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的過程完全是感覺的,數學只有在與其他人交流的時候才是必要的。數學是我們用來表達我們對于自然界的理解的一種形式,但它不是我們理解的內容。在我所解決的一些問題里,必須在作數學之前使用作圖這種方法。
創造性思維首先是感覺。我們的感覺,我們的直覺,并不是理性思維的絆腳石,相反,它是理性思維的根源和基礎。所有學科的創造性思維和表達都產生于直覺和感情。
詩人首先是一個永遠不會忘記特定的感覺印象的人,他經歷過,并能一次又一次重新感覺它,就像全新的一樣。完全回到了過去,以至于完全喪失了對于現在時間和地點的感覺。
“作者不流淚,讀者就不流淚;作者不感到驚訝,讀者就不感到驚訝。”
開始的時候,那種沖動,視角和感覺是無法言表的,但最后它必須變成詞匯。
科學家需要一種具有藝術創造性的想象力。科學家與藝術家有著親緣關系,因為他們的洞見始于同樣的感覺和直覺王國。最差勁的科學家是沒有成為藝術家的科學家;最差勁的藝術家是沒有成為科學家的藝術家。
學生必須學習注意自己在骨子里是怎么想的,并學會發展和利用它。
學術知識與現實經驗之間的分離還是一直毒害著我們的教育。哈佛大學一個心理學家在一次關于創造力的研討會上說道:“在麻省理工這樣的著名學府里,學生們對微積分的掌握讓老師感到滿意,他們解答了期末考試中的問題。但在開始物理學課程時,他們卻不知道如何把微積分應用于解決物理問題。”當所學的技能不能轉移時,那么所學的東西肯定很有問題。事實上,許多大學教授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們的學生有解開愛因斯坦描述相對論公式的能力,但只有少數的幾個能將這些公式應用于實際。只有少數幾個可以像愛因斯坦等那樣偉大的思想家自由的在自己的數學理解和實際理解之間切換。很多學生只把數學當成一種交流的語言學習,卻沒有同時學會數學所要傳遞的東西,盡管他們很聰明,他們的教育卻只完成了一半。
在幻想中生活而不是在現實中生活的問題并不只限于科學,人文科學的詞匯教育也相似的失敗了。它教會了學生交流和分析,卻沒有教會他們直接的感覺,觀察,移情和了解現實的方法。
吳爾夫,在她父親拒絕送她上大學時,她可能害怕過,但是她后來意識到她自己自學的價值是難以估量的。從很小的時候,她就聽父親給她將莎士比亞和一些歷史的經典。她把時間用在自然博物館。她和姊妹們模仿母親講故事而編造自己的故事。她殷勤的為一家報紙寫稿。在這一切里,她的學習是一種軀體的經歷,就像愛因斯坦一樣。她培養了完全記憶自己感覺的能力。她具有對自己所閱讀的書中的人物感同身受的能力,能很容易進入到他們的世界里,而忘記了自己的存在。她不盡學會了什么是“文學”而且還學會了怎么“做文學”。小說是被創造出來的,他們不僅僅被用于閱讀。看一部小說或一尊塑像,或聽一段音樂,這就只感覺到了幻想,只有當我們理解了藝術怎樣來源于生活以及她與生活的關系后,我們才能夠經歷現實。我們越是把藝術對象和產生這些對象的經歷分離開,我們就越把藝術切割到了一個獨立的領域,而與其他事情毫不相干。“我不理解人們是怎么了,他們并不通過理解學習,而通過死記硬背或其他方式學習,他們的知識是這么脆弱!”約翰是個聰明的學生,對自己的學科知識很了解,但當我們直入主題時,他卻不理解自己的學科——怎樣在實踐中用他們來創造新的東西,實際上,他的知識脆弱而無用,這是教育失敗的結果,而他卻常常被披上了學術成功的外衣。
幻想和想象讓我們知道現實世界可以是什么樣子的,知識和經驗限制了可能性,把兩者結合起來就產生了理解。沒有了幻想,就不可能更清楚的把握現實,反之亦然。
唯一的失敗是不努力去做。
