突。但是這種沖突夸大規則的弊端,造成人們對法制的不信任。規則已定,但人是活的,與其抱怨規則太死,不肯給你多兩分鐘時間,或是指責工作人員沒有人情味兒,為什么不反思自己夠不夠嚴謹細致、有沒有足夠重視呢?高考既然重要到讓一位母親下跪,為什么沒有讓你提早出門?如果規則因你一人而變,對其他那些早早到場等候的考生豈不是不公平?
陳獨秀說,如果一個社會人人都談道德談人情,那么這個社會最終會變得沒有秩序、虛情假意;相反,如果人人都遵守規則,社會秩序安定,人們的道德素養自然會提高。以此可見,有規則才有人情。我們國家的英勇解放軍,因為遵守軍規、軍紀,才有了為顧全大局而犧牲自我的勇氣。他們是恪守規則的鐵骨錚錚的漢字,也是有人情味兒的最可愛的人。
有規則,才有人情。我們需要的是遵守規則的秩序與完善規則的決心,這樣,人情自然顯現。
【點評】18+15+5=38分。
優點:立意符合題意,思路清晰,卷面整潔。
不足處:①文中涉及的概念太多,如“習慣”“人權”“道德”,導致在敘議時偏離觀點;②全文欠典型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