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加入公司的人,為什么有的人能夠快速升職加薪,有的人一直原地踏步呢?
成功者都擁有一些高效率達成目標的習慣。每個人都會面臨困境和挫折,但成功者總能很快地爬起來,克服惰性和其他束縛,持續地鞭策自己,才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下做事情如何提高效率的原則:
第一,獨立思考洞察的能力。
不管是開會時發表意見還是與主管討論年度KPI,都需要事前花時間梳理,關鍵在于如何開口就能說重點、一眼看出問題的癥結所在。
平常可以自我練習,要求自己在一分鐘內講完要點;如果能轉化成文字更好,可以幫助你調整內容的邏輯。另外,不等上級通知,自己主動思考與檢討每一個決策與表現,問問自己能為客戶、公司提供什么服務和技能,再進行調整修正,這將會讓你更具有優勢。
第二,掌握工作和休息的頻率,維持活力。
很多上班族在下午兩三點時就已疲憊不堪,但真正忙碌、有效率的人懂得利用工作間隙的小空檔,在每45分鐘或一小時后快速充電休息,釋放上一個任務的緊張和焦慮,然后蓄勢待發進行下一項任務。
第三,持續地關注你的目標。
當你和所有運動員同在起跑點,勝負差距僅有百分之一秒的情況下,你怎么知道誰會贏?短跑選手說,我會賭那個說“我要為我母親而戰”的人。
要隨時問問自己是為何而做、為誰而做,從中獲得心理認同感和使命愿景,確保行為與目標一致,才能擁有更卓越的表現。
第四,專注重點,提高工作效能。每個人時間都是有限的,因此要找出最重要的東西,并時刻把它放在第一位。
第五,適當地表現出勇氣。成功人士通常情緒成熟穩定,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懂得尊重他人、體諒他人的感受。面對高風險、困境、和未知的恐懼時,他們更愿意去說出實話,為他人出一份力。他們也不怕斗爭角力,畢竟成功就是要翻越高墻,才能磨練出自己的專業能力。
在高效做事時應該掌握的三個關鍵時刻:
信念轉變時刻:重塑正確的信念,以滿足人生長期需求為標準。
一個人在進入一個院子的時候,看到那兒蹲了一只大狗,然后他很害怕的轉身就跑,離開了這個讓他感到恐懼的動物,而另一個人在進入這個院子時,也看到了那只狗,可他卻不怕,徑直走了過去。
這里要表達的就是:一個人的信念會支配他相應的行為。就像那個跑了的人,她堅信大狗就是兇惡的,所以他逃離了,可是他的想法是對的嗎?而另一個人他的信念告訴他,狗是人類的朋友,他相信那只狗是友善的。我們要明確我們人生道路的需求標準,并堅信正確的信念,做事情時才會有發自內心的最原始的動力。
價值發現時刻:找到自己最重要、最珍視的事情,并付諸實踐。
A對B說:"你從這段很危險的鋼結構上走過,給你100美元,你走嗎?"B拒絕,A加碼,再拒絕,再加碼,直至加到幾萬,B仍拒絕,A最后說:"如果是你的女兒在我手上,你需要走過這個鋼結構才能救到她,你會走嗎?"
答案可想而知,他當然會走,那說明在他的價值觀念當中,他更看重的是家人,是親情。
價值觀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維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也就是人認定事物、判定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取向,從而體現出人、事、物一定的價值或作用;在階級社會中,不同階級有不同的價值觀念。我們要找到我們在做事情過程中應該堅持的價值觀,并將價值觀融入事情中去付諸實踐。
時間管理時刻:每天規劃當日時間,從內心最渴望的事情開始完成。
像死亡、交通狀況、天氣狀況,這些就是完全無法控制的,而哪些是我們可以控制的呢?比如說,什么時候起床,穿什么衣服,對待別人的態度時可以選擇的反應,想要吃什么食物等等,那這些事情的一個核心就是你自己,100%控制的只有你自己,所以說對事件進行分類,就可以決定自己的反應,就能夠開始彌合生活中的時間鴻溝。
時間管理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可是時間真的可以管理嗎?每個人一天24小時的時間都是固定不變的,怎么管理呢?
這就要說到時間鴻溝的源頭了,它處在自己真正想花時間做的事情與實際投入時間做的事情之間。所以其實我們要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管理我們能夠完全掌握的事件。對我們所能掌握的事情,規劃好我們的日程,用最渴望的信念去完成它。
好了,本期關于做事情如何提高效率的原則及在高效做事時應該掌握的三個關鍵時刻的觀點就分享到這里了,在現代的快時代步伐下你如何規劃自己的做事日程?還有哪些更為高效的做事原則呢?歡迎在留言區寫下你的思考和看法與我們一起分享。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