所有的知識都始于觀察。我們必須具有精確的觀察世界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辨認不同的行為模式,抽象出法則,類比事物的性質,創作出新的行為模式和有成就的革新。觀察決不同于看看,盡管有史以來人們都看偽裝的動物,但沒有人意識到其中存在著一個一般概念。
被動地看和主動的觀察的區別繼續在現代的藝術家的手中產生了驚人的效果。去思考我們所看到的,用時間和耐心去看。
一遍又一遍的看的所需要的耐心是每一個偉大的藝術家的一個特征。畢加索以藝術的抽象而著稱,在他還是孩子的時候他第一次學會了真實的畫出他所認真觀察的東西。他父親要求他一次又一次的畫鴿子爪子,然后挑出毛病,又繼續畫。直到最后,“他允許我畫任何我所喜歡的東西,那時我可以畫人的臉型和一些很大的圖形,通常沒有模特,因為僅僅通過畫鴿爪子,我已經學會了怎樣掌握線條甚至是裸體的秘訣”在學會了觀察一樣東西后,他掌握了觀察和描述所有事物的關鍵。
藝術家們都知道,手工的技巧緊緊的依賴于觀察的力量,事實上,很多藝術家都相信,手所畫不出來的,就是眼睛所看不到的。“如果你不能在一個人從五樓掉到地面的時間內畫出他的素描,那你就永遠不能畫出里程碑式的作品”凡高的目標是“作畫的方式就像寫下東西那樣容易,······可以隨心所欲再現自己在大的比例或小的比例上的所看到的東西”
寫作也需要敏銳的觀察,卡明斯說自己是“太陽底下一切事物的老謀深算的觀察者。”
作曲家舒曼對音樂學生說:“努力區別音質和音調,鐘表,布谷鳥,開窗----試著發現他們的音質”他認為耳朵對聲音的敏感不僅可以通過音樂訓練來培養,還可以通過聽日常生活的聲音來培養。另一個作曲家對民樂演奏家進行研究發現:“進行觀察的人可以在一個星期內從他們那里得到夠用一生的音樂靈感”與此類似,演員和導演認為“注意任何非同尋常的,與日常生活不同的行為,這能夠訓練感覺記憶和肌肉記憶,唯一能激發演員靈感的就是不斷的,敏銳的觀察生活中的每一天。
最為敏銳的觀察者使用所有種類的感覺信息,最為偉大的發現常來自于能夠“平凡中見偉大”的人們,即在平常的東西里發現特別令人驚訝的,特別有意義的美。并不是只有科學家才能從平凡中見到偉大,很多現代藝術家也集中精力對日常生活的價值進行思考。斯特拉文斯基說道“真正的創造者,有能力一直在自己周圍最為平常的東西上發現最值得注意的地方”一舞蹈家說到,即使是最笨拙的動作也有去發現和利用的美的地方。她還讓我們認識到,所有的動作都有美的地方,每一件事都有意義,而這種意義并不是顯而易見的。
斯坦梅茨發電機、變壓器和其他使廣泛用電成為可能的發明家。在通用電器知道他貢獻的同事們把它稱為“最高法院”,在他們看來,沒有他解決不了的問題。斯坦梅茨具有極其卓越的圖形想象的能力-——他能看到并不真正在自己眼前的東西。發明家拉克洛夫把它的成功歸于視覺想象,他說“我經常在早上5點醒來,然后思考這個發明,然后在自己的大腦里把它想象成三維的,想象成一種被構建的東西,然后我用這個形象來實踐,然后在起床吃早飯的時候,我經常走到椅子旁邊,用繩子和封蠟做一個模型,它立即就能工作,因為我已經在大腦里完成了大多數的試驗”
實際上,想象能夠使所有職業的人受益。試著想象一個三角形,很少有人能睜著眼睛眼球不動就想到三角形,并把三角形疊加到他們所看到的任何物體上,然而這其中還有一些人,可以讓這個三角形變化顏色,角度,大小和透視角度,還可以讓它旋轉,跳躍,從其它圖形中穿越過去。斯坦梅茨顯然就是這一種人。而且它的想象遠比三角形復雜的多。
在廣泛的意義上講,想象是所有領域的思考工具,一諾貝爾獎得主說他每天開始的時候都要用大腦想象,想自己的房間,自己的家人,然后是街區,最后是全世界。這時他躺在床上,閉著眼睛。另一化學家說:“想象性的,開放性的,圖畫性的是我生命里非常重要的部分,我像瘋了一樣作白日夢,我可以想象到所有化學結構。另一個畫家寫到,我認為我已經能以拍照的樣子看到東西,這是多么有趣。作家說,圖形本身就是詩歌的最高境界和它的生命。許多小說家都意識到自己是“先看到”故事,然后才寫出故事。而寫作只是一個記錄的過程。
