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廣東高考作文題:
你我為鄰,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鄰,無法回避,卻可有所選擇。
請你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感受,以《與你為鄰》為標題寫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命題解讀】
2010年作文題采用命題作文形式,分內容提示和寫作要求兩部分。審題的關鍵首先是把握好題目中的“你”字,“你”是誰?命題提示語指向很明確,可以是有形的人、物、書籍、藝術活動等,也可以是無形的思想、精神、名人名言等等??忌鎸@個題目,就要聯系自己生活經歷和思想積累,選定一個自己有話可說的對象。另一個審題關鍵是要看清“為鄰”,而不是“我的鄰居”。也就是說,要寫成與你為鄰給我帶來的影響或我應該怎么辦,我們總是處于各種關系之中,總是有很多的“鄰”,材料中說“鄰,無法回避,卻可有所選擇”,很顯然,“卻”是轉折,這也是命題者強調的是重點。面對無可逃避,相互依存的“你”,我們該做出怎樣的判斷呢?我們首先要有自己的標準和原則,以此來決定“我”對于“鄰”的態度,來判斷“與你為鄰”的得失親疏。總之,本題要求文章的落腳點在“我”,而不是“鄰”。不少學生只注意到“鄰”,而不是“為鄰”,這就變成了“我的鄰居、鄰桌”,這就嚴重跑題了。對于這樣的題目,考生要如能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和深刻體驗并發掘深層次的意義,就可得高分。寫記敘性散文和議論性散文均可出佳作。
2011年廣東高考作文題
大千世界“原點”無所不在,“原點”可以是道路的起點,可以是長河的源頭,可以是坐標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請以“回到原點”為標題,聯系生活體驗與認識,寫一篇文章,自定文體,不少于800個字(含標點符號)。
【命題解讀】
2011年作文題仍采用命題作文形式,題面仍是分內容提示和寫作要求兩部分。“原點”的本意是出發的地方,道路的起點,長河的源頭,坐標的中心,審題時不妨把以上的提示看作一系列比喻,都是在比喻事物的根本。構思作文時首先要將這些比喻和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具體化的辦法很多,比如我們可以給“原點”設定一個定語,可寫生活的原點、感情的原點、生命的原點、人性的原點、思想的原點、心態的原點、歷史的原點……這樣就可以找到一個自己關注的問題,確定為你這一篇文章寫作的對象。
明確題意后,既可寫一個回到原點的故事,也可按照“原點是什么——為何要回到原點——怎樣回到原點”的思路寫一篇議論文。比如要寫“回到感情的原點”,可以寫一段美好的感情,傷害了,彼此冷漠,你用你的真誠去修復,那份感情回到了原點。再比如寫“回到道德的原點”,就可以寫一個健康的社會,一個文明國度,在社會轉型中,出現社會不公,道德滑坡,人性缺失等現象,如何通過道德約束和法治建設,回到原點。不論是記敘還是議論都要有具體的內容,明確的主題。
2012年廣東高考作文題: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曾經說過,如果可以選擇出生的時代與地點,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紀的中國新疆,因為當時那里處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臘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國文化等多種文化的交匯地帶。
居里夫人在寫給他外甥女的信上說:“你寫信對我說,你愿意生在一世紀以前……伊雷娜剛對我肯定地說過,她寧可生得晚些生在未來的世紀里.我認為,人們在每一個時期都可以過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結合自己的體驗與感悟,寫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自定文體。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命題解讀】
2012年的廣東高考作文題第一次出現“新材料作文”的命題形式。給考生提供了對于一個問題的幾種不同看法與觀點,即“生活在哪個時代(時期)好”的問題,然后要求考生結合自己的體驗與感悟,寫一篇文章。考生可以選擇回到過去或者飛向未來,或者“活在當下”,也可以贊成居里夫人的話“在每一個時期都可以過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不論寫什么時代,無論選擇哪一個觀點,只要能寫出這個時代的特征,闡明自己的理由,都是可以的。比如,可以調動你有關科幻電影的積累,寫喜歡生活在未來,那么既要有對未來世界的描述,也要講出享受未來科技的便利,表達對未來的熱切期盼。再比如選擇贊成居里夫人的話,就要寫出贊成的道理,比如可以寫這樣的主題:“只要熱愛生活,人們在每一個時期都可以過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或者,“善良的人四海之內皆有兄弟”。