藝術家,工程師,都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怎樣把事實和思想怎樣從一個大腦轉移到另一個大腦里,這樣的精神怎樣實現?通常都是通過形象。
莫扎特寫到:“整部音樂,雖然很長,都在我的大腦里完成了,所以我可以像看一幅美麗的圖畫或雕塑一樣一眼就看到我的音樂。”貝多芬則說:“在把曲子寫下之前,我會隨身帶著他們很長時間,我改變很多東西,拋棄很多東西,一遍又一遍嘗試,直到我滿意為止,最后就像一尊雕像一樣呈現在我的眼前,我就把它寫下來。”這解釋了為什么貝多芬在耳聾后還能寫出偉大的音樂作品,因為他能在它的大腦里聽到。“世界上最完美的樂器,就是作曲家的大腦,能夠隨意聽到任意多個旋律,每一個可以想象到的音質和美麗的細微差別。
用聲音進行思考,也解釋了作曲家“無聲的聯系”,他們想象演奏自己的音樂。“我在飛機場的時候,我聽到了自己即將演奏的曲子,而且我在練習每一個音符,每一個樂句,每一個和弦”與鋼琴演奏和唱出來相比,我更多的是在頭腦里研究音樂,許多作曲家一樣都在聽到音樂的同時在心靈的眼睛里看到了樂譜。相反,在他們看到樂譜時,卻在頭腦里聽到了音樂。事實上,這里沒有什么奇跡,音樂家培養聽覺和視覺能力轉換的方式與全世界兒童把聲音同字母聯系起來的方式非常相似——就是通過每天的練習。學習閱讀是一般的聽覺想象的很好的模型,因為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大腦里“聽到”自己的聲音在說出紙上的詞匯。作家們也是這樣,即使是在默讀,我也能聽到自己的聲音,
物理學家沃森納·海森堡把抽象定義為:“一種可能性,只用一種觀點思考一個物體或一組物體,而不管物體的其他所有特征,抽象的本質是抽出一個與其它特征對比來看是特別重要的特征。”抽象可能并不代表整體的事物,而只代表它的一個或幾個不容易看到的特征。不要單是看——要思考,找出在明顯的特征之后所隱藏的讓人驚奇的特征。用你的頭腦去看,而不是用你的眼睛。
奇怪的是盡管所有的抽象都是簡化,但最好的抽象都能提供新的、多重的含義和見解。能用簡單來表達不明顯的特征和暗含的關系。最簡單的抽象往往是最難感覺到的,最難發現的,同時它們也能提供最為重要的洞見。比如數學就是一個除了抽象別無它物的領域。數學物理學家保羅·迪拉克認為:“數學特別適合被用來處理任何種類的抽象概念。在這個領域中,它的力量是沒有極限的。”
語言中也有許多抽象,很多詞,比如愛,真理,榮譽,責任都表達了很復雜的概念。文學的抽象比這還要深刻。“藝術的高級過程就是簡化的過程,······事實上,那幾乎是所有藝術的過程,找出我們可以忽略的傳統和細節,但是仍然要保留整體的精神。”
身體的語言也是抽象的。那種本質的直接性充滿了我們生活的每一個方面。
畢加索不斷重復的說自己學會簡單的直接的作畫是多么的困難,而看到和表達復雜的現實卻容易的多。實際上,抽象對于每個領域的人來說都是很困難的。
知道什么是抽象和抽象的重要性,這只是問題的一半,另一半就是怎樣在復雜的表述中找到隱藏的簡單的答案。很多人都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忽略了現實。“對于任何藝術家來說,觀察自然風景都是首位重要的事,感覺首先要被經歷,理解,然后進行凈化,從而達到目的”畢加索說道:“為了達到抽象,總是有必要從真正的現實開始,在此之后,你可以去掉所有現實的痕跡,這時你已經留下了關于實物思考的不可磨滅的痕跡,是它讓藝術家開始工作,激發了他的靈感,攪動了他的感情。”
我們還可以看到,對于一個事物可以有很多個不同的抽象,每一個抽象都可以闡述所隱藏的真理。我們甚至可以說,現實就是所有抽象的總合,并且,通過這些抽象,我們可以更好的理解現實。
抽象是一個不斷深化,不斷抽象的去粗存精的過程。
當詞匯的描述變得越來越抽象時,,它常常會成為詩歌,很多科學家都意識到技術上的單詞和概念有著詩歌的簡潔的純粹性。
所以抽象是從現實起步的過程,用一些工具去除多余的東西,得出關鍵的,也常常是讓人驚奇的本質特征。
在很多信息放在一起的時候,我們所得到的是一個整體或是一個中間的空洞,這兩個都有價值。“正確的定義你的問題,就是把這個問題解決了一大半。”知道自己所不了解的東西,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模式,這些都和自己所知道的東西一樣有價值。“正是無知的山峰促進了科學的進步”
玩七巧板游戲可以鍛煉識別模式的能力。猜謎語也可以讓我們認識到新的模式。
類比是指本來不相似的事物在功能上的相似。
我們怎樣意識到音樂的共振會適用于原子,而原子的共振適用于醫學?答案可以在類比中找到。思想不見得相同就可以發生共振,就像琴弦的共振和原子中電子的共振。有人認為共振的琴弦具有“讓其他琴弦振動的特征,而且一個思想也是以同樣的方式召喚出第二個思想,然后兩個思想一起招喚出第三個,然后再這樣繼續下去。”這種思想連續下去沒有限制。類比能闡明無法接近的世界。
我觀察,我感覺,我思考,我想象,我把無數的各種各樣的印象,經歷和概念聯系起來······凱倫不會聽卻學會了說,不能看卻學會了寫字和打字,能夠通過盲文學會了6種語言。提出了許多強有力的觀點,跨越了視覺,聽覺的世界與又聾又盲的人的界限。我們意識到,并不是我們的感覺在限制我們或是解放我們,而是我們通過與已知進行類比來闡明未知的能力。學習本身就依賴于類比。
這個過程的關鍵是,類比不同于相似。類比承認兩個或更多的不同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而且所呈現出的他們的關系常是一個理解,一個還沒有理解。
文學里常用比喻,就是一種類比。
藝術家的多樣的興趣是他們的類比的一個經常來源。
用身體思考依賴于我們的肌肉運動,身體位置,平衡和觸摸的感覺。當你不許思考,就能及羽毛球的時候,實際上你已經喜歡上這樣運動了。他們已經存到了你的肌肉里。
可以在大腦里想象出身體緊張或觸摸或運動的感覺,但我們大多人已經忽略了這樣的感覺,因為我們很早就受到訓練用詞匯來描述和轉化他們。“我們的身體,四肢是有智力的”
音樂是來自于本體感覺的思考。如果不感覺到演奏音樂所要求的動作,那么也就無法理解音樂。小澤征爾是波士頓交響樂團的指揮,有人描述“他用全部的身體進行指揮,他用舞蹈跳出音樂的形狀”彈鋼琴是一種完全的身體運動。它要用到你全部的身體。網球拍,畫筆,大提琴變成了我們的延伸,實際是我們的假肢,我們用它來控制世界。他們是“額外的骨頭和血肉”人們會把身體感覺投射到每一種需要熟練使用的工具上面。“你必須忘掉一切雜念,把大腦清空,而是鋤耕機變成你的胳膊的延伸”
“每一個都自動的儲存在我的大腦里的某個地方,通過練習回憶和再現,我比以前要清晰十倍。”“我聽到的,我會忘記,我看到的,我會記住。我做過的,我會理解。”這是中國的名言。做事并且記住做事的感覺與學習用身體思考是不可分割的。所以,不要簡單地坐在那里。到處走走,你就可能發現你正在解決只有你身體才知道答案的問題。
小說家,演員都有“進入另一個人皮膚下面的非凡體驗”巴赫認為“一個音樂家如果不能感動自己,他就不能感動別人,你必須感覺到自己想在觀眾中引起的所有的感覺”音樂家就是能表演很多風格,很多角色的演員。
作家,演員等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不但從外部客觀地理解他人,而且從內部主觀地進行理解。佛教禪宗的全部哲學都無法脫離一個思想,即一個人必須與其靜思的物體和二為一,必須忘掉自我的感覺才能就像事物不具有他性一樣理解事物的他性。