也就是說,形式上你要寫的可能是一種假設或幻想,但實際上你要表達的,仍然是你對現實生活的感悟和看法,對生命價值的思考與追求。當年的高考作文,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缺乏思想性。
2013年廣東高考作文題
有一個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為人慷慨,熱心于慈善事業。
一天,他了解到三個貧困家庭,生活難以為繼。他同情這幾個家庭的處境,決定向他們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興地接受了他的幫助。
一家猶豫著接受了,但聲明一定會償還。
一家謝謝他的好意,但認為這是一種施舍,拒絕了。
要求:
①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
②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命題解讀】
2013仍是“新材料作文”的命題形式。對比2012年的作文,沒有任何提示語,不以命題人的意圖引導、限制學生的思維,就題目外在形式而言,給予了學生極大的寫作自由。從內容看是最近兩年我國熱議的慈善話題,材料涉及一個富翁三個家庭,三個家庭三種態度。寫作要求提示“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材料內容”即是慈善的施受雙方的作為,“含義”可從材料中合理抽象出來,而抽象出來的含義就不限于慈善本身,就會涉及更廣泛的話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即使文章寫抽象出來的“含義”,也不可完全拋開材料不顧,畢竟,作文的邏輯起點是題目所+的材料。
視不同的人對待慈善的不同做法和態度,選取一種或幾種皆可;材料對施舍方的敘述非常客觀,怎樣的施舍方式于文無據,我們可以贊賞慈善行為,可以呼吁富而有仁;接受方對于富翁施舍有三種做法,分別立意可有三個角度:比如第一個可立意為感恩別人善意的幫助,第二個可立意為知恩圖報,第三個可立意尊嚴比金錢更重要。
作文角度有優劣之分,不能放縱自己亂選角度。我們要著眼材料整體內容,從而選定寫作角度,不要因為“自選角度”就只抓住材料中的片言只語寫作,像本則材料,如果從“慷慨”、“同情”、奮斗(“白手起家”)等角度立意,顯然就偏離材料大意了。
2014年廣東高考作文題
黑白膠片的時代,照片很少,只記錄下人生的幾個瞬間,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喚起許多永不褪色的記憶。但照片漸漸泛黃,日益模糊。
數碼技術的時代,照片很多,記錄著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可以隨進上傳到網絡與人分享。它從不泛黃,永不模糊,但在快速瀏覽與頻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點滴”也可能被稀釋。
要求:①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
②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命題解讀】
2014年命題形式上和2013年保持一致。材料對比了黑白膠片照片和數碼彩色照片的不同特點,以及他們所引發的人們的不同感情反應。照片是一個典型的情感載體,同時也是一個科學技術發展史的縮影,因此在審題上就最好從科學技術的發展與人的情感的關系上著眼,可寫科技的發展使人獲得更好的生活與幸福感覺,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變得更加便捷但同時也變得更加泛濫,科技改變人的生活方式,影響著人的情感體驗??茖W是一把雙刃劍,人們對照片的不同情感體驗,也是正面體驗和負面體驗同時具備的。因這個題目也可謂是時代性和思辨性同時具備的,給了考生構思立意較大的思維空間,但是,也可能會增加寫作的審題障礙與難度。
也有一些考生的作文以“物以稀為貴”、珍惜“點滴”為主題,只著眼于寫事物的多與少、優與劣,或人無完人、惋惜時間的分秒流逝等等,既不聯系照片或影像,亦不涉及科技與人們生活及情感體驗等關系。這種情況表明,還是有部分考生對材料內涵的整體把握有所偏頗,對題意認識不清,思維局囿于材料中的某個詞,導致立意含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