獵人的最為古老,保留的最好的打獵方法之一就是把自己以前獵到的動物的皮毛穿在自己的身上,以混入到自己的獵物中,為了做好這一點,他們必須學會像動物一樣思考和行動。到現在這種獵物可以是細胞生物,物理過程,生物過程。
怎樣才能學會同情理解呢?記住莎士比亞的名言“玩耍就是了”注意觀察研究其他人的的行為和事物。還可以假設,假設他的世界就是你的世界,他的感覺就是你的感覺。文學也是一個途徑。在同情理解方面,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想象的舞臺。
像臺球這種簡單的運動從二維空間拿到三維空間后,他可能變得非常神秘,以至于最好的數學家才能玩得了。空間思維包括從二維移動到三維。轉換維數,例如把三維的物體投射到二維平面上,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成就之一。投射的方法直接來自于透視法的發明。盡管透視法很神奇,但它只是一種簡單的映射,實際上可以通過透視素描的一種變形方法叫做“改變形狀”把任何物體或者任何維度的物體映射到任何其他物體上。映射,透視和失真變形都有著良好的數學基礎,但這還只是開始,例如還有分數維度的難度,我們常用整數來考慮維度,那就還有分數的。還有比例的變化,把一個建筑模型放大成真實的東西,這就要計算材料的強度和彈性,落下的體育館屋頂就是風險。飛機的模型變成真的需要考慮材料所承受的壓力等許多情況。同樣,縮小也會遇到種種問題,因為微觀世界我們并不熟悉。
現代戰爭常會用藍方和紅方來制作模型戰場。所有的模型都是對一些因素的抽象,這些因素被認為是結構和功能的關鍵決定因素。他們能體現抽象和類比,也能體現維度的變化。這模型可以縮小,可以放大,可以是物理的,數學的,現實的或不現實,這一切都取決于他的使用目的。一旦模型制作完成,還要對它進行試驗和玩耍來確定模型的好壞。關于模型的最重要的是模型能給制作模型的人對物體和思想的完全控制。就像畢加索所說“給一個物體制作模型就是占有了這個物體。”“我更喜歡可以控制的小的模型,這樣你就像上帝一樣。”
我們想要理解周圍的世界,那我們就要創造有用的和多重的模型,在鼓勵和訓練之下,這個任務可以像玩耍一樣簡單和自然。
有著各種各樣的游戲,棒球,射擊,滑冰,臺球,投硬幣,撲克牌,象棋,跳棋,······
游戲僅是為了取樂,為了沒有責任的做事的快感,在游戲中,不存在著成功或失敗,不存在金錢的利益,也沒有必須達到的目標。游戲打破了嚴肅活動的規則并建立了自己的規則。游戲也是有用的,我們要設法取勝,我們要遵守規則,所以我們要積極思考。謎語游戲,詞語游戲,玩具都會培養有用的知識。他讓我們沒有壓力的進行學習,沒有恐懼的進行探索。
仔細看一看任何創造性的努力,你就發現,思想和洞見一定是使用了很多思考工具才被轉化為一種或幾種可以表達的語言的。例如我們背誦一些拗口的東西,我們也可以轉化為我們所容易表達的東西,“纈異亮苯甲色蘇賴”來記憶8種氨基酸。實際上,轉換思維已經打破了學科之間的界限。轉化越是出人意料,就越有可能產生讓人驚訝的洞見。
轉換的思維無法避免的后果就是整合的理解。不管人們是不是有意識的對感覺進行融合,思考就是依賴于對感覺和知識的聯系和關聯。
1,在獲取各個具體學科的知識外,我們必須學會普遍的創造過程。教育的目的應該是理解,而不僅僅是知道,它的著眼點應該是主動的學習和創造的過程,而不是對事實的被動獲取。主動的理解要求有被動的知識,后者是前者的基礎。
2,應學會創造過程所必需的知覺的和想像的技巧。
3,必須實施多學科教育,藝術和科學是同樣重要的。
4,用具有創造性的語言來描述整合我們的課程。
5,應該強調具體學科之間的跨學科部分。
6,學會使用已經成功跨越了學科界限的人們的經驗,以他們作為我們的榜樣。最好的學習方法是觀察別人,學習他們的技術,見解和過程。要創造性地模仿和創新。
“看到過自然的壯觀的人,一定會成為一個喜歡詩人或博物學